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平衡温度

✍ dations ◷ 2025-08-08 07:11:09 #热力学,行星科学

行星平衡温度(英语:Planetary equilibrium temperature)是一个理论上的行星表面温度。该理论简单地将行星当成黑体,并且行星的外在热源只有母恒星。在这个模型中并不考虑行星是否存在大气层,因此温室效应并不列入考虑。所以,依照这个模型计算的温度值是一个理论上的黑体温度,也就是行星的表面是理想化的。

其他研究人员以不同的名称描述这项概念,例如行星的“平衡黑体温度”,或“有效辐射发射温度”。相似的概念则包含了全球平均温度、全球辐射平衡(英语:Radiative equilibrium)、全球平均表面大气温度,前述概念都考虑到全球变暖的相关效应。

本理论考虑行星和恒星均为球体,并且都是完美的黑体。行星表面依照其组成等特性而有一定的反照率,并且只吸收部分辐射。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恒星是向各方向发散等量辐射的均向辐射体(英语:Isotropic radiator),并且辐射传递距离与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相等。行星表面吸收并未被反射的辐射并被加热。因为行星也是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的黑体,所以会释放辐射并损失能量。当恒星传递到行星的能量和行星辐射释放的能量相等时就会呈热平衡状态。行星表面热平衡状态下的温度即为行星平衡温度,可由以下计算式算出:

T e q = T ( 1 a ) 1 / 4 R 2 D {\displaystyle {T}_{eq}={T}_{\bigodot }{\left(1-a\right)}^{1/4}{\sqrt {\frac {{R}_{\bigodot }}{2D}}}}

行星平衡温度并非行星表面实际温度的上限或下限,因为温室效应,有大气层的行星其表面温度会高于平衡温度。例如金星表面的平衡温度是260 K,实际上却是740 K。月球的黑体温度是271 K,但月球昼半球温度373 K,夜半球则是100 K,这是因为和月球体积相比较之下,月球的自转速度相对较慢,造成月球整体表面加热不均而产生温差。公转的物体也可因为潮汐加热使其温度上升。地热能则是因为行星核心内放射性衰变或吸积加热而形成。

P i n = P o u t {\displaystyle {P}_{in}={P}_{out}} 行星吸收自恒星的能量和行星自身辐射散发能量的功率相等。

P i n = L ( 1 a ) ( π R p 2 4 π D 2 ) {\displaystyle {P}_{in}={L}_{\bigodot }\left(1-a\right)\left({\frac {\pi {{R}_{p}}^{2}}{4\pi {D}^{2}}}\right)} 行星吸收能量功率等于恒星的光度(即恒星释放能量功率)乘以行星吸收能量比例(1减去反照率)和恒星照射到行星的表面积,再除以恒星和行星距离为半径的球体表面积(即恒星辐射分布区域)。

P = σ A T 4 {\displaystyle P=\sigma A{T}^{4}}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任何输入黑体的功率都会以热的形式辐射。在此 P 代表输入功率、σ 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 是黑体表面积,而 T 则是平衡温度。

L = ( σ T 4 ) ( 4 π R 2 ) {\displaystyle {L}_{\bigodot }=\left(\sigma {{T}_{\bigodot }}^{4}\right)\left(4\pi {{R}_{\bigodot }}^{2}\right)} 恒星光度等于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乘以恒星表面积和恒星表面温度的四次方。

P o u t = ( σ T e q 4 ) ( 4 π R p 2 ) {\displaystyle {P}_{out}=\left(\sigma {{T}_{eq}}^{4}\right)\left(4\pi {{R}_{p}}^{2}\right)} 行星发散的辐射功率。

经过整理后可得到公式: T e q = T ( 1 a ) 1 / 4 R 2 D {\displaystyle {T}_{eq}={T}_{\bigodot }{\left(1-a\right)}^{1/4}{\sqrt {\frac {{R}_{\bigodot }}{2D}}}}

值得注意的是,行星平衡温度与行星的体积无关,因为进入和散发辐射量取决于行星的表面积。

对太阳系外行星而言,母恒星的温度可以借由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和恒星的表面颜色算出。计算出温度后可利用赫罗图决定恒星的绝对星等,之后再和其他观测资料一起推算出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和体积。天文学家以观测资料对行星轨道进行模拟以取得包含和母恒星距离等轨道根数。最后天文学家使用假设的反照率推测系外行星表面的平衡温度。

相关

  • 查理定律查理定律(英语:Charles's law),又称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是盖-吕萨克在1802年发布,但他参考了雅克·查理(英语:Jacques Charles)的研究,故后来该定律多称作查理定律。当压强不变时,理想
  • 士林派士林派,是朝鲜王朝中后期的两班朋党,用来对照戚臣勋臣的勋旧派,由十五世纪朝鲜成宗时代存在至十九世纪。士林派始祖是理学家吉再(1353年-1419年)。朝鲜太祖李成桂篡夺高丽王朝
  • 古冈佐拉古冈左拉干酪(Gorgonzola)产自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古冈左拉干酪外形呈鼓状,有灰红色的外壳,外壳表面粗糙及有粉斑,干酪肉由白色到淡黄色,并布满蓝绿斑纹,此干酪味道辛辣,带有蘑菇
  • 西爪龙西爪龙属(学名:Hesperonychus)属于驰龙科,是种小型肉食性恐龙。化石发现于加拿大亚伯达省的恐龙公园组,年代为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约7,650万年前。西爪龙的化石是一个部分骨盆,是在
  • 银鱼银鱼科(学名:Salangidae)通称银鱼,古称脍残鱼,属辐鳍鱼纲胡瓜鱼目。以小型甲壳类为食。银鱼可供鲜食用或晒鱼干。银鱼是一种小型鱼类,身体细长、光滑、半透明,头平扁;口大,两颌和口盖
  • 妮娜·奇利妮娜·奇利(意大利语:Maria Chiara Fraschetta,1980年2月2日-),其艺名Nina Zilli更为人熟知,是一名意大利创作歌手。她的首张单曲《50mila》发行后,她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随后发行专
  • 韦顿学院 (马萨诸塞州)韦顿学院(Wheaton College)是一所四年制文理学院,最早成立于1834年,是美国最早的女子高等学校(Female Seminary)之一。之后于1912年改为女子文理学院,并于1988年开始接受男生入
  • 溴化苄溴化苄(又称苄基溴或α-溴代甲苯),分子式C6H5CH2Br或C7H7Br,是一种苯环被溴甲基取代的芳香化合物。它可通过甲苯在室温下发生溴化反应(二氧化锰为非均相催化剂)进行制备。溴化苄在
  • 朱凤标朱凤标(1800年-1873年),字桐轩,号建霞,浙江萧山人,清朝政治人物、榜眼。朱凤标于道光八年(1828年)乡试中举,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入直
  • 李洛克的青春全力忍传《李洛克的青春全力忍传》(日语:ロック・リーの青春フルパワー忍伝)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少年漫画作品《火影忍者》的外传漫画,由平健史作画。主要主角为李洛克,其他第三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