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

✍ dations ◷ 2025-02-23 20:05:19 #山茱萸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山萸。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7米。树皮为淡褐色,成剥裂的薄片状。嫩枝绿色,老枝呈黑褐色。山茱萸的单叶对生,叶片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4.5厘米,基部呈楔形,顶端渐尖,叶片上面稀疏地覆盖着绒毛,叶片下面的绒毛较密,有6-8对侧脉,叶脉之间覆盖有黄褐色绒毛。山茱萸的花在清明时节先于叶片开放,伞形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或枝腋处;有4裂花萼,黄绿色;4裂花瓣,黄色;4枚雄蕊;花盘为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有2室。山茱萸的核果长椭圆形,外表光滑,秋分至寒露时节成熟,熟时深红色。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花期在春季,果期在秋季。叶花果野生山茱萸山茱萸是北温带和北亚热带树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等。山茱萸适宜在阴凉、湿润、土质疏松肥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在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很大,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环境才能满足生长。山茱萸栽值后一般4-6年可以开花结果,15年左右进入盛果期,除花期怕寒冷侵袭外,产量比较稳定,平均亩产枣皮20多公斤。山茱萸的寿命很长,一百年以上仍然可以正常结果。一般在秋末冬初,当果实变红时就可以采收。用文火将果实烘烤或置于沸水中略烫后,捏出果核,晒干或烘干即可。(1)苗期管理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除杂草。幼苗期苗高15厘米时可锄草并追肥1次。若小苗太密,在苗高12~15厘米时可间苗。幼苗松土施肥2~3次。当年幼苗达不到定植高度时,入冬前浇1次冻水,加盖杂草或牛马粪,以利保温保湿安全越冬。(2)定植后的管理①灌溉 一年应有3次大灌溉。第一次在春节发芽开花前,第二次在夏季果实灌浆期,第三次在入冬前。②除草施肥每年中耕除草4~5次。春秋两季各追肥1次,10年以上大树每株施人粪尿5~10公斤。追肥时期以4月中旬的幼果初期效果最佳。盛花及坐果期追肥,喷0.1%硼溶液效果也较好。③剪枝幼树高1米时,2月间打去顶梢,促侧枝生长。幼树期,每年早春将树基丛生枝条剪去,促主干生长。修剪以轻剪为主,促进营养枝迅速转化为结果枝。将过细、过密的枝条及徒长枝从基部剪掉,以利通风透光,提高结实率。对于主枝内侧的辅养枝,应在6月间进行环状剥皮、摘心、扭枝,以削弱生长势,促进早结果,早丰产。幼树每年培土1~2次,成年树可2~3年培土1次,若根露出土,应及时壅根。山茱萸栽培的田间管理山茱萸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名医别录》中记载:“生汉中山谷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本草纲目》中称山茱萸为肉枣。炮制后的饮片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厘米,宽0.5-1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肉质柔软。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固涩精气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使用。应用于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杞菊地黄丸、八仙长寿丸、桂附地黄丸、益明地黄丸、济阴地黄丸等方剂中。此外,民间也用鲜萸肉以糖、蜜、酒浸汁作健身饮料。含有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7-O-甲基莫罗忍冬甙(7-O-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鳖甙(loganin)、山茱萸鞣质1、2、3(cornus tannin l,2,3)、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维生素A样物质、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等。

相关

  • 头孢布烯头孢布烯(英文:Ceftibuten) 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它是一种口服给药药剂,有两种类型,分别为胶囊或口服悬浮液。它是由Pernix Therapeutics以Cedax的商品名销售。头孢布烯用
  • 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英语:Rhabdomyolysis)是人体肌肉细胞坏死所造成的疾病。一些肌肉细胞崩坏后释放的产物(如肌红蛋白)会进入血液并对肾脏造成伤害,导致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包括
  • 亲和性在化学、生物化学及药理学中,解离常数(英语:dissociation constant, K d {\d
  • 泪器泪器是副眼器的一种,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器的功能是产生并运输眼泪。泪道是泪器的一部分,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小管属于泪道,是泪器的一部分,是连接泪点与泪囊的
  • 叶尼塞语系叶尼塞语系(Yeniseic 或 Yenisei-Ostyak)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个语族。包括7种语言:其中的Yug、Pumpokol、Arin和Assan早在18世纪消亡了,我们对这些语言所知甚
  • 大角鹿大角鹿(学名Megaloceros giganteus),又名巨大角鹿、巨型鹿或爱尔兰麋鹿,是体型最大的鹿。它生存于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欧亚大陆,由爱尔兰至贝加尔湖东。最近年代的化石约为
  • 七省联合共和国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荷兰语: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又称联省共和国,中文俗称荷兰共和国,是1581年-1795年期间,在现在的荷兰及比利时北部地区(弗兰德地区)
  • 互补色互补色(对比色)是成对的颜色,当组合时,相互抵消。这意味着当组合时,它们会产生灰阶色彩,如白色或黑色。当彼此相邻放置时,它们会为这两种特定颜色创造最强烈的对比度。由于这种显
  • 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道士陶弘景在有系统整理《神农本草经》并总结之前药学经验基础上编写的一部医书。本书结合《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两书并注释而成。《本草经集
  • 膦(拼音:lìn)是一个官能团,其有机化合物是指磷化氢分子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烃基取代的一切衍生物。膦有时也专指磷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