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秀才
✍ dations ◷ 2025-04-04 06:11:02 #秀才
秀才,又称茂才。为古代东亚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随着时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变,但所指都属士大夫中的基层。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年十八,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才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朝廷对茂才之要求亦很高,光武帝规定茂才须具四行:“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明经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才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明代之前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科是常科考试的一种。《通典》说“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水浒传》的王伦即是白衣秀才。明代、清代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徭役,见知县时不用跪拜、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还有生活津贴。十六世纪初全国“生员”总数有三万五六千名。但生员必须不断的参加考试,如岁考,两年举办一次,成绩分六等;一、二等赏为“科举生员”,可参加“科考”,科考一、二等可取得“乡试”的资格;岁考三等无升降,岁考第六等则黜革。日本在飞鸟时代引入科举,其中包括秀才科,又称秀才试、对策,由式部省主持,及第者称“秀才”。平安时代初期纪传道考试成绩优秀者也可称为秀才。阮朝时,在乡试中未能考中举人的士子,按照解额的比例录取为秀才,一般是解额的2倍或3倍;多次考中秀才的士子可比照举人授予低级官职。在现代越南语中,“生员”(sinh viên) 意指学生;“秀才”意为取得高中毕业文凭的高中毕业生。琉球的秀才是琉球国久米村人的位阶之一,相当于冲绳本岛土著士族的子,久米村士子幼年入明伦堂读书,到十三、四岁左右,优秀者会被选为“若秀才”,十五、六岁的若秀才优秀者又会被选为秀才,晋见国王后登录在籍,可领俸禄,戴青冠,始有资格为官。朱熹曾指出:“秀才好立虚论事,朝廷才做一事,哄哄地哄过了,事又只休。”“太祖当时亦无秀才,全无许多闲说。”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北洋政府的军阀吴佩孚却以“秀才”著称,时称吴大帅,美国史学家费正清称吴为“学者军阀”。 1896年,吴佩孚在登州考中秀才。吴佩孚未被任命为湖南省督军或省长,心有不甘,息兵衡阳,吴佩孚通电段祺瑞语:“阋墙煮豆,何敢言功?”段祺瑞气得直蹦:“秀才造反啦!”张任天是中国最后一位在世的秀才,1887年11月24日生,1995年在杭州去世,享年108岁。苏局仙是中国最后一位考取(1906年)的秀才,清光绪八年壬午岁十一月二十三日生,1991年12月30日在上海去世,享年110岁。
相关
- 分分是中文传统小数单位之一,一分等于十分之一,即1/10或10%;现在也用来作为国际单位制词头之一,对应英文是“deci-”,表示十分之一。“分”这个词头用得不多,最多是用在分贝和分米。
- 西部非洲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陆南北分界线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区,为地理、人种和文化过渡地带。非洲大陆南大西洋海岸线在这一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而闻名。
- 人工电子耳人工耳蜗,亦称为“人工电子耳”,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其功能是使重度失聪的病人(聋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与助听器等其它类型的听觉辅助设备不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
- 开胸验肺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是指2009年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为了证明自己得的是职业病尘肺病,却多方求助无门的情况下,而自己要求开胸验肺的一个惊人之举。暴露出现在中国职业病维
- 衰退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在生物学及医学上,老化是生理状态随时
- 遮罗迦本集遮罗迦本集(梵语:चरक संहिता,转写:caraka-saṃhitā)是一部以梵语撰写的阿育吠陀(印度传统医学)文献。它与《妙闻集(英语:Sushruta Samhita)》共同为古印度在此领域中流传下
- 沃伯格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语:Otto Heinrich Warburg,1883年10月8日-1970年8月1日),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
- 丹尼尔·那森斯丹尼尔·那森斯(Daniel Nathans,1928年10月30日-1999年11月16日)是一位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出生于美国德拉瓦州威尔明顿,其父母为俄罗斯犹太移民。那森斯于1954年获得圣路易斯华盛
- σ因子σ因子(sigma factor),原核生物RNA聚合酶上的一个亚基。可以协助聚合酶与模板链上的启动子专一性的识别并结合,极大地提高聚合酶对DNA启动子区的结合力。原核生物会使用不同的σ
- 圣亚萨坐标:53°15′29″N 3°26′31″W / 53.258°N 3.442°W / 53.258; -3.442圣亚萨(英语:St Asaph,/sənt ˈæsəf/;威尔士语:Llanelwy,.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