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

✍ dations ◷ 2025-08-08 07:44:39 #马家窑文化
、瓮等日用陶器马家窑文化,为约公元前3300到公元前2100间存在于甘肃西部、青海东部的彩陶新石器时代文化,源出自仰韶文化,与西北的齐家文化一样出土过早期的青铜器物。马家窑文化到底属不属于青铜文化仍有争议,甘肃省东乡林家遗址中曾出土过“青铜刀”,年代在公元前2900到公元前2740,为中国最早的青铜物品,同时该遗址还出土过铜渣,可能有制造青铜器的能力。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1年至1923年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发掘该遗址,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马家窑、石岭下、半山、马厂等类型。根据三种类型文化分布的地层关系和碳14测定的数据确定,马家窑类型产生于距今5300年至4850年之间,石岭下类型产生于距今4850年至4650年之间,半山类型产生于距今4650年至4350年之间,马厂类型产生于距今4350年至4050年之间。马家窑文化因位于黄河流域,拥有第四纪形成的黄厚土地。当地有大河冲积平原、河水冲刷形成的台地、丘陵岗地,地势开阔,土质肥沃,气候温暖,适合农业耕作。因此,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农业发展较快。就目前考古发现情况来看,当时的居民种植粟和黍,主要以经营原始的旱作农业为主,同时大量使用石制、骨制、陶制和木制的农业工具。马家窑陶器以彩陶为主,而且无论数量还是精致程度都堪称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冠,经典型的马家窑陶器包括细陶土制成的罐与碗,底色为黄色或红色,上有亮黑色的装饰。其装饰图形的特色为弯曲漩涡线条,中心点缀圆点,另外也有波浪形线条或平形交叉的线条设计,在罐或瓮上尤其常见。其他装饰还包括“之字形”粗线条、青蛙、鸟类、舞蹈人物等设计。其中尤以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发现的舞蹈纹彩陶盆最为有名。已出现骨饰、石器、骨器,以及玩具如陶制波浪鼓等。此时期的青铜制作品规模有限,对当时经济方面无甚影响。属于马家窑类型的甘肃省临夏市东乡林家遗址曾出土一件使用陶范铸造的青铜小刀,这件青铜刀可能是中国地区最早的青铜器。另外在属于马厂类型的蒋家坪遗址亦曾发现一把已经残缺的铜刀。公元前2200-2000年的彩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彩陶人面像女性雕塑12000-6000转年、东胡林遗址9000-7000南庄头遗址8500-7700

相关

  • 查理二世查理二世,可能为以下欧洲君主:
  • 熟语熟语,又称习语(idiom),是由词或语素(外语单音节,汉语单字一音)构成的常用而定型的现成语句,是大于词的语文单位,但又具有词的特性。熟语是短语或句子,但又与一般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短
  • 萨利克继承法萨利克法(英语:Salic law; 拉丁语:lex Salica),是中世纪以来西欧通行的法典。此法限制女性继承。至今,欧洲一些国家仍存在女性无权继承王位、世袭爵位的政治传统。在家族男性后裔
  • 曼尼普尔Dr. Najma Heptulla曼尼普尔邦(印地语:मणिपुर,孟加拉语:মণিপুর,IAST转写:Maṇipūr)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该邦成立于1972年,东以缅甸为界,西与阿萨姆邦相连,南以米佐拉
  • 灯塔山灯塔山(Beacon Hill)是美国波士顿一个古老的街区,连同后湾(Back Bay)共有约26,000人。这是一个由联邦式联排住宅组成的街区,以其煤气灯照明的狭窄街道和砖砌人行道著称。今天,灯塔
  • 陈晓亚陈晓亚(1955年8月-),江苏扬州人,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于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学系。此后赴英国留学,1985年在雷丁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Reading)获博士学位。 1
  • Escada埃斯卡达(葡萄牙语:Escada)是巴西伯南布哥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48.8平方公里,总人口62604人,人口密度179.5人/平方公里。
  • 外燃机外燃机是利用燃料在器皿外燃烧加热循环工质,使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例如蒸汽机将锅炉里的水加热产生的高温高压水蒸气输送到机器内部。
  • 长江板块隐没带 Alps 造山带 30→ 相对于非洲板块的移动速度(毫米/Y)华南板块,也称扬子板块、长江板块,是指从秦岭淮河到冲绳海槽这个巨大的稳定地区,是一块位于东亚的板块。在华南板块内
  • 大陆岛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以至于其与大陆相隔成岛。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岛(又可分成板块及非板块交界带两类)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