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震动综合征

✍ dations ◷ 2025-11-05 19:21:11 #幽灵震动综合征

幽灵震动综合征(英语: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或称“幽灵铃声综合征”(Phantom ringing syndrome),华语上又作幻觉震动综合征,是指感觉自己的手机在响动,但其实不然的错觉。尽管该术语带着综合征一词,但克利夫兰诊所医学研究院副研究主任兼凯斯西储大学医学系教授麦可·B·罗斯伯格(Michael B. Rothberg)认为其不应被视作为一种病症,而更应该被归类成一种触幻觉(英语:tactile hallucination),原因在于大脑感知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感觉[1]。WebMD(英语:WebMD)随后参考罗斯伯格的观点刊登了一篇关于幽灵震动综合征的文章[2],多家报章或网站,如全国公共广播电台[3]、CBS新闻[4]、喧闹(英语:Bustle (magazine))[5]和《今日心理学(英语:Psychology Today)》在2010年代亦发表过多篇关于该综合征的文章[6]。

淋浴、看电视或使用响闹的设备时都可能会出现幽灵震动,且大多出现在随身手机设置为震动模式的人身上[7]。普通人对1,000至6,000赫兹之间的听觉音调特别敏感,而手机铃声的频率声通常落在这一范围内[8]。普渡大学韦恩堡分校心理学系教授蜜雪儿·德鲁恩(英语:Michelle Drouin)研究后发现其所在大学的10个本科生中就有9位曾经历过幽灵震动[9][10]。

在手机普及之前,美国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便于1996年在其作品《呆伯特》中将这种感觉称为“幽灵寻呼机症后群”(Phantom-pager Syndrome)[11]。幽灵震动综合征一词的最早使用可追朔至2003,一篇由笔名为罗伯特·D·琼斯(Robert D. Jones)的专栏作家发表,题为“幽灵震动综合征”的《新匹兹堡信使报(英语:New Pittsburgh Courier)》文章。他在该文章中指出人们的思维或身体会误报我们的腰带、口袋甚至钱包发生假想震动,并认为这可能是身体神经损伤、心理健康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果[12]。

其他描述幽灵震动综合征的类似术语包括“手机幻听”(Ringxiety,ring与anxiety的混成词)、“假铃声”(Fauxcellarm,faux、cellphone与alarm的混成词,发音与虚报(英语:false alarm)类似)、“Phonetom”(phone与phantom的混成词)[8]与“幽灵手机信号”(phantom phone signals)[13]。印度理工学院海得拉巴校区(英语:IIT Hyderabad)文理学院副教授艾玛莉塔·德布(Amarita Deb)在2007年首次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当时她以手机幻听称之[7]。五年后,幽灵震动综合征被选为麦觉理字典的年度单词[14][15]。

幽灵震动的起因仍然未明[7],但初步研究指出有可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所致的成瘾(英语: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造成[16]。震动通常在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养成一个月到一年后开始发生[7],德布认为当某人预计自己会收到来电或消息时,大脑皮质可能会将其他感觉输入(肌肉收缩、衣服压力或音乐)误解为手机振动或铃声[7]。这可以理解成人体受到心理属性的潜在重大影响后,其感觉统合过程出现问题[17],而左右此过程的阈值包括个人经历、期许或心理状态等[17]。

某些幽灵震动经历有可能是空想性错视的一种,也可视作成一种受性格、环境与身体条件的个体差异影响的心理现象[17]。与人际关系不安全感有关的心理属性——依附焦虑(Attachment anxiety)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可预报幽灵震动综合征发生频率的要素[17]。研究亦表明它可能与幻听之类的现象有着不同的机制[18]。

多数手机用家在大部分研究中都报称有幽灵震动的经历,比例介乎29.6–89%[7]。每两周一次最为常见,但也有少数人每天都有[7],甚至为此受到严重滋扰[7]。与此同时,目前有关治疗幽灵震动综合征的研究仍然很少,对某些人来说将手机放在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少该错觉[7],其他方法包括关闭震动模式、更改铃声、震动音或完全使用不同的设备等[1]。

相关

  • 亚利桑那州河流列表此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河流列表This list is arranged by drainage basin, with respective tributaries indented under each larger stream's name.
  •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杀过敏反应第二型致病免疫反应(tissue-specific or cytotoxic 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抗体诱发型过敏 ,其起因为患者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会对于患者细胞上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细胞毒杀
  • 李秉荣李秉荣(1964年8月-),男,汉族,陕西神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 刘智明 (神经外科专家)刘智明烈士(1968年12月28日-2020年2月18日),男,汉族,湖北十堰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生前任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神经外科专家,擅长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
  • 邓健 (游泳运动员)邓健(1989年10月19日-),青岛人,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主攻200米仰泳,最好成绩为2:02.34(北京奥运会B标)。
  • 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是一种高效率的递归滤波器(自回归滤波器),它能够从一系列的不完全及包含噪声的测量中,估计动态系统的状态。卡尔曼滤波会根据各测量量在不同时间下的值,
  • 吴锡军吴锡军(1933年-),女,江苏沙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专家、政治人物,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 豌豆蚬豌豆蚬(学名:)是泥蚬科豌豆蚬属的一种,旧属帘蛤目泥蚬亚目,是一种生活于淡水的微小双壳纲软体动物。本物种的颜色从白色到灰色。呈倾斜了的长圆型。有好像丝质的光滑表面,饰以幼细的不规则肋。壳顶(英语:殼頂 (雙殼綱))突出,在中央靠后的位置。原生于全北界,栖息于温寒带平地的水池中,分布于亚洲的中国大陆与西伯利亚、北欧的丹麦、法罗群岛、芬兰、冰岛、挪威及瑞典及中欧捷克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几乎整个德国以及英国和爱尔兰。
  • 汉斯·豪斯曼汉斯·豪斯曼(德语:Hans Haußmann,1900年3月30日-1972年9月1日),德国男子曲棍球运动员,所属俱乐部是HC海德堡。他曾代表德国参加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曲棍球比赛,获得一枚铜牌。
  • 罗炳钦罗炳钦(1911年-1993年6月10日),男,福建上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