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

✍ dations ◷ 2025-10-30 03:00:50 #天主教神学争议,死后世界,基督教宇宙论,基督教与死亡,基督教神学争议

炼狱(拉丁: Purgatorium)是天主教用来描述信徒死后灵魂是人死后自认为需要反省的地方(或状态),是天主教教义之一。炼狱的拉丁文purgare意思是洗涤,不被大多数东正教、基督新教和基督教系的新兴宗教所接纳。

天主教徒认为,炼狱中关押的是人死后自认为需要反省的地方,以前炼狱被认为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现今已不强调地狱,因耶稣受难时,已连同地狱内的罪过都已救赎完成,灵魂在自我反省、净化后便可进天堂。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在他的著作《神曲》里的炼狱篇,描述过炼狱的情况。他把哲学家、思想家等等的人都列入炼狱中,而且把炼狱描述成一个有喜有乐,比较接近人间的地方。按照但丁的描述,炼狱位于地球的另一面,和耶路撒冷相对,四面环海。他说炼狱像一座螺旋形的高山,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炼狱共有七层,分别代表七宗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对于炼狱,《圣经》里没有出现这个词语和直接阐释,但教廷认为《圣经》曾暗示炼狱的存在。天主教的教义认为罪分有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死罪,是使灵魂死的罪;小罪是不致于死的罪,可以在炼狱炼净。有功德的天主教基督徒死后可以直升天堂,但天主教教条指出,信徒若在生前犯有未经宽恕的轻罪和各种恶习,灵魂就会下到炼狱受火炼,净化后才可进天国。若在世信徒为炼狱中的灵魂虔诚祈祷、布施和请神父做弥撒,便可拯救灵魂早些离开炼狱。

天主教信仰承认圣经没有直接提到“炼狱”及“最后的炼净”,但却不表示没有这方面的启示和概念,以下是有关“炼狱”的圣经章节。

十六世纪初,教宗良十世以修缮圣伯多禄大殿为名,下令在欧洲各国售赎罪券,声称购买赎罪券,可以使在生者的罪得赦免,使亲友的灵魂减除炼狱痛苦。在日耳曼,根据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第二十七条,“他们(赎罪券教士)鼓吹的仅仅是人的主张,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这样赎罪券无形中就成了犯罪通行证。为抨击罗马教廷发行的赎罪券和教宗的赦罪权,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从而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炼狱在基督教大分裂中曾是引发分歧的教义之一。

由于炼狱没有直接来自于《圣经》的根据,故不被大多数东正教、基督新教和基督教系的新兴宗教所接纳。

相关

  • 阿克苏姆人阿克苏姆(Kingdom of Aksum、መንግስቲ ኣኽሱም)是公元前或公元初在东北非洲的国家,首都为阿克苏姆城(今属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省)。公元1世纪,一位古希腊商人写的《红海环航记》
  • 声门音声门音,通称喉音,是指调音部位在声门的一类辅音。这类辅音往往表现出独特的性质。"摩擦音"不是真的摩擦音。这是历史上惯用的单词而已。他们另表示出喉音(发声(phonation(英语:Ph
  • 萨纳赫特内布卡一世(英语:Sanakht)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第三王朝的首任国王。(约公元前2661年—公元前2643年在位),作为第三王朝的建立者,他定都孟斐斯。建立孟斐斯帝国。因年代久远,其余具体事
  • 藏语拼音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藏语(SASM/GNC/SRC romanization of Tibetan、俗称藏语拼音/Tibetan pinyin)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藏语罗马字母拼写法,主要用于人名
  • 朝阳朝阳可以指:
  • 表皮 (皮肤)表皮是人和动物皮肤的外层,由胚胎时期外胚层形成。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一般为单层细胞,其表面有细胞分泌的角质膜或外骨骼,起到保护作用,如蠕虫的角质膜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原索
  • 59<< 50515253545556575859>> 59是58与60之间的自然数。
  • 2-溴丁酸2-溴丁酸是一种有机溴化合物(英语:Organobromine compound),化学式为CH3CH2CHBrCOOH。它可由NBS和正丁酸在四氯化碳中由AIBN催化回流反应得到,,其它以NBS为溴化剂方法也有报道,如在
  • 卡尔臼炮卡尔臼炮(德语:Mörser Karl;Gerät 040/041),是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军所开发、使用的超重型自走炮。一次世界大战后,认为德国是不变的敌人与强敌的法国,在发现德国“施里芬计划”的
  • 蕨野友也蕨野友也(日语:わらびの ともや、1987年8月4日-)是日本宫崎县都城市出生的男性演员。目前隶属于A-team经纪公司。蕨野毕业于宫崎县立都城工业高等学校。他于2006年出道。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