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翁青年雕像

✍ dations ◷ 2025-08-21 16:56:25 #古希腊雕塑,雅典,古希腊,雕塑,青年雕像


苏尼翁青年雕像(英文:Sounion Kouros)是一个古希腊古风时期早期的青年雕像。该雕像比真实人体尺寸大,由大理石雕成,来自纳克索斯岛,约于公元前600年完成制作。该雕像修复后高3.05米(10.0英尺),现位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

苏尼翁青年雕像呈常规站姿:僵硬的身体面朝前方,紧握的拳头置于大腿两侧,与其宽阔肩部形成对比的是狭窄的腰部和臀部。尽管该雕像左脚前置,但雕像重心却大致平均分布在双脚上。雕像身体和头部在一条中线上,面部带有古希腊雕塑常见的古老的微笑(英语:archaic smile)。 解剖特征由雕像表面起伏和标记展现,其中包括8个腹部的间隔痕迹(解剖学上通常视6个及以上间隔痕迹为正常)。 该雕像其中一些细节较为抽象:它有巨大的涡状耳垂,超规格的杏仁形眼睛和细长的形状比例。

一些红色仍然残留在苏尼翁青年雕像扎成鞭子的头发上。鞭子构成了一系列贝壳似的形状,并从前额一直延伸到后背。脑后的头发被一对打成平结的丝带绑住。

苏尼翁青年雕像是古希腊青年雕像的早期例子。它有着非常多与古埃及雕塑相似的地方,包括面朝前方的站姿,平放与身体两侧的双手和前置的左脚。但不同于古埃及雕塑的是,青年雕像是赤裸的,没有任何衣物覆盖,并且是自力支撑雕塑,无需任何额外的支撑结构。

苏尼翁青年雕像于1906年在苏尼翁角旁边的波塞冬神庙边被发现。它被发现在波塞冬神庙边的一个坑中,四周有其他雕塑的碎片。这些雕像被认为是波塞冬专属的,他们被认为站在神的圣所(god's sanctuary)前。这些雕像很可能是在公元前480年,第二次波希战争中,圣殿(波塞冬神殿)被波斯人摧毁后遗留在此的。 它有着非常严重的损毁:大部分左腿,右腿膝下部分,左臂肘下部分,右臂部分遗失,面部破损成碎片,并因数千年置于室外有严重风蚀痕迹。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相关

  • 猪肉绦虫猪带绦虫(学名:Taenia solium;pork tapeworm),也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体长2-3米,宽7-8毫米,共有800-900个节片,后端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 南极南极(英语:south pole)是根据地球的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
  • PRAM相变化存储器(英语:Phase-change memory,英语:Ovonic Unified Memory,英语:Chalcogenide RAM,简称PCM, PRAM, PCRAM, CRAM),又译为相变位存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PRAM使用含
  • 有翅亚纲见内文有翅亚纲(学名:Pterygota)为昆虫纲下的一个亚纲阶层。此类的昆虫拥有翅膀,也包含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飞行能力和翅膀的物种。这个亚纲包括昆虫中的大多数物种,至今尚存的仅
  • 震源震源(英语:hypocenter),宏观上是指地震能量大量释放之处,而微观上是指首先发生地震波的地方,通常指地下岩层断裂错动的地区。在测震领域中,常将震源看作是一个理想化的面源或点源。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72年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俄语: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是1972年的一部苏联影片,改编自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俄语: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повест
  • 原子序数衬度像技术原子序数衬度像技术(Z-contrast),一种采用高角环形检测器收集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的衍射模式下的高角度漫散射电子成像的技术。使用原子序数衬度像(Z-contrast)技术的扫描
  • 马尔马拉地区马尔马拉地区(土耳其语:Marmara Bölgesi)是土耳其的七个地理分区之一,位于该国的西北侧。该地区的名称来自区内的内海马尔马拉海,该地区面积为67,306平方千米,并有着七个地理分区
  • 京夫京夫(1942年-2008年),原名郭景富,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 边际使用价值边际使用价值(Marginal Use Value,缩写 MUV),指人们为了获取“多一个单位”的物品,而愿意放弃其他物品的最高单位的“数量”。马夏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着重边际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