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生活史

✍ dations ◷ 2025-09-15 13:50:15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生活史》是陈东原于1928年所著的一本历史著作,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关于中国妇女史第一部系统性的论著,对于后来的中国妇女史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

内容论述从中国上古至民国妇女生活,以朝代分章,各章中又以主题分节,例如婚姻、礼教、妇女教育、妇德、妓女、贞节观、缠足、近代的女权运动等来分节。

在观点上该书由于受到民初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传统中国在文化上、制度上和实际生活中对于妇女的种种不公、压制作出甚多的描写及批判,一直到近代妇女生活的章节,才看到妇女生活开始有所改善。书中绪论即指出“我们有史以来的女性,只是被摧残的女性,我们妇女生活的历史,只是一部被摧残的女性的历史”

陈东原并进一步述说该书写作的目的:“只想指出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是怎样的施演,女性之摧残是怎样的增甚,还压在现在女性之脊背上的是怎样的历史遇蜕”,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时,那种希望借着揭露压迫而促进妇女解放的期望。

在传统中国,对女性历史的描写甚为缺少,主要为各朝各代的列女传以及其他零星的女性传记,一直要到1912年由徐天啸撰写《神州女子新史》才出现第一部中国妇女史的专书,但该书仍主要是传记形式,对于史上重要女性作描述,并以西方杰出女性作对比,来激厉中国的女性,因此该书在史学界并不被重视。

陈东原一书,则资料更为丰富,且论述范围更广,主题丰富,且能及于更多数的一般女性,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妇女史的开山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妇女史的入手著作,而这种中国妇女在传统受压迫,在近代开始被解放的史观,也在数十年来在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妇女史著作中持续作为主流。这种批判传统的方式也为不少女性主义者所采用。

但随着中国妇女史研究1980年代以后在两岸及美国等地的快速发展,这种视传统妇女为受害者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和修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批判,是妇女史学家高彦颐(Dorothy Ko)于1993年所著的著名论著《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的绪论,她对这种以陈东原为首的“五四式”的中国妇女史研究取向加以批判,认为这种史观过于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性以及传统中国女性的受害形象,而忽略了一些古代女性在生活中可能扮演的主动角色,以及当时女性本身对所处位置的感受。

相关

  • 3-甲基-2-戊醇3-甲基-2-戊醇(英语:3-Methyl-2-pentanol,IUPAC名:3-methylpentan-2-ol)是一种六碳醇,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因而存在四种立体异构体(2R3R、2R3S、2S3R、2S3S)。3-甲基-2-戊醇是蛇麻花(英
  • 闽越语闽越语是中国秦汉时期七闽、闽越(今福建省)地域的原始语言,与今日的侗台语系有密切关联。闽越语是今日汉语族闽语支各语言的底层组成部分,其声韵特色仍保留于今日闽语诸语言中。
  • 妈妈,我爱您《妈妈,我爱您》(英文:),前名《妙狗仁心》、我的狗狗我的爱是骄阳电影于2007年拍摄,2013年上映的一部温情电影,由陈丽英自编自导,由黄翠如、王凯、黄淑仪主演。
  • 艾里斑艾里斑是点光源通过理想透镜成像时,由于衍射而在焦点处形成的光斑。中央是明亮的圆斑,周围有一组较弱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状条纹,把其中以第一暗环为界限的中央亮斑称作艾里斑。
  • 洪都拉斯改革党洪都拉斯改革党(西班牙语:Partido para la Transformación de Honduras)是洪都拉斯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67年,由一部分原洪都拉斯共产党内亲近中华人民
  • 少女少年《少女少年》是日本漫画家薮内优创作的漫画作品。一共分为8卷,分别是8个男主人公的女装故事。水城晶(水城晶,みずき あきら) 赤泽智惠子(赤沢智恵子,あかざわ ちえこ) 青野琉璃(青野
  • 长冠 (妖怪)长冠(おさこうぶり)是日本的妖怪,其是长期使用的日本的冠被魂所寄,而幻化的妖怪。在鸟山石燕的妖怪画集‘百器徒然袋’中的形象为人身冠头手持笏。由于在旧时的日本,冠是任官辞官的重要标志,因此有邪恶的妖怪附身于冠以求自保的说法。。‘百器徒然袋’中的妖怪多是石燕根据‘徒然草’这部汉籍创作的,长冠也是如此。。
  • 罗伯特·林赛罗伯特·林赛(英语:Robert Lindsay,1890年4月18日-1958年10月21日),英国男子田径运动员,主攻短跑。他曾代表英国参加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得男子4×400米接力金牌。
  • 杰克·希尔斯杰克·希尔斯(Jack G. Hills)是一名美国天文学家。他曾提出内奥尔特云的概念,该区域因此也冠上他的姓,称为“希尔斯云”。他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渡过的。从1998年开始,他成为该实验室的研究员。
  • 威克姆的威廉威克姆的威廉(英语:William of Wykeham /ˈwɪkəm/;1320年或1324年—1404年9月27日)是中世纪的一位天主教温切斯特教区主教(英语:Bishop of Winchester)和大法官。他于1379年成立了牛津大学新学院和新学院学校(New College School),1382年创建温切斯特公学。他和王室有很亲密的关系。温莎城堡兴建时,他是监工,后来又管理过王室的财务,1363年6月成为掌玺大臣。他在毕晓普斯沃尔瑟姆逝世,死后葬在温切斯特大教堂中殿南翼。他在去世时已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