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NOsub3/sub)sub3/sub

✍ dations ◷ 2025-04-25 14:32:37 #VO(NO<sub>3</sub>)<sub>3</sub>
三硝酸氧钒(化学式:VO(NO3)3),是+5价钒的硝酸盐。它可由五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钒反应得到。它是硝化试剂,可以和苯、苯酚、氯苯、苯甲醚、乙酰苯胺、苯甲酸、苯甲酸乙酯、甲苯等芳香烃发生硝化反应。VO(NO3)3可以将五氧化二钒浸入液态五氧化二氮,于室温反应两天得到。此法的产率约为85%:V2O5 + 3N2O5 → 2VO(NO3)3.通过真空蒸馏可以提纯产物。VO(NO3)3也能由三氯氧钒VOCl3和五氧化二氮反应得到。

相关

  • 流感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A) 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B) 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C)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
  • 差示扫描量热计差示扫描量热法(英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简称DSC)是一种热分析技术,借助补偿器测量使样品与参比物达到同样温度所需的加热速率与温度的关系。1962年E.S.沃森和M.
  • 普奥战争布拉格条约德意志邦联:普奥战争(又名七周战争或德意志内战)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
  • 总科/超科超科(Superfamily),又译作总科,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层级,介于亚目和科之间。有时在超科和亚目之间还有下目(或称次目)的分类。一般超科名称的拉丁字尾是-oidea。
  • X光衍射X光散射技术或X射线衍射技术(英语:X-ray scattering techniques)是一系列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用于揭示物质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以及物理性质。这些技术都是以观测X射线穿
  • PET酶PET酶(PET水解酶,PETase)是由2016年在日本堺市的一处垃圾掩埋场之中所发现的大阪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制造出来的一种水解酶。PET酶能将PET塑胶降解为其单体单-2-羟乙基
  • 大正大正(日语:大正/たいしょう Taishō */?)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使用时间从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续年号为明治,接续年号为昭和。 大正天皇体弱多病,这
  • 布仑斯惕酸酸碱质子理论,又称布仑斯惕-劳里酸碱理论(英语:Brø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是丹麦化学家约翰内斯·尼古劳斯·布仑斯惕和英国化学家托马斯·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
  • 火山碎屑云火积云(flammagenitus、pyrocumulus或fire cloud)是一种相当浓厚的积云,常伴随火山或山火等高温环境中形成。火积云在动力学上与火灾旋风有一些类似之处,而这两个现象可能会一起
  • 酋长酋长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属于君主制的型态。该称号今天仍然存在于阿拉伯世界、撒哈拉以南非洲部落和美洲原住民部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