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磷酸烯醇丙酮酸
✍ dations ◷ 2025-04-25 08:53:34 #磷酸烯醇丙酮酸
磷酸烯醇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ic acid)的共轭碱磷酸烯醇丙酮酸盐(Phosphoenolpyruvate,缩写PEP)是生物细胞中的常见生化分子,是糖解作用与糖质新生作用的中间产物。它同时也是细胞内储存最高能量的磷酸原(英语:Phosphagen),在标准状态下释放磷酸根时,每莫耳能释放61.9千焦耳的能量。在糖解作用中,此分子是2-磷酸甘油酸在烯醇化酶(enolase)的催化下生成,是一个高能磷酸分子。接下来磷酸烯醇丙酮酸将会进入糖解作用的第10个,也是最后一个步骤中。在糖解作用的最后步骤里,磷酸烯醇丙酮酸将会经由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的催化,使原本接在氧原子上的磷酸根转移到ADP上,进而生成ATP以及丙酮酸。这个反应会放出大量的能量,是一个难逆的反应,其标准自由能变化是31.4 kJ/mol(在pH=7的纯水中)。此外,这个反应也需要钾离子与镁离子(或其他二价阳离子)的参与。由于糖解作用的最后步骤是个难逆反应,因此在糖质新生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替代途径,才能将丙酮酸还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首先丙酮酸必需要先在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的催化之下,消耗ATP分子并转变成草酰乙酸(Oxaloacetate)。之后草醋酸又会经由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的催化,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在这个反应中,会消耗掉GTP,并生成GDP与二氧化碳。与前后反应不同的是,以上的两个反应是在线粒体中进行。而且除了直接转变之外,草醋酸还可以利用另一个需要更多步骤的途径,来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此外,从磷酸烯醇丙酮酸的生成直到果糖-1,6-双磷酸产生为止,中间的糖质新生过程皆是糖解作用的逆反应。在C4类植物与CAM植物中,磷酸烯醇丙酮酸在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的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醋酸。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
相关
- 小说家小说作家,通常又略作小说家,指写作小说的人。在古代中国,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可见光可见光谱(Visible light)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看见(感受得到)的部分。这个范围中电磁辐射被称为可见光,或简单地称为光。人眼可以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一般是落在380到760纳米 。对应
- 北高加索语族北高加索语系是在高加索,尤其是北高加索地区使用的语系,分为西北高加索语系、东北高加索语系。车臣语、殷古什语及巴兹比语同属北高加索语言。谢尔盖等语言学家认为西北与东北
- 塔林塔林(爱沙尼亚语:Tallinn)是波罗的海最内部的芬兰湾滨的爱沙尼亚共和国的首都。旧称列巴尔(德语、丹麦语: Reval),沙俄时代名为列威利(Ревель),前苏联时代名为塔林(Таллин
- 地籍地籍是指一个国家记载土地基本状况的簿册。其内容一般包括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质量、数量和用途等,有时还包括土地等级、地价及有关文件、数据和图件。地籍是由国家建立
- 罗斯人罗斯人("Роусь", Рось, Русь, Русы),是一个古老民族,是乌克兰、俄罗斯和白罗斯的居民对他们的称呼。他们的出身和身份有很大的争议。一些俄罗斯学者,以及一些西
- 埃博拉病毒属埃博拉病毒属(学名:Ebolavirus)是丝状病毒科的其中一种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
- 可逆可逆反应(英语:reversible reaction)是指通常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例如:生成物变为反应物的速率小到可以忽略的反应则称做不可逆反应。事实上,
- 小南门坐标:25°02′13″N 121°30′29″E / 25.036879°N 121.508065°E / 25.036879; 121.508065台北府城小南门,又称重熙门,取其“盛世兴隆,光辉普照”之意,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187
- 玻恩马克斯·玻恩,FRS(德语:Max 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又译为马克斯·波恩、马科斯·波恩,是一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固体物理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