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平衡温度

✍ dations ◷ 2024-12-22 15:28:04 #热力学,行星科学

行星平衡温度(英语:Planetary equilibrium temperature)是一个理论上的行星表面温度。该理论简单地将行星当成黑体,并且行星的外在热源只有母恒星。在这个模型中并不考虑行星是否存在大气层,因此温室效应并不列入考虑。所以,依照这个模型计算的温度值是一个理论上的黑体温度,也就是行星的表面是理想化的。

其他研究人员以不同的名称描述这项概念,例如行星的“平衡黑体温度”,或“有效辐射发射温度”。相似的概念则包含了全球平均温度、全球辐射平衡(英语:Radiative equilibrium)、全球平均表面大气温度,前述概念都考虑到全球变暖的相关效应。

本理论考虑行星和恒星均为球体,并且都是完美的黑体。行星表面依照其组成等特性而有一定的反照率,并且只吸收部分辐射。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恒星是向各方向发散等量辐射的均向辐射体(英语:Isotropic radiator),并且辐射传递距离与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相等。行星表面吸收并未被反射的辐射并被加热。因为行星也是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的黑体,所以会释放辐射并损失能量。当恒星传递到行星的能量和行星辐射释放的能量相等时就会呈热平衡状态。行星表面热平衡状态下的温度即为行星平衡温度,可由以下计算式算出:

T e q = T ( 1 a ) 1 / 4 R 2 D {\displaystyle {T}_{eq}={T}_{\bigodot }{\left(1-a\right)}^{1/4}{\sqrt {\frac {{R}_{\bigodot }}{2D}}}}

行星平衡温度并非行星表面实际温度的上限或下限,因为温室效应,有大气层的行星其表面温度会高于平衡温度。例如金星表面的平衡温度是260 K,实际上却是740 K。月球的黑体温度是271 K,但月球昼半球温度373 K,夜半球则是100 K,这是因为和月球体积相比较之下,月球的自转速度相对较慢,造成月球整体表面加热不均而产生温差。公转的物体也可因为潮汐加热使其温度上升。地热能则是因为行星核心内放射性衰变或吸积加热而形成。

P i n = P o u t {\displaystyle {P}_{in}={P}_{out}} 行星吸收自恒星的能量和行星自身辐射散发能量的功率相等。

P i n = L ( 1 a ) ( π R p 2 4 π D 2 ) {\displaystyle {P}_{in}={L}_{\bigodot }\left(1-a\right)\left({\frac {\pi {{R}_{p}}^{2}}{4\pi {D}^{2}}}\right)} 行星吸收能量功率等于恒星的光度(即恒星释放能量功率)乘以行星吸收能量比例(1减去反照率)和恒星照射到行星的表面积,再除以恒星和行星距离为半径的球体表面积(即恒星辐射分布区域)。

P = σ A T 4 {\displaystyle P=\sigma A{T}^{4}}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任何输入黑体的功率都会以热的形式辐射。在此 P 代表输入功率、σ 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 是黑体表面积,而 T 则是平衡温度。

L = ( σ T 4 ) ( 4 π R 2 ) {\displaystyle {L}_{\bigodot }=\left(\sigma {{T}_{\bigodot }}^{4}\right)\left(4\pi {{R}_{\bigodot }}^{2}\right)} 恒星光度等于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乘以恒星表面积和恒星表面温度的四次方。

P o u t = ( σ T e q 4 ) ( 4 π R p 2 ) {\displaystyle {P}_{out}=\left(\sigma {{T}_{eq}}^{4}\right)\left(4\pi {{R}_{p}}^{2}\right)} 行星发散的辐射功率。

经过整理后可得到公式: T e q = T ( 1 a ) 1 / 4 R 2 D {\displaystyle {T}_{eq}={T}_{\bigodot }{\left(1-a\right)}^{1/4}{\sqrt {\frac {{R}_{\bigodot }}{2D}}}}

值得注意的是,行星平衡温度与行星的体积无关,因为进入和散发辐射量取决于行星的表面积。

对太阳系外行星而言,母恒星的温度可以借由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和恒星的表面颜色算出。计算出温度后可利用赫罗图决定恒星的绝对星等,之后再和其他观测资料一起推算出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和体积。天文学家以观测资料对行星轨道进行模拟以取得包含和母恒星距离等轨道根数。最后天文学家使用假设的反照率推测系外行星表面的平衡温度。

相关

  • 奈米粒子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它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小于10纳米的半导体纳米颗粒,由于其电子能级量子化,又被称为量子点。纳米颗粒具
  • 纵横家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期连合政军外交联盟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十家”之一。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游说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史上最早之外交政治家。他们的
  • 前庭蜗神经前庭耳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是12对脑神经当中的第8对,同时也称作听神经。它是支配内耳的脑神经,其中又可分为掌管听力的耳蜗神经、掌管平衡的前庭神经。本神经位在颞
  • 1年
  • 大酱汤饭馔大酱(韩语:된장,英语:Korean miso、Korean Soybean Paste)是一种流行于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调味品,也有人称为韩式味噌酱、韩式味噌。朝鲜传统料理中的大酱汤即是以大
  • 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列表猎鹰9号FT Block 5(英语:Falcon 9 Full Thrust Block 5)是猎鹰9号的最新版本,火箭在Block 3 和 Block 5中的最大变化是所有发动机上的更高推力和着陆腿的改进。此外,许多小的变化
  • γ-伽马- 地球防卫军咨商课《γ-伽马- 地球防卫军咨商课》(日语:γ -ガンマ-),日本漫画作品,作者为荻野纯,于日本集英社杂志《Jump Square》的2013年4月号至2014年11月号连载。声优为VOMIC版。
  • 霍华德·霍克斯霍华德·温彻斯特·霍克斯(Howard Winchester Hawks,1896年5月30日-1977年12月26日)是一位美国电影导演与制作人,被广泛的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导演之一。霍华德·霍克斯
  • 管廷纲管廷纲(1858年-1911年),字季张,清朝官员。山东莒州(今日照市莒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中壬辰科三甲进士。分发广西雒容县知县,升东兰州知州,赏同知衔。兄廷献、廷鹗皆为翰林。
  • 陈安娜陈安娜(瑞典语:Anna Gustafsson Chen,1965年-),瑞典汉学家、翻译家,丈夫为华裔瑞典作家陈迈平(万之)。陈安娜于1965年在瑞典出生,1985年起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学习,曾师从著名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