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卡片

✍ dations ◷ 2025-09-06 19:24:18 #打孔卡片
打孔卡(Punched card)又称穿孔卡、霍尔瑞斯式卡或IBM卡,是一块纸板,在预先知道的位置利用打洞与不打洞来表示数字消息。现在几乎是一个过时的存储器,但其设计转变成现今常用于考试及彩券投注等用途的光学划记符号识别卡片。1801年,法国人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发明了打孔卡用在控制织布机织出的图案。1880年代,美国人口调查局职员赫尔曼·何乐礼发明了用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穿孔卡片及机器,并用于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仅6周就完成了统计。而此前188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全靠手工处理,历时7年才得出最终结果。何乐礼创建的公司,发展为今日的IBM。1890年代至20世纪初,穿孔卡广泛运用在商业和相关文书。20世纪期间,打孔卡应用在单位记录机作为输入端、处理和计算机程序。早期的数字电脑运用打孔机已输入信息的打孔卡当做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主要输入介质。另外,一些投票机也运用打孔卡。1928年,IBM发明的80列、矩形孔卡片,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其工作原理如下:编号为0至9,总计10行;以及一块区域,用于第11、第12行(注意,没有编号为第10的行)。每列的穿孔组合用于表示单个字符:总计表示了67个字符。进入到数字计算机时代,上述穿孔卡片字符表示方式发展为6比特的字符编码:用4比特表示第0行至第9行的哪一行被穿孔;用2比特表示第11、第12行的哪一行被穿孔。这可以表示所有的单孔或者双孔的字符表示,这被称作“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Binary Coded Decimal Information Code,BCDIC, BCD码)。1964年,IBM在BCDIC上又增加2个比特,形成了8比特的“扩充的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formation Code,EBCDIC),首先用于IBM System/360计算机。EBCDIC向后兼容BCDIC,扩充了小写字母,以及从ASCII码借鉴来的一些控制字符(穿孔卡片实际上不需要,也不表示控制字符)。因为EBCDIC脱胎于穿孔卡,所以其字母表是以9个为一组,彼此不连续编码表示的,这给程序员带来了很大不便。例如,字母“I”编码为0xC9;而字母“J”编码为0xD1,二者中间有8个码位间断。EBCDIC一直用到当前的IBM System/390计算机系统。本条目部分或全部内容出自以GFDL授权发布的《自由在线电脑词典》(FOLDOC)。

相关

  • 超声检查超声波(英语:Ultrasound),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阈值20kHz(千赫)。超声波由于其高频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情报等众多领域。某些动物,如犬
  • 鼻子鼻,又称鼻子,是陆上动物呼吸的器官,属呼吸系统一部分,也是许多哺乳类动物感应嗅觉的器官。鼻一般在动物的头部,可能是隆起,鼻对体外的开口叫作鼻孔,鼻孔让空气进入鼻腔内,两孔气流速
  • 气候学大气物理学 大气力学(英语:Synoptic scale meteorology)天气 (分类) · (主题)气候 (分类) 气候变迁 (分类)气候学是研究是地球上气候的科学。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
  • 23S rRNA23S rRNA是一个长为2904nt(在大肠杆菌中)的细菌核糖体大亚基(50S亚基)组分。核糖体的肽基转移酶活性中心就位于此rRNA的第五结构域(domain V),而此结构域也是许多抑制转录的抗生素
  • 沃伦·坎达儿·路易斯沃伦·肯德尔·路易斯(英语:Warren Kendall Lewis;1882年8月21日-1975年3月9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被誉为现代化学工程学之父。他合著了一本较早期的化工教科书,内容介绍了
  • 亚萨格雷阿薩·格雷(英语:Asa Gray;1810年11月18日-1888年1月30日),被誉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美国植物学家。木藜芦毒素之原文即以其姓氏命名。
  •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特伦特河畔斯托克(英语:Stoke-on-Trent),又称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特伦特河畔斯托克(Stoke),英国英格兰西米德兰兹区域的二级行政区(区级),拥有城市、单一管理区、自治市镇地位,有239,700
  • 理查德二世理查二世(英语:Richard II,1367年1月6日-1400年2月14日),1377年登基成为英格兰国王,1399年被废。理查二世出生于波尔多,是黑太子爱德华最小的儿子。其父及兄长昂古莱姆的爱德华先后
  • 王闵生王闵生(1975年9月15日-),中华民国台北市景美人,民主进步党新生代台北市议员(大安区、文山区),连任2届;国立中正大学主修社会福利、辅修财金毕业。历任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组织部副主任
  • 陈 骏陈骏(1954年11月-),江苏扬州人,中国地质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原校长。1973年参加工作,198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获矿床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