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思钵氏龙属

✍ dations ◷ 2025-07-20 21:28:27 #亚洲恐龙,上白垩纪恐龙,栉龙亚科

巴思钵氏龙属(属名:)是一属大型的鸭嘴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南戈壁省的耐梅盖特地层,地质年代属于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早期。它的化石是部分脊柱、部分骨盆及一些肋骨。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北美洲亚冠龙的近亲。

模式种是,是由Teresa Maryańska及哈兹卡·奥斯穆斯卡在1981年所叙述、命名。属名是以著名的蒙古古生物学家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为名。

巴思钵氏龙的正模标本(编号ZPAL MgD-1/110)是一个部分骨骼,这副骨骼包括9节背椎、9节荐椎、15节尾椎、左肠骨、部分左右耻骨、几条肋骨、及一些后肢碎片,当中大部分的脊椎都是呈关节仍连接的状态。巴思钵氏龙的最大特征是在神经棘。这些神经棘很高,尤其是在臀部的,并且是当时已知鸭嘴龙类的第二高,仅比亚冠龙的神经棘短(但这不包含同年被命名的宽尾赖氏龙),而且前几节尾椎的神经棘末端是呈棍棒状的,可能是老年的迹象。

如同其他鸭嘴龙科,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双足或四足的草食性恐龙,具有复杂结构的头颅骨,并使用不断更换的牙齿来吃食植物。如果巴思钵氏龙是属于赖氏龙亚科,它的头顶可能有着空心的头冠。

虽然没有发现头颅骨,巴思钵氏龙被分类在赖氏龙亚科中,是第一个发现于耐梅盖特地层的赖氏龙亚科恐龙。它的荐骨与赖氏龙亚科相似,底部有个棱脊,且这些骨头与亚冠龙的相似。由于只发现部分的骨骼,巴思钵氏龙被认为是疑名,或可能是赖氏龙亚科内的分类不明属。根据2011年的重新研究,巴思钵氏龙被改归类于栉龙亚科。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1年的巴思钵氏龙重新研究:

沼泽龙属

冠长鼻龙属

鸭嘴龙属

赖氏龙亚科

慈母龙属

短冠龙属

巴思钵氏龙属

山东龙属

埃德蒙顿龙

埃德蒙顿龙

墨西哥的未命名种

克贝洛斯龙属

原栉龙属

奥氏栉龙

短吻栉龙

乌拉嘎龙属

小贵族龙属

宽尾格里芬龙

著名格里芬龙

纪念区格里芬龙

德州的未命名种

独孤龙属

南似鸭龙属

相关

  •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是可以分化出所有血细胞的干细胞。增殖、分化血细胞的过程称作造血作用 (Hematopoiesis),主要发生在红骨髓。而红骨髓则是在胚胎发
  • 碳固定碳固定(Carbon fixation)是生物将无机碳(二氧化碳)转换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其中最主要,也最为人知的的是光合作用,其他的碳固定则包括可以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作用的化能合成。会
  • 空间科学name = 'Aero', description = '航空太空科技(航空航天科技)',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本页面没有类似于NoteTA的数量限制。 请自行修改分类名。在NoteTA样板
  • 堪萨斯堪萨斯州(英语:State of Kansas),简称堪州,是美国中部的一个州,位于美国本土的正中心,州名来自印地安苏族的语言,代表了“南风之人”(People of the south wind)。邮政编号是KS。该州
  • 掠食动物捕食(英语:Predation,或称猎食或掠食)是生态学中一种生物互动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捕食者会捕食其他的生命,而这些被捕食者则称为猎物。在进食或行动的过程里,捕食者不一定会杀死它们
  • 湘南土话湘南土话也称为平话,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的郴州和永州地区,内部差异较大。湘南土话不同于流行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湘语,与郴州市城区流行的郴州官话更是截然不同。湘南土话是
  • 弓形圆上的一条弦把圆分割成两部分,所得的两部分都称为弓形,因它们的形状似弓而得名。弓形是一个非正式用语。如没有特别指明,弓形通常指的是加上弦后面积不包含圆心的那一部分。面
  • 加拉帕戈斯群岛野鸟加拉巴哥群岛 (厄瓜多尔属) 在世界动物地理分区上属于新热带区。约有160种鸟类被记录,其中约25种为特有种。(于2007年全部Nesomimus属的雀鸟归入Mimus属)
  •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4月,与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文科创新楼。
  • 渥太华条约渥太华条约(英语:Ottawa Treaty),或称地雷禁止条约(英语:Mine Ban Treaty),正式名称为关于杀伤性地雷的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的禁止及销毁公约(英语: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