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 (印度)

✍ dations ◷ 2025-11-13 17:30:03 #食用脂肪,奶油,奶制品,佛教术语

酥油(印地语 घी,乌尔都语 گھی,旁遮普语 ਘਿਉ,克什米尔语 ग्याव/گیاو -来源是梵语 घृत "洒"之意;在埃及阿拉伯方言则是 سمنة,,意思是酥油或脂肪),古称醍醐,是印度从牛乳精炼出的一种液体脂肪,呈油脂状,性温润。传统印度饮食中一般用来做烹调油,特别是用来烹调肉类。

南亚地区因为天气炎热,牛油缺乏冷藏会很快变质。高温加热后的酥油则可以室温下保存几个星期。非洲东部的马赛人等畜牧部落也有类似的处理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先将牛乳轻度发酵,然后用提取黄油的方法取得固体乳脂。将乳脂加热,先除去水分,然后在水沸点之上进一步将残存的蛋白质等焦化,形成特有的香味。产品过滤后成为酥油,为浅黄的半固体或液体。过滤出来的焦渣用来制作糖果等其他食品。

酥油也可以通过直接用牛油加热来制造,但风味不如发酵处理的。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

醍醐(酥油)是印度教中的祭品之一,被用来浇注神像、在油灯中焚烧以及用于宗教火葬。酥油并且是古代吠陀医学中的药物。

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大涅槃经·圣行品》中有这样的记录:“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阇黎(导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另有成语“醍醐灌顶”,即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

天台宗所称的“醍醐经”是法华经、涅槃经的合称。意指此二经的真实殊胜,犹如醍醐胜于其他诸味。

日本历史上有醍醐天皇,有说法认为此称呼与他在日本推广醍醐的制作有关。

中文里,醍醐也可引申为美酒之义:唐白居易诗中有:《将归一绝诗》:“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相关

  • 不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又称非再生能源、耗竭性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应,是无法经过短时间内再生的能源,而且它们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它们再生的速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与核燃料
  • LGLG集团(韩语:LG그룹;英语:LG Corporation),旧名乐喜金星(韩语:럭키금성;英语:Lucky-GoldStar,简称乐金、LG),是一家总部位于韩国首尔的跨国企业集团,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电子与通信技术、家电
  • 刘婷刘婷(曾用名:刘霆,1986年-),浙江湖州人,毕业于浙江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她于2014年10月9日接受性别重置手术,于2015年4月8日完成手术出院,引发了中国大陆民众的关注。刘霆于1986年
  • 路易三世路易三世(法语:Louis III,863年11月1日-882年8月5日)是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路易二世与王后勃艮第的安斯加尔德的长子,879年其父王死后与弟弟卡洛曼二世一同成为西法兰克的
  • 邵将语邵将语,又称邵将话、闽赣语,是汉语族闽语支的一种语言,流通区域包括中国福建省的邵武、光泽、顺昌、将乐、明溪、泰宁等县、市。邵将语通行地区处于福建、江西和客家三个文化圈
  • 阿根廷国歌《阿根廷国歌》由维森特·罗佩兹·伊·普拉内斯作词,布拉斯·帕雷拉作曲,在阿根廷五月革命三年后,于1813年5月11日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的国歌,所以5月11日也是阿根廷的“国歌日”
  • 林 贵林贵(?-?),福建人,清朝武官。行伍出身。林贵于1754年(乾隆19年)奉旨接替吴英汉,于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翌年短暂交接后,仍续任该职位。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职等为正二品,是台
  • 锺开莱钟开莱(Kai Lai Chung,1917年9月19日-2009年6月2日),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卒于菲律宾罗哈斯。华裔数学家、世界著名概率专家,“概率学界学术教父”。钟开莱1917年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
  • 桔子橘子(学名:Citrus reticulata),或写作桔子,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原产自中国。闽南语称橘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也有一些方言称之为“橘柑”。橘子
  •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海尔曼·亨利希·高森(1810年9月7日-1858年2月13日)普鲁士(今德国)经济学家。在他的著作 (《人类交往的法则与人类行为规律的发展》)中,他首先阐述了边际效用的理论。高森就读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