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炮

✍ dations ◷ 2025-02-24 00:24:31 #加农炮,爆炸物

加农炮(英语:),为火炮的一种。目前来说,加农炮它较同口径的榴弹炮相比,有着更长的炮管的特色,因此炮弹可以获得更强的膛内压力、更快的初速,让炮弹可以射到更远的距离。同时因为初速较快,所以加农炮的投射弹道衰减较慢,火炮射击弹道较为平直,因此也可以作为直射炮使用。

在20世纪冷战后,由于军队追求更远的火炮射程,称为榴弹炮的武器也开始具备长炮管,因此现在榴弹炮与加农炮已无明确分类,火炮趋于多功能化,不过战车等直接射击目标的武器,还是以偏向加农炮的设计为主。

加农炮的命名源于英语:的译音,意为“空心圆筒”,此英文单词源出拉丁文,意为“茎”、“杆”、“管”。在14世纪的欧洲,凡发射弹丸的金属管形火器,全统称为“加农火器”。

在16至17世纪时前膛火炮时代,加农炮指的是可投射弹重42磅以上的滑膛炮,但是这种火炮在当时遭嫌弃太过钝重,因此出现一款称为半加农炮(英语:Demi-cannon)的武器。半加农炮除了火炮投射的实心弹药是32磅之外,在火炮的设计上与加农炮并无差别。到三十年战争时,由于开发出内部凿空填装炸药的榴弹,火炮从攻城武器转换为野战使用,要在野战有效率的活动,火炮就不能太重,因此出现了一种炮身较短,以中近距离作战为主要设计目标的榴弹炮。加农炮在大炮分类的形象中被定义为“较长炮管的火炮”,但依旧是作为直射武器使用。

在19世纪膛线、后膛装填、制退复进机研发普及后,火炮从传统直射与小角度曲射进化到可以到45度仰角射击。当时将用于大仰角曲射的火炮称为榴弹炮、主要用于45度仰角以下射击的称为加农炮。在19世纪时加农炮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低仰角(45度以下)射击、射程远。主要用于反击敌军的炮兵。

在中国,火炮多半通称大炮,加农炮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引入的和制汉语,特别指称炮管较长、射程较远的重型火炮;西方国家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定义火炮称呼,法国定义炮管长20倍径以下称榴弹炮、20倍径以上称加农炮,美国则用25倍径作为定义分界点,从1920年代后中西对于加农炮的定义逐渐趋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事科技发展与战术需求,先进国家开始将榴弹炮的炮管延长赋予更远的射程,因此后来的榴弹炮与加农炮倍径已差距不大,在军事定义中也不再有严谨的区分标准。对于混合了加农炮和榴弹炮特点的新型火炮,亦有“加榴炮”这种称呼。

与加农炮有近似特征,但以专精任务的子类别,包含岸防炮、坦克炮、反坦克炮、高射炮等。

相关

  • 分子束分子束是一种以移动速度近乎相同且极少相互碰撞颗粒(原子、自由基、分子或离子)组成的波束,一种气体在较高的压力下膨胀以通过一个小孔进入压力较低的腔室内而形成分子束。分子
  • 三角化八面体在几何学中,三角化八面体又称三角三八面体 是一种卡塔兰立体,其对偶多面体为截角立方体,可以视为在正八面体每个面上加入三角锥的结果 ,但由于有另一种多面体也是由正八面体每个
  • 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法语:Paris Saint-Germain Football Club,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
  • 成都理工大学坐标:30°39′57″N 104°8′13″E / 30.66583°N 104.13694°E / 30.66583; 104.13694成都理工大学(英语: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DUT),简称成理或成都理工,位于中国
  • 西班牙国家航天航空技术研究所西班牙国家太空科技研究所(西班牙语:Instituto Nacional de Técnica Aeroespacial,简称INTA)是西班牙的国家航天机构, 成立于1942年,当时名称为国家航空研究所,其总部位于马德里附
  • 二力平衡公理二力平衡公理是指当系统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讨论该物体会发生的变化作用于刚体上的两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该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若两力互相平
  • 西班牙君主列表这是一份西班牙君主的列表。严格来说,是现代定义下统一的西班牙的君主列表,此前在现今西班牙乃至葡萄牙领土上的君主国统治者,请参看下面的列表:上述各系王室,最终在亚拉冈国王费
  • 查利·帕克查利·帕克(英语:Charlie Parker,1920年8月29日-1955年3月12日),美国黑人爵士乐手,外号“大鸟”(Yardbird), 因不断奔波演奏,毒瘾与酗酒,再加上家庭生活的沉重压力引发精神崩溃于1955年3
  • 约瑟夫·什克洛夫斯基约瑟夫·萨穆伊洛维奇·什克洛夫斯基(俄语:Ио́сиф Самуи́лович Шкло́вский,拉丁转写:Iosif Samuilovich Shklovsky,1916年7月1日-1985年3月3日),苏联天
  • 宋泽莱宋泽莱(1952年2月15日-),本名廖伟竣,台湾作家,云林县二仑乡大义村的诏安客家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现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