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刘家祠,又称刘氏家庙,是位于台湾新竹县新埔镇新生里的一处祠堂,该建筑为刘氏宗族的祠堂,目前已指定为新竹县县定古迹。
刘家祠约于同治3年(1864年)建立,是位于新埔地区同籍同宗的刘氏宗族所出资,由新埔街刘荣光捐地,刘松茂、刘万涌,来自大旱坑庄刘廷章及新芎田刘家玩等人分五股出资,并由刘世和主持工程兴建,该族约于乾隆初年渡海来台,于居于竹堑社一带移垦垦拓的事业,并由来自广东省潮州府饶平县的开基祖刘谷祥第十五世刘潮源及第十七世刘世和倡议兴建。光绪9年(1883年),刘家祠曾在修复工事设有一石碑,记载每年祭祖的开销经费来源。
刘家祠于1985年指定为国家三级古迹。随即于1987年由刘奕权建筑师事务所进行建筑物调查研究,并于1994年开始进行修护工程,然而在工程期间,由于祠堂后方土地所有权的争议导致工程停摆,后经建筑师办理变更设计,最终整体修复工程于2001年复工,并在2002年完工。
刘家祠为单进三开间之传统建筑,建筑基础多以石材铺设。建筑前方设有院墙做为空间界限,前殿部分为五开间,最初作为祭祀及刘人办公使用,两侧横屋各为三开间,正殿为厅堂功能,又称为“南北厅”,左右次间则作为起居空间使用。两侧横屋均设有廊厅,廊厅部分屋顶亦为翘鹅屋脊。
室内部分,正厅门楣悬有“刘氏家庙”、“文魁”、“恩元”三匾额。枋梁上另悬有由台湾总兵刘明灯所手书,1867年(同治6年)所立之“本支百世”匾及“源远流长”匾。正殿神龛上方悬有“藜照东瀛”匾,另保存一座嘉勉中式恩贡生刘锦标的“明经”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