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 (印度)

✍ dations ◷ 2025-09-08 05:20:09 #食用脂肪,奶油,奶制品,佛教术语

酥油(印地语 घी,乌尔都语 گھی,旁遮普语 ਘਿਉ,克什米尔语 ग्याव/گیاو -来源是梵语 घृत "洒"之意;在埃及阿拉伯方言则是 سمنة,,意思是酥油或脂肪),古称醍醐,是印度从牛乳精炼出的一种液体脂肪,呈油脂状,性温润。传统印度饮食中一般用来做烹调油,特别是用来烹调肉类。

南亚地区因为天气炎热,牛油缺乏冷藏会很快变质。高温加热后的酥油则可以室温下保存几个星期。非洲东部的马赛人等畜牧部落也有类似的处理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先将牛乳轻度发酵,然后用提取黄油的方法取得固体乳脂。将乳脂加热,先除去水分,然后在水沸点之上进一步将残存的蛋白质等焦化,形成特有的香味。产品过滤后成为酥油,为浅黄的半固体或液体。过滤出来的焦渣用来制作糖果等其他食品。

酥油也可以通过直接用牛油加热来制造,但风味不如发酵处理的。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

醍醐(酥油)是印度教中的祭品之一,被用来浇注神像、在油灯中焚烧以及用于宗教火葬。酥油并且是古代吠陀医学中的药物。

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大涅槃经·圣行品》中有这样的记录:“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阇黎(导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另有成语“醍醐灌顶”,即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

天台宗所称的“醍醐经”是法华经、涅槃经的合称。意指此二经的真实殊胜,犹如醍醐胜于其他诸味。

日本历史上有醍醐天皇,有说法认为此称呼与他在日本推广醍醐的制作有关。

中文里,醍醐也可引申为美酒之义:唐白居易诗中有:《将归一绝诗》:“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相关

  • 瓦列里·波利亚科夫瓦列里·弗拉基米罗维奇·波利亚科夫(俄语:Вале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оляков,转写:Valeri Vladimirovich Polyakov,1942年4月27日-),俄罗斯宇航员。1994年1
  • 甲基丙二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 (或简称甲基丙二酰辅酶A)是由辅酶A与甲基丙二酸通过硫酯键结合的重要代谢中间产物,参与许多生物合成与分解反应。丙酰辅酶A由丙酰辅酶A羧化酶羧化为甲基丙
  • 罗马历罗马历(英语:Roman Calendar),为实行于古代罗马王政时期的历法。罗马历起源于太阴历,把每年分为十个月到十三个月,直到公元前46年被儒略历取代为止。这段时期的历法,亦有称之为儒略
  • 砷DNA砷生物化学是指利用砷及其化合物(如砷酸盐)的生物化学过程。砷在地壳中丰度属中等。尽管砷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许多生物都能产生、代谢各种无机和有机砷化物。砷和其他元素(例如硒
  • 儒学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富鸿业《日讲四书》十六卷、《诗文集》四卷富鸿基(1634年2月12日-1709年1月25日),榜名鸿业,字磐伯,号云麓,福建晋江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顺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 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是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圣马科斯的一所州立大学,1899年以西南德克萨斯州立师范学校(Southwest Texas State Normal School)为名成立,1903
  • 莫桑比克内战莫桑比克内战开始于1977年,即莫桑比克独立战争后两年。和安哥拉内战相似,莫桑比克内战同为国家从葡萄牙的殖民结束获得独立后发生,均属于冷战的一部分。执政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
  • 成中英成中英(Chung-ying Cheng,1935年11月8日-),美籍华裔哲学家,拥有中华民国与美国双国籍,目前任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其著名哲学体系为以《易经》为雏型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
  • 雅克·德里达雅克·德里达(法语: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9日),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一生总共发表超过40多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