首页 >
头孢三嗪
✍ dations ◷ 2025-04-04 08:25:21 #头孢三嗪
头孢曲松(Ceftriaxone),商品名为罗氏芬(Rocephin),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如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包括中耳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肺炎、骨关节炎、腹腔内感染、皮肤炎、泌尿道感染、淋病和骨盆腔发炎。有时也会在手术前和咬伤后使用,以防止感染。 头孢曲松可以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 。此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过敏反应 。其他可能的副作用包括伪膜性结肠炎、溶血性贫血(英语:Hemolytic anemia)、胆石症和癫痫 。此药不建议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但副作用较轻的患者除外 。如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时,不应同时从静脉输注钙 。初步证据显示此药用于怀孕和哺乳期间是相对安全的。此药是第三代的头孢菌素,药理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制造。此药是由罗氏大药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发明出来,并已列名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为公卫系统(英语:Health system)所需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药物之一,目前也有其他的学名药 。在发达国家,此药每剂的批发成本在2014年时约为0.20至2.32美元;而在美国以此药治疗的疗程通常费用不会超过25美元。头孢曲松经常(与大环内酯及/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起)用于治疗社区感染的肺炎。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药物之一。在小儿科,它普遍使用在治疗4-8个星期大幼儿的败血病。它亦可治疗莱姆病及淋病。一般开始时的剂量是每天静脉注射1g。其后每12-24小时则为1-2g(静脉注射或肌注),按照感染的种类及严重性,可调校至每日4g。对于患有淋病的成年人,剂量是一次肌注250mg。治疗淋病病人一般需要与阿奇霉素一并使用,并处理衣原体属。头孢曲松禁止使用于对头孢菌素、青霉素及/或碳青霉烯敏感的病人。头孢曲松是一种橙黄色的结晶粉,可溶于水,仅溶于甲醇及甚少溶于乙醇。1%的头孢曲松溶液的pH值约为6.7。甲氧基亚胺的结构能提高在于对革兰氏阴性菌所分泌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这种特别的稳定性能增加头孢曲松对抗革兰氏阴性菌的阻力。取代头孢噻肟易于水解的乙酰,头孢曲松的一端有着代谢稳定的偶氮离子酮。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卡西林 · 替莫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 · 哌拉西林 · 美洛西林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狂犬病狂犬病疫苗是指用来预防狂犬病的疫苗。目前已有很多有效且安全的疫苗。在暴露于病毒(例如被狗或蝙蝠咬)之前或之后一段时间都可以施打狂犬病疫苗。在接种三剂后可以有长期的免
- 左心室心室(英语:Ventricle)是心脏的组成部分,哺乳动物心脏有四个腔,前下部的为左、右心室(英语:Ventricle),二者之间隔以室中膈;后上部的为左、右心房,之间隔以房中膈。正常心脏左右两半互不
- 颅颅骨或者头骨、骷髅头是指人类或者许多脊椎动物的头部骨性结构。头骨之功能为支撑脸部,并保护脑部。头骨分为两部分:颅骨和下颌骨。一般所称之‘头颅’通常仅指颅骨,并未包含下
-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是与一个特定的人称有主要关联的代名词 - 第一人称(我-I)、第二人称(你-you),或第三人称(他-he,她-she,它-it)。依据数(通常为单数或复数),语法或自
- 宾州多佛学区案美国宾夕法尼亚中部区域联邦法院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Middle District of Pennsylvania泰咪·奇兹米勒等人诉多佛学区等团体(Tammy Kitzmiller, et al. v.
- 鲁昂美术馆鲁昂美术馆(法语: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ouen)是位于法国鲁昂的一座美术馆。拥有法国国内第二位的印象派藏品数。鲁昂美术馆开幕于1801年。现在的博物馆建筑修建于1877年至
- 豫州豫州,是汉族传统中的汉地九州之一,位于黄河至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领有中原的主要地域,相当今黄河以南的河南省地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于豫州地区设置豫州刺史部作为监
- 语料库语料库一词在语言学上意指大量的文本,通常经过整理,具有既定格式与标记;事实上,语料库英文 "text corpus" 的涵意即为 "body of text"。
- 李衍达李衍达(1936年10月12日-),中国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专家。原籍广东南海,生于广东东莞。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符淙斌符淙斌(1939年10月14日-),上海人,中国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国际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主任,“973”项目“中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