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

✍ dations ◷ 2024-07-05 10:26:47 #仁学
《仁学》,谭嗣同撰,共2卷。最早由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刊行。1896年底谭嗣同抵南京,开始写《仁学》。《仁学》是一部融合儒、释、道、墨等各家学术的哲学典籍。《仁学》指斥二千年来专制制度为“大盗”,并猛烈抨击三纲五常“钳制天下”,所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谭嗣同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新传入的西方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他的哲学为“仁学”。“仁”是万物之源,它“以通为第一义”。而“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以太” 构成万物的本质,充满宇宙之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切现象,都是从“以太”派生出来,并成为“以太”的一部分。认为“以太”本身是“不生不灭”的,宇宙间各种事物,只有“变易”,没有“存亡”;只有“聚散”,没有“生灭”。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从而猛烈抨击三纲五常“钳制天下”,杀人“灵魂”,惨祸烈毒达于极点,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网罗。指斥二千年来专制制度为“大盗”之政,专制君主是“独夫民贼”,一切罪恶的渊薮。宣传“君末民本”的民权说,认为“君”不过是“民”根据需要所共举,“君”如不能为“民”办事,亦可共废,否定了“君权神授”。书中表同情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痛恨曾国藩及湘军的暴行。

相关

  • 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英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rtburn reflux,缩写:GERD),或称作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等,是指胃酸(有时加上十二指肠液)长期不正常地向上反流进入食道甚至
  • 戊二醛戊二醛,结构式OHC(CH2)3CHO。无色透明有刺鼻气味的油状液体。不易溶于水,与热水互溶,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易聚合,必要时可加甲醇或脂肪醇聚乙二醇醚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 担子菌担子菌门(学名:Basidiomycota)是一类高等真菌,构成双核亚界,包含2万多种,包括蘑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更具体地说,担子菌门包括以下组:蘑菇,马勃,stinkhorns(鬼笔科),支架真菌(英语:Bracke
  • 丹尼尔·伯努利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年2月8日-1782年3月17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著名数学家,约翰·伯努利之子,为伯努利家族代表人物之一。其伯努利定律适用于沿着一条流线的稳定
  • 酊剂酊(拉丁语:tinctura;英语:tincture)或称酊剂,是以乙醇为溶剂的植物或动物材料的提取物。溶剂浓度通常为25-60%,但亦可能高达90%。用于生产酊剂的其他溶剂包括醋、甘油、乙醚和丙二醇
  • 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希腊语:Ἀναξίμανδρος,约前610年-约前546年),米利都人,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米利都学派第二代自然哲学家,上承泰勒斯,下启阿那克西美尼。在哲
  • 棕榈树棕榈科(学名:Arecaceae)又称槟榔科,棕榈目下的一个科。目前已知棕榈科下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本科植物一般是单干直立,不分枝,一般为乔木,也有不少是灌木或藤本植物(如省藤属)。叶
  • 融合基因融合基因(英语:Fusion gene)是指两个基因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序列相互融合为一个新的基因的过程。其有可能是染色体易位、中间缺失或染色体倒置所致的结果。
  • 沙贾汗沙贾汉(乌尔都语:شاه جهان‎‎;印地语:शाह जहाँ;英语:Shah Jahan;波斯语:شاه جهان‎;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或称夏吉汗、沙迦罕,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
  • 北狄是中国春秋时期,周朝诸侯国对居于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称呼,传说北狄是源出黄帝的孙子始均,实际上是晚商时从华夏分裂出来的部族。与东夷、西戎及南蛮,合称四夷。春秋时,北狄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