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认知神经科学
✍ dations ◷ 2024-12-22 17:57:12 #认知神经科学
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数学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正面心理学
定量心理学(英语:Quantitative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心理语言学
临床心理学
社区心理学
消费行为
咨商心理学
批判社区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人因工程学
法庭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本体解释学(英语: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法律心理学
经济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英语:Medical psychology)
军事心理学(英语:Military psychology)
音乐心理学(英语:Music psychology)
职业健康心理学(英语: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政治心理学
宗教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英语:School psychology)
运动心理学
交通心理学心理学学科列表
心理学组织列表(英语:List of psychology organizations)
心理学家
心理治疗列表(英语:List of psychotherapies)
重要著作列表(英语:List of important publications in psychology)
重要研究列表(英语:Lis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心理学学派列表
心理学的时间表(英语:Timeline of psychology)
心理学文章索引(英语:Index of psychology articles)认知神经科学(英语:Cognitive neuroscience)是一门科学学门,旨在探讨认知历程的生物学基础。主要的目标为阐明心理历程的神经机制,也就是大脑的运作如何造就心理或认知功能。认知神经科学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分支,并且横跨众多领域,例如生理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以认知科学的理论以及神经心理学、神经科学及计算机模型的实验证据为基础。由于其跨领域的特性,认知神经科学家的背景除了上述提到的学科之外,还有来自神经生物学、神经化学、精神病学、神经学、内分泌学、有机化学、物理学、语言学、哲学和数学等学门。认知神经科学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来自心理物理学、认知心理学、功能性神经造影(英语:functional_neuroimaging)、电生理学、认知基因体学(英语:cognitive_genomics)和行为遗传学的实验典范。另外一部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来自于脑伤病人的研究。脑部损伤所造成的认知功能受损,提供认知神经科学许多重要的证据(请参照:神经心理学)。而理论的发展则来自计算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部分认知神经科学学者持有特定脑部区位负责特定的认知功能这样的观点。这样的看法源自于许多不同的理论,如颅相学。虽然颅相学最后因为缺乏科学根据而被摒弃,但特定脑区控制特定认知功能的观点仍被采纳。而现今,在扬弃了观察头壳外观这样不科学的方式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头皮的电生理测量,或是更多对脑部本身的观测。认知神经科学的起源和颅相学有很大的关系。颅相学实质上是一个伪科学,并声称头皮的形状会影响行为的表现。在19世纪早期,弗朗兹·约瑟夫·加尔和史普汉(英语:J. G. Spurzheim)相信人的大脑可以被分为35个不同的区域。加尔在他的书《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学概论和脑部深论》声称头壳上较大的凸起代表着这块区域被较频繁的使用。当时,颅相学广被大众所注意,并且发行了以颅相学为主题的期刊。甚至发明了颅相测定仪以测定头颅上的凸起。十九世纪的法国实验心理学家佛罗伦斯如众多的科学家一样质疑颅相学的观点。虽然他的实验对象为兔子和鸽子,但他发现特定部位的脑伤并不会造成行为上的改变。由此他认为行为表现是由不同脑区共同参与,也就是总体论的观点。二十世纪,欧洲一些科学家如杰克森所进行的一些研究让区位化论重新成为主流的观点。杰克森的研究特别在于有癫痫症状的脑伤病人,他发现病人在癫痫发作的时候,时常会造成相同的阵挛和肌肉紧张的情况。因此他认为每次的发作一定都是发生在相同的脑区,并且提出特定脑区负责特定功能的看法。在后续对于脑叶的研究中,区位化观点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法国的神经科学家布洛卡(英语:Paul Broca)在1861年报告了一位病人的症状。这位病人可以听的懂语言,但是无法说,并且只能发出“炭”(tan)的音。这位病人之后被发现他左脑的额叶有脑伤,而这块脑伤的区域现今则被称作布洛卡氏区。另外一位神经科学家卡尔·韦尼克则发现一位中风病人无法听取语言讯息和阅读文字,但可以流利的说话(虽然说的是没有意义的语句)。这位病人则是有一个在左脑顶叶和颞叶交界处的脑伤。而这块区域现今被称作韦尼克区。这两个病例是支持区位化论的重要证据,因为特定区域的脑伤造成了特定的行为改变。布洛卡和韦尼克的研究促成了神经心理学的诞生,而这个新领域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和脑伤之间的关系。在1870年,德国两位医师希兹格(英语:Eduard Hitzig)和费理屈(英语:Gustav Fritsch)发表了他们在动物实验的发现。他们在狗的不同大脑皮质部位通上电流,可以诱发不同的相应动作。由此他们认为行为的表现是源自于脑细胞层次的运作。德国的神经解剖学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英语:Korbinian Brodmann)使用尼氏发明的组织染色技术观察脑部的细胞种类。于1909时,他发表了他的结论:脑部是由52个不同的部分所组成。这些分区现被称为布洛德曼分区。现在看来,有些分区划定的非常精确,如布洛德曼17区和布洛德曼18区。在20世纪早期,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和卡米洛·高尔基开始研究神经细胞的结构。高基发展出银染色法(英语:Silver stain),可以将特定区域的细胞一同染色。使用这样的技术观察神经细胞,让高尔基认为细胞之间,在共同的细胞质内有直接的连接。卡哈尔则反对这样的观点。他在脑部含有较少髓鞘的部位做染色,发现神经细胞并不是紧密相连,而是分离的。他进一步发现神经细胞会单方向的传递电讯号。这些发现称为神经教条(英语:Neuron doctrine),并对之后了解神经细胞的功能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也因次这个贡献,高基和卡哈尔都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56年9月11日,认知科学大会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在大会上乔治·A·米勒发表了他著名的研究《神奇的数字:7±2》。诺姆·乔姆斯基和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发表了他们在计算机科学上的成果。耐瑟(英语:Ulric Neisser)在他1967年的书“认知心理学”中评论了许多在这次会议中所发表的成果。心理学此名词在1950到1960年代逐渐式微,取代的是认知科学的开始。行为主义的科学家如乔治·A·米勒开始重视语言的内在表征,而不只有外在的行为表现。大卫·马尔 提出记忆的阶层性表征,也让许多心理学家接纳了心理功能是需要由脑中特别的算法处理。在1980年代之前,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这两个领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在1970年代晚期,“认知神经科学”这个名词在一辆计程车的后座诞生,由乔治·A·米勒和麦可·葛詹尼加(英语:Michael Gazzaniga)共同创立。研究者开始用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为认知科学奠定基础。在20世纪晚期,新的科学技术成为认知神经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技术包含了穿颅磁刺激(英语:Transcranial_magnetic_stimulation)、功能性磁振造影、脑电图和脑磁图(英语:Magnetoencephalography)。有时也会使用到其他的脑造影技术,如正子断层扫描造影和单光子电脑断层扫描(英语:SPECT)。在动物上使用的单细胞电位记录(英语:Single-unit recording)也是重要的技术。另外其他的技术还包含微神经图(英语:microneurography)、脸部的肌电图(英语:EMG)和眼球追踪仪。整合神经科学(英语:Integrative neuroscience)试着将不同领域和不同尺度(如生物学、心理学、解剖学和临床经验)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整合成一个统合的描述性模型。
相关
- 藻类藻类,又称作悬浮植物,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其中有属于真核细胞的藻类,也有属于原核细胞的藻类。它们一般被认为是简单的植物,并且一些藻类与比较高等的植物有
- 鹅膏菌属Aspidella鹅膏菌属(学名:Amanita)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包含一些世界有名的最毒菇类,但也包括一些可食用菇类。本属的菇类造成了95%的毒菇致死案例,其中光是毒鹅膏就占有50%。在
- 长QT症长QT症又名长QT综合症(Long QT syndrome),全称是QT间期延长综合症,简称LQTS,是一种跟心律或心血管有关的心脏病。这一种病可能是先天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治疗其他心脏病的药物而引起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Low-carbohydrate diets或简化为Low-carb diets)是一系列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饮食方案,通常用于治疗肥胖或糖尿病。此饮食会限制精致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例
- 电脑断层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一种影像诊断学的检查。这一技术曾被称为计算机轴向断层成像(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
- 抗疟药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是指用来预防或者治疗疟疾的药物。代表药物有奎宁、氯喹、青蒿素等。抗疟药如进一步按功用细分,尚可分为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防止疟疾复发的抗疟
- 巴门尼德爱利亚的巴门尼德(Παρμενίδης)(约前515-前445),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最重要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之一,是埃利亚学派的一员。生于埃利亚(Ἐλέα,位于现在意大利南
- 孢子丝菌症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因为受到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引起皮肤产生病变,也可能发生在肺、关节、骨骼,甚至脑,但是较为罕见。申克氏胞子丝菌存在于土壤中,干草堆、
- 纵隔膜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概述生物化学 – 是对生物体体内化学过程的研究。旨在阐释所有生命体和生命活动的化学机理。生物技术、生物发光、遗传工程、内分泌学、神经化学、血液学、营养学、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