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思钵氏龙属

✍ dations ◷ 2025-02-23 20:52:35 #亚洲恐龙,上白垩纪恐龙,栉龙亚科

巴思钵氏龙属(属名:)是一属大型的鸭嘴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南戈壁省的耐梅盖特地层,地质年代属于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早期。它的化石是部分脊柱、部分骨盆及一些肋骨。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北美洲亚冠龙的近亲。

模式种是,是由Teresa Maryańska及哈兹卡·奥斯穆斯卡在1981年所叙述、命名。属名是以著名的蒙古古生物学家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为名。

巴思钵氏龙的正模标本(编号ZPAL MgD-1/110)是一个部分骨骼,这副骨骼包括9节背椎、9节荐椎、15节尾椎、左肠骨、部分左右耻骨、几条肋骨、及一些后肢碎片,当中大部分的脊椎都是呈关节仍连接的状态。巴思钵氏龙的最大特征是在神经棘。这些神经棘很高,尤其是在臀部的,并且是当时已知鸭嘴龙类的第二高,仅比亚冠龙的神经棘短(但这不包含同年被命名的宽尾赖氏龙),而且前几节尾椎的神经棘末端是呈棍棒状的,可能是老年的迹象。

如同其他鸭嘴龙科,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双足或四足的草食性恐龙,具有复杂结构的头颅骨,并使用不断更换的牙齿来吃食植物。如果巴思钵氏龙是属于赖氏龙亚科,它的头顶可能有着空心的头冠。

虽然没有发现头颅骨,巴思钵氏龙被分类在赖氏龙亚科中,是第一个发现于耐梅盖特地层的赖氏龙亚科恐龙。它的荐骨与赖氏龙亚科相似,底部有个棱脊,且这些骨头与亚冠龙的相似。由于只发现部分的骨骼,巴思钵氏龙被认为是疑名,或可能是赖氏龙亚科内的分类不明属。根据2011年的重新研究,巴思钵氏龙被改归类于栉龙亚科。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1年的巴思钵氏龙重新研究:

沼泽龙属

冠长鼻龙属

鸭嘴龙属

赖氏龙亚科

慈母龙属

短冠龙属

巴思钵氏龙属

山东龙属

埃德蒙顿龙

埃德蒙顿龙

墨西哥的未命名种

克贝洛斯龙属

原栉龙属

奥氏栉龙

短吻栉龙

乌拉嘎龙属

小贵族龙属

宽尾格里芬龙

著名格里芬龙

纪念区格里芬龙

德州的未命名种

独孤龙属

南似鸭龙属

相关

  • 食管食道(Esophagus),亦称食管,人和动物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上面连接咽,下面连通胃,紧贴脊柱的腹侧,具有输送食物的功能。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中空通道,在最尾端与胃相接的地方有一个括
  • 喉方膜喉方膜(quadrangular membrane、方形膜、四方膜、四角膜)属于喉内(intrinsic laryngeal)构造的一个粘膜下层(英语:Submucosa)。它包含楔形软骨。膜在会厌的侧面方向和及杓状软骨的
  • 博尔代朱尔·让·巴蒂斯特·樊尚·博尔代(法语:Jules Jean Baptiste Vincent Bordet,1870年6月13日-1961年4月6日)比利时免疫学家与微生物学家。1870年出生于苏瓦尼(英语:Soignies),1906年
  • 卡茄碱α-卡茄碱是一种茄科植物中会有的糖苷生物碱,是未成熟的马铃薯产生的天然毒素,会让马铃薯有苦味。块茎在有压力下会制造卡茄碱,让植物可以抗虫及抗真菌。
  • 鄂霍次克海坐标:55°N 150°E / 55°N 150°E / 55; 150鄂霍次克海(俄语:Охо́тское мо́ре,罗马化:Okhotskoye More,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
  • 小猎犬2号小猎犬2号(英语:Beagle 2)是一个由英国研发的着陆航天器,其研发目的在于搜索火星表面的生命迹象,是欧洲航天局2003年火星快车号任务的一部分。小猎犬2号的名字来自曾两次跟随达尔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n/an/an/an/an/an/an/an/an/an/a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HSD11B1),也称为可的松还原酶,是一种NADPH依赖性酶,在包括肝脏、脂肪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关键代谢组织中高度表达
  • 澳洲议会(截至2019年5月18日 (2019-05-18)) 执政党   联盟 (35)反对党   澳大利亚工党 (26) 中立议员 (14)   澳大利亚绿党 (9)   保琳·汉森的一个民族 (2)   中间联盟
  • 七五三节七五三节是日本一个独特的节日。神道教里有一个习俗,新生儿出生后30至100天内需至神社参拜保护神,到了三岁(男女童)、五岁(男孩)、七岁(女孩)则于每年的11月15日(明治维新前是农历十
  • 罗伯托·贝尼尼罗伯托·贝尼尼(意大利语:Roberto Benigni,1952年10月27日-),意大利国宝级电影导演与电视剧演员、喜剧演员、剧本作家,意大利共和国荣誉勋章获得者,奥斯卡影帝。1998年,其自编自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