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曜
✍ dations ◷ 2025-04-03 17:20:01 #七曜
七政,又称七.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ruby"1;padding:0 0.1em;user-select:none}
曜(yào)、七纬,是古代中国人将
荧惑星(火星)、辰星(水星)、岁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镇星(土星)称为五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日月之外的五个天体也能用肉眼观察到,中国古代以五行之说的“火水木金土”指涉这五个行星。七曜占在中国古代星占学上均十分重要。《易‧系辞》:“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自异政,故为七政。得失由政,故称政也。” 《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 孔颖达 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七曜,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可追溯周朝。自两汉时期应用甚广,刘向:“夫天有七曜,地有五行。”;《后汉书志二律历》:“夫甲寅元天正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于牛初。”刘洪亦有著作七曜术。《后汉书·刘陶传》:“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燿,下镇万国。”《晋书》卷二十二:“煌煌七曜,重明交畅。我有嘉宾,是应是贶。邦政既图,接以大飨。人之好我,式遵德让。”东晋范甯的《春秋穀梁传序》:“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杨士勋疏:“谓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谓之曜。”五星指火、水、木、金、土。以七曜为一周的历法观念是由印度传入中国,与欧洲的星期概念似乎都是源自于同为月阴历法的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日曜日一定是英文的Sunday、月曜日一定是Monday,更明确的是无论是哪一天的名称、拉丁文与汉文所指的星球都是同一颗),七为希腊与两河流域文明常用数字,也是该地区的吉数。但学界对目前起源仍有争议。该概念在中国唐朝时期获得发展,将7日结合七曜谓之曜日,其后再传入日本,至清末以前皆如此,到了民国以后改为星期,以数字替代星名,之后被广泛采用。东亚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则是到欧洲殖民浪潮以后重新引入西方的星期制度。惟现今中文已成星期,日本与朝鲜半岛则继续使用古称、台湾于日治时期曾使用七政,现改为星期。
相关
- 土壤土壤(德语:Boden,英语:soil)是一种自然体,由数层不同厚度的土层(德语:Bodenhorizont,英语:soil horizon)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土壤和母质(岩石)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形态特征或物理、化
- 飞行时差反应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使得生活在不同经纬度的人们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旅行的缘故,改变了人们所处的时区,出现时差,使身体产生了各种不适,最主要的后果是睡眠障碍
- 精神依赖心理依赖(英语:Psychological dependence),亦称精神依赖,指的是在停药、停止某项活动时因情感产生的依赖导致的戒断症状(如烦躁、失乐、焦虑等)。心理依赖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成瘾症状
- 硝基硝基化合物是含有一个或若干个硝基官能团(-NO2)的有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通常易爆,尤其是当分子内含有超过一个硝基且不纯时。芳香硝基化合物通常通过硝化反应合成,即混合硝酸
- 赤子 (消歧义)赤子可以指:
- 保守派犹太教保守派,是犹太教中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温和派,其前身是德国的犹太教历史学派。犹太教保守派起源于很多居于欧洲的犹太人对犹太教改革派的极端革新感到的不安。十九
- 后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麸质麸质,又称麸质蛋白、麦胶、面筋、面筋蛋白、谷胶蛋白,存在于多种谷物中,是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谷物中最普遍的蛋白质。麸质蛋白是种贮藏蛋白复合物,主要由醇溶蛋白以及谷蛋
- 导演导演,狭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导演一词英文为Director,从含义来说是指引方向的人,但从具体职能来说,往往其主要能力是沟通。因此一
- 永定县坐标:24°49′0″N 116°46′0″E / 24.81667°N 116.76667°E / 24.81667; 116.76667永定区是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23′-25°06′,东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