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效应

✍ dations ◷ 2025-08-25 03:15:40 #超音效应

超音效应(hypersonic effect)是大桥力(英语:Tsutomu Oohashi)等人发现的一项科学现象。尽管人类无法有意识听到频率高于约20kHz的超声波,但数据声称,这些超声波的存在或会激活包括脑干、丘脑各深层大脑结构,引发可衡量的生理反应、心理、行为反应。

然而,也有不少研究反对这结果,甚至有人叫它“国王的新率”。表示“耳朵很好”的人听Super Audio CD和高分辨率DVD-Audio录音无法分辨高分辨率音频与44.1kHz正常CD采样率的区别(554次有276次正确识别,即49.82%正确率,比抛硬币低。)。

“hyper-”源自古希腊语:ὑπέρ,义指“超”;“sonic”源自拉丁语:sonus,义指“声音”。“hypersonic”不可翻译成“超音速”。

2000年发表在神经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的研究指,受试者无法有意识地分辨出有否高频成分差异,但播放带高频成分的印度尼西亚甘美朗音乐时,受试者脑电图监测表明α波活动有显著性差异增强,和受试者更喜欢含高频成分的甘美朗音乐。

另一方面,仅超声波时,研究未检测到超声波对受试者有影响

心理声学领域的一个普遍常识是耳朵无法通过空气传导途径对高频声音做出反应。因此这项研究提出的问题是:超音效应传播的路径方式为何。2006年的一项同行评审研究通过测试扬声器、耳机,认为耳机不会发生超音效应。

2006年的研究还调查了所谓“舒适聆听水平(comfortable listening level)”,提供了一种定量方法来证明受试者更偏好含高频成分的音乐。

Oohashi的研究结果存在疑点。

日本广播协会实验室曾尝试重现结果,但不成功。

KEF制造商(英语:KEF (製造商))的Laurie Finchman在1980年伦敦音频工程学会会议(英语: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进行了480小时听力测试,得出失败结论。

非线性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所有音频电子设备)已知会在系统受到高频信号刺激时产生较低频率的互调失真。这种机制或可在可听范围内产生信号,让受试者能够区分信号。此类问题是电脑听力自测的常见问题。

2007年9月,波士顿音频协会和音频工程学会(英语: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的两名成员发表研究。60名受试者进行的554次双盲ABX试听试验(英语:ABX test)正确识别结果并不比抛硬币好。

对研究的批评主要针对测试材料,但针对生理方面研究的批评很少。

反对方的研究并未涉及大脑对高频音频的生理反应,仅涉及受试者对其的意识反应。

进一步研究似乎表明,耳朵本身不会产生额外的脑电波,但身体暴露在高频声音时,的确会给大脑带来一些刺激。

相关

  • 乔凡尼·巴蒂斯塔·卡斯蒂利奥内乔凡尼·巴蒂斯塔·卡斯蒂利奥内(意大利语:Giovanni Battista Castiglione;1516年-1598年)是英国公主(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意大利导师。据推测,他曾教授王子(后来国王)爱德华六
  • 海神花属参见内文海神花属(Protea)是山龙眼科的一个属,大约有115个种,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包括南非、肯亚、坦桑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及埃塞俄比亚等地。属名是以希腊神话中海神普罗透
  •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英语: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缩写ITAM)是一个由十多个氨基酸构成的保守序列,常出现在免疫系统某些细胞的跨膜蛋白的胞内区。 I
  • 李静李静可以指:
  • 艾朴艾朴(?-?),字子文,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江西乡试第十一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八十三名,登第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曾祖艾祖望;祖父艾端和;父艾瑞,曾
  • 邦妮·赖特邦妮·弗兰西斯卡·赖特(英语:Bonnie Francesca Wright,1991年2月17日-),她是一位英国女演员,出生于英国伦敦,因为演《哈利·波特》中的角色金妮·韦斯莱而出名。
  • 双合透镜双合透镜是将两片单透镜结合在一起的光学设计。这两片透镜分别用折射率和色散都不同的玻璃制成,通常一片是冕牌玻璃(Crown glass),另外一片是燧石玻璃(flint glass)。这样的组合产
  • MMO娱乐ONEFECT娱乐(韩语:원펙트엔터테인먼트;英语:ONEFECT Entertainment) 是韩国的经纪公司。成立于2014年,为CJ E&M100%全资的企划公司。ONEFECT娱乐旗下的Label包含FRON+DESK、Lime M
  • 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人工呼吸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协助或刺激他人呼吸的行为,人们在人工呼吸时要用嘴抵住被救援者的嘴,然后将空气吹入被救援者的
  • 前6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