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思钵氏龙属

✍ dations ◷ 2025-04-04 07:33:27 #亚洲恐龙,上白垩纪恐龙,栉龙亚科

巴思钵氏龙属(属名:)是一属大型的鸭嘴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南戈壁省的耐梅盖特地层,地质年代属于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早期。它的化石是部分脊柱、部分骨盆及一些肋骨。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北美洲亚冠龙的近亲。

模式种是,是由Teresa Maryańska及哈兹卡·奥斯穆斯卡在1981年所叙述、命名。属名是以著名的蒙古古生物学家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为名。

巴思钵氏龙的正模标本(编号ZPAL MgD-1/110)是一个部分骨骼,这副骨骼包括9节背椎、9节荐椎、15节尾椎、左肠骨、部分左右耻骨、几条肋骨、及一些后肢碎片,当中大部分的脊椎都是呈关节仍连接的状态。巴思钵氏龙的最大特征是在神经棘。这些神经棘很高,尤其是在臀部的,并且是当时已知鸭嘴龙类的第二高,仅比亚冠龙的神经棘短(但这不包含同年被命名的宽尾赖氏龙),而且前几节尾椎的神经棘末端是呈棍棒状的,可能是老年的迹象。

如同其他鸭嘴龙科,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双足或四足的草食性恐龙,具有复杂结构的头颅骨,并使用不断更换的牙齿来吃食植物。如果巴思钵氏龙是属于赖氏龙亚科,它的头顶可能有着空心的头冠。

虽然没有发现头颅骨,巴思钵氏龙被分类在赖氏龙亚科中,是第一个发现于耐梅盖特地层的赖氏龙亚科恐龙。它的荐骨与赖氏龙亚科相似,底部有个棱脊,且这些骨头与亚冠龙的相似。由于只发现部分的骨骼,巴思钵氏龙被认为是疑名,或可能是赖氏龙亚科内的分类不明属。根据2011年的重新研究,巴思钵氏龙被改归类于栉龙亚科。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1年的巴思钵氏龙重新研究:

沼泽龙属

冠长鼻龙属

鸭嘴龙属

赖氏龙亚科

慈母龙属

短冠龙属

巴思钵氏龙属

山东龙属

埃德蒙顿龙

埃德蒙顿龙

墨西哥的未命名种

克贝洛斯龙属

原栉龙属

奥氏栉龙

短吻栉龙

乌拉嘎龙属

小贵族龙属

宽尾格里芬龙

著名格里芬龙

纪念区格里芬龙

德州的未命名种

独孤龙属

南似鸭龙属

相关

  • 中子毒物中子毒物(英语:Neutron poison)是一种具有大中子吸收截面的物质,由于会对连锁反应造成负面影响,而被称为“毒物”,常应用于反应堆物理计算中。在反应堆中,我们尽可能希望中子由可裂
  • 维明顿第一代维明顿伯爵斯宾塞·康普顿,KG,KB,PC (Spencer Compton, 1st Earl of Wilmington,1673年-1743年7月2日),或译威明顿伯爵、威尔明顿伯爵,英国辉格党政治家,在1715年开始一直在政府
  • 善道六道(梵语:ṣaḍ-gatīḥ),又名六趣(趣通趋,意为趋向的轮回道及环境)、六凡、六途或轮回六道等,佛教名词,意指六种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众生的种类型态或者说是境界,也是在凡夫众生轮回
  • 刮胡刀刮胡刀,亦称为剃须刀,是用来刮胡须的刀,最早在1800年出现,但是由于使用上容易伤人,需要抹上刮胡泡软化胡渣以便刮除。金·坎普·吉列改良刮胡刀,使刮胡刀在使用上更安全,并于1903年
  • 安哥拉安哥拉华人,是最新来到安哥拉的移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抵达安哥拉。数千名中国建筑工人,工程师,规划师和后勤人员包括医生和厨师住在安哥拉,使建筑业成为华人的领域。据安哥拉
  • 铜鼓铜鼓(壮语:皷銅 gyongdoengz,又作鈨 nyenz;越南语:trống đồ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 讲座教授本条目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所聘任的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名单。1998年
  • 麂羚麂羚即麂羚亚科(Cephalophinae)的动物,是非洲的特有种。麂羚是一类害羞、神秘的小型羚羊,经常躲在森林里。麂羚属的成员经常住在森林里,而灰麂羚属的灰麂羚则更喜欢住在灌木丛里
  • 韩国煎饼汤饭馔韩国煎饼(韩语:부침개)是一种韩国传统食品,由浸在面糊和鸡蛋液的混合物中的多种配料在平底锅中煎制而成。将小麦粉、米粉、鸡蛋和水混合,再在其中加入洋葱、韭菜、胡萝卜、
  • 玛利亚·约瑟珐公主 (萨克森)玛利亚·约瑟珐(德语:Maria Josepha,1867年5月31日-1944年5月28日)是奥地利帝国大公夫人和萨克森王国公主。她是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母亲。玛利亚·约瑟珐是萨克森国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