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大盗

✍ dations ◷ 2025-09-14 07:30:16 #丛林大盗

名词丛林大盗(英文:Bushranger),最早出现于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初期,所指的是一群以澳大利亚丛林为掩护,逃避官府追捕的逃犯。到了19世纪20年代,“丛林大盗”一词经过演变,专指那些以丛林为基地,依靠武装抢劫为生的人。现今,《剑桥英语-汉语(繁体)词典》将其定义为“丛林地带的罪犯(或土匪)”。

丛林抢劫兴起于维多利亚淘金热时期(19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当时,本·霍尔(Ben Hall)、弗兰克·加德纳(Frank Gardiner)和约翰·吉尔伯特(John Gilbert)等人领导着一些声名狼藉的帮派,活跃于新南威尔士州的乡村地区。这些“野蛮的殖民地男孩(The Wild Colonial Boy)”大多出生在澳大利亚且大多是流放囚犯之后,类似于英国的“拦路强盗”和美国旧西部时期(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10年代)的法外之徒,他们常犯包括抢劫小镇银行和打劫长途汽车在内的罪行。他们还在其他臭名昭著的罪案,如丹·摩根(英语:Daniel Morgan (bushranger))(Dan Morgan)、克拉克兄弟(the Clarke brothers)和奈德·凯利(澳大利亚最著名的丛林大盗)所犯的罪案中谋杀了许多警察。由于警力的提升、铁路运输技术及电报等通讯技术的改进,丛林大盗的数量减少了。尽管在20世纪早期丛林大盗时有出现,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凯利在1880年的被捕和处决实际上代表了丛林抢劫时代的终结。

虽然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几个著名的丛林大盗,但是丛林抢劫主要发生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殖民地,加上其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活跃期,丛林抢劫对澳大利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囚犯流放体系作为丛林抢劫的根源,孕育出一种独特的,常常带有爱尔兰政治背景的亡命之徒。土生土长的丛林大盗也代表着新生的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观,被认为是“第一个得到公认的、独一无二的澳大利亚特色”。因此,一些丛林大盗摇身一变成了民间英雄,成了反抗当局的象征,因其勇敢、粗犷的骑士精神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而受到钦佩。然而,现实却与艺术和流行文化所刻画的浪漫情节截然不同,与艺术和流行文化中的浪漫刻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丛林大盗往往过着“肮脏、野蛮”的生活,一生也是“短暂的”,有些人因残忍和嗜血而臭名昭著。因此,澳大利亚人对丛林大盗的态度仍然是复杂而矛盾的。

相关

  • 电量状态电量状态(充电程度,剩余电量)是指当前电池内所含电量,以百分比表示。100%即电池完全充满;反之,0%即电池完全放电。由于电量状态不能直接测量,通常是用下列方式来间接测量:这种方式只
  • 哈丰角哈丰角(Xaafuun),是非洲大陆的最东点,位于索马里东北部哈丰半岛的顶端,东邻印度洋,目前实际属于邦特兰的管辖下。坐标:10°25′0″N 51°16′0″E / 10.41667°N 51.26667°E / 10.
  • 苏海尔·阿塔西谢赫·艾哈迈德·阿塔斯(阿拉伯语:سهير الأتاسي‎,1971年-)是叙利亚民主活动家和叙利亚反对派成员之一,是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副总裁,她有自己的媒体,她的父
  • 护良亲王护良亲王(1308年-1335年8月12日,延庆元年-建武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是镰仓时代后期至建武新政时期的人物,建武新政府的征夷大将军。父亲是后醍醐天皇,母亲是源师亲(日语:源師親)之女亲子
  • 塞巴斯蒂安·费尔南德斯塞巴斯蒂安·布鲁诺·费尔南德斯·米列里纳(西班牙语:Sebastián Bruno Fernández Miglierina,1985年5月23日-)即塞巴·费尔南德斯(Seba Fernández),乌拉圭足球运动员,目前效力于乌
  • 1997年苏格兰宪政公投苏格兰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英国国会欧洲议会1997年苏格兰权力下放公投是指1997年9月11日,于苏格兰举行,就是否支持成立具有限权力和税收变更权的苏格兰议会并交由其选出新的苏
  • 耶尔森山坐标:86°40′S 148°27′W / 86.667°S 148.450°W / -86.667; -148.450耶尔森山(英语:Mount Gjertsen)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玛丽伯德地,处于格里尔山东北面4公里,海拔高度2,420米,
  • 竹围站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
  • 230年
  • 观音彩观音彩,又称观音妈联、观音漆等,为台湾家庭、神明厅、佛堂中相当普遍盛行的以观世音菩萨为主的祭拜用神明绘像(神明彩的一种)。今即使于台湾都会区的公寓或大楼,该绘像摆设仍常置于客厅,并通常会钉于吉位墙壁上。因为该神明绘像最主要及最上方图像为观世音菩萨,因此以观音彩名之。台湾之观音彩本无一定格式,有单绘观音像的,有绘观音像与善才童子的,也有绘观音及善才龙女的。近现代因印刷技巧等因素,绘像图案渐趋一致。其中除了观世音及旁祀善才龙女外,尚有多尊台湾佛道教徒所信仰的神祇。另外,观音彩仔两侧通常会加装文字对联,观音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