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田文藏

✍ dations ◷ 2025-02-23 15:19:24 #早田文藏
早田文藏(1874年12月2日-1934年1月13日),日本植物学家,为“台湾植物界的奠基之父”。早田文藏出生于新潟县加茂市,190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后任职于台湾总督府,负责台湾植物研究工作,“从1900至1921年,台湾植物相是他的研究焦点”,其间曾赴中南半岛从事调查。1911年出版《台湾植物图谱》第1卷,其后陆续出版至第10卷,此间,“他为大约1600种的台湾新发现的植物(分类群)命名”。因研究台湾植物成果卓著,获选为帝国学士院会员。1922年担任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教授,并兼任东大附属植物园园长。他提倡植物的“动的分类系”说,注重以植物内部形态和构造之不同,尤其是以茎的中心柱构造作为分类的基准。早田文藏,为早田新吉(父)与早田ハツ(母)之次子,1874年12月2日出生于新潟县加茂町(现加茂市)。在他六岁时,父亲便过世,由其母亲及祖父母扶养。1887年,由加茂小学毕业后,进入私立长冈中学。后来因故辍学,被迫进入长冈市的立见吴服店当学徒,此时(1889年-1890年)他仍自行研习植物学(平凡社, 1979)。1892年,早田加入了东京的植物学会。经常向学会提出植物学上的问题(山田, 1934)。他不仅对维管束植物有兴趣,也展现了对苔藓植物的兴趣,于1928年-1929年自己撰文发表其于1893年-1894年间他所采集的苔藓标本。1895年,早田离开加茂町,并且进入郁文馆中学。隔年其母亲过世。1897年,早田23岁,3月自中学毕业,并于7月进入第一高等学校。在开学前,受到同乡川上浩二郎(在台湾基隆建设港口的工程师)的邀请,首度到台湾,但未留下任何采集记录。进入高中后,他极力利用假日及假期从事植物的采集(八田, 1960),1898年在福岛县会津地区(尾濑沼及尾濑原沼泽区)的采集成果,成为他1903年发表的第一篇及第二篇科学文献。1900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同年的七至九月,他进行了他第一次的台湾植物采集行程。由于他在1903年所发表的日本大戟科植物符合了毕业的要求,七月毕业(29岁)(山田, 1934)。1903年九月,进入东京帝大学的植物系,跟随松村任三(1856年-1928年),开始他的研究所课程,并被指定其研究题目为台湾植物相(早田, 1931a)。1904年9月17日他被指定为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植物园的助理。1905年,5月(31岁),被台湾总督府短期聘任,鉴定总督府植物学者所采的标本。这个工作成为其日后对台湾植物相的研究的动力。1907年,九月,早田提出了四篇文章,获得了理学博士的学位(山田, 1934),这四篇文章是:《台湾菊科植物》(早田, 1904a)、 《日本的大戟科及黄杨科植物》(早田, 1904b)、《台湾的植物名录》(松村、早田, 1906)、《台湾杉,分布于台湾的松柏类新属植物》(早田, 1906)(山田, 1934)。 11月6日,他拿到了东京帝国大学的学位(Ogura, 1940)。并于同年12月,与神奈川县藤泽市的Yozaemon Amaya(天谷与左卫门(此汉字日名需要确认)) 的次女,天谷クニ(Kuni Amaya)结婚。(八田, 1960)。1908年,34岁,8月13日,他从植物园的助理升为植物系讲师(Ogura, 1940)。1910年,前往邱植物园及其他数个标本馆,研究台湾植物。1911年,出版《台湾植物材料》(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亦出版了《台湾植物图谱》第一卷。1917年,五月-八月,在台湾总督府的资助下,前往越南北部(北圻地区)采集,可能是与解决台湾植物的分类问题有关。1919年,45岁升任东京大学副教授。1920年,获日本学士院颁授桂公爵记念赏,表彰其对台湾植物的贡献。在《台湾植物图谱》第十卷里,他提到此次获奖分别捐给东京植物学会(现为日本植物学会)及台湾博物学会。1921年5月至1922年3月,第二次前往越南(早田, 1923)。1922年,5月17日,升任东京大学植物分类学教授,继其指导教授,松村任三,成为大学的第三位分类学教授(Ogura, 1940),不幸的,早田大约从1922年开始生病(早田, 1923)。1924年,4月26日,继三好学教授(1924年4月2日退休)之后,被指定为小石川植物园园长(50岁)。1923年(大正12年) ,9月1日,关东地震,植物系及植物园受到地震损害,但未发生火灾。根据Ogura, 1940(《帝大植物系的历史》):至1925年1月12日所有难民离开,5月15日清理完毕为止,植物园里收容了地震难民最多达2438人。这个时期的小石川植物园园长为三好学及早田。早田任此职位一直到1930年(56岁)。1929年,9月,早田由于心脏病发,一度病危(山田, 1934)。半年后,他渐有起色。他开始以其在大学植物系植物学的课堂里所讲述的“中柱系统”与“动力系统”的著作、以及早田对生命的想法的文章、分类学的原理等等相关著作为底稿,着手编辑植物分类学教科书。1933年,几乎是奉献了他仅存的精力,早田以日文发行了他《植物分类学》第一卷《裸子植物》。1934年,1月13日(59岁)因慢性心脏病,逝于东京小石川区白山御殿町府邸。丧礼于1月16日在Shinjuku的本妙寺举行,并厝骨于青山墓园(山田, 1979)。《台湾植物图谱》:第1卷-第10卷,1911年至1921年陆续出版。为纪念早田文藏博士在植物学上的贡献,于1936年1月13日午后3点半揭幕浮雕纪念碑,浮雕部分由北村西望建造,花岗岩基座由井手薰设计,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亡佚,且在北村西望纪念馆中关于原件纪录未多着墨,于2017年9月30日台北植物园原址揭幕仿制之早田文藏纪念碑,同时揭幕的有佛里铜像。下列的植物整理自《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第六册(名录)。因此早田曾发表的植物学名并不完整(需再整理出),此为目前仍在使用者。参见主条目:早田文藏发表台湾植物列表早田共发表了1934年,正宗严敬为纪念其恩师,于《台湾博物学会会报》发表在台湾发现的茜草科的新种植物 Hayataella mitchelloides Masam.同时,新拟了属名Hayataella。然而自《台湾植物志》第一版起即未曾见过其标本,植物志里之描述皆引述自正宗发表于《台湾博物学会会报》的文章。2008年-2009年,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及亨利路思义基金会(Henry Luce Foundation)资助的越南北部植物调查计划,Leonid V. Averyanov在2009年于《Taiwania》发表了兰科植物新的属名,Hayata,以纪念早田文藏,并以早田所发表的植物东部线柱兰(Hayata tabiyahanensis)为本属的模式种。中名或学名以纪念早田/Hayata者,以粗体标示。下列共有蕨类一种,双子叶植物11种,单子叶植物一种,合计13种。在早田稍后的文献里曾提到过,从孩提起,他深深地关心生死,并且刺激他研究植物以寻求他对生命基本疑问的答案,并且可能“由于家庭的信仰及他父亲早逝的原因”,他在16岁的年纪便已立定志向于植物学。

相关

  • 口腔口腔,简称口,俗称嘴巴、嘴或咀,是指唇、腭、面颊和口腔底之间的空间,向上它与鼻腔相通。向后口腔与两个颌弓后的咽腔相连。口腔的后面的开口是咽峡,前面的开口是嘴。整个口腔的内
  • 法兰西斯·柯林斯弗朗西斯·柯林斯(英语:Francis S. Collins,1950年4月14日-),美国遗传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领导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发现了多种疾病基因。1989年与徐立之共同同发现囊性纤维化
  •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指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主要种植目的为赚取高回报,而不以提供粮食为其目标。亚洲热带地区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棕、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椰子、甘蔗等。如油棕的种植
  • 列宁格勒州列宁格勒州(俄语:Ленингра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Leningradskaya oblast),包括昔日英格里亚和卡累利阿地峡(即圣彼得堡西北,界乎今日芬兰边境、拉多加湖和英格里
  • 十亿<<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 100000000 1000000000 100000000001000000000(十亿)是大于999,999,999但小于1,000,000,001的自然数。
  • Apple IApple-I是一种早期的个人电脑,由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设计并手工打造。沃兹尼亚克的朋友史蒂夫·乔布斯则提出销售这台电脑的主意。Apple I是苹果公司的第一项产品,在1976年4月
  • 玛丽和马克思《玛丽和马克思》(英语:Mary and Max),2009年上映的逐帧粘土动画电影,真人真事改编的半自传电影。该片美国与澳大利亚合作,制作周期长达五年,影片讲述了一个澳大利亚女孩玛丽与他的
  • 南北议和南北议和,或称1911年南北议和,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省份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清政府军事实力派的谈判事件。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朝调动武昌新军前往镇压,革
  • 皮卡虫皮卡虫(属名:Pikaia,得名自发现地一带常出没的鼠兔 Pika),又名皮凯亚虫或皮克鱼,是寒武纪的一类已灭绝动物,其化石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伯吉斯页岩发现。它是由查尔斯·沃尔科
  • 仁元王后仁元王后(1687年-1757年),本贯庆州金氏,领敦宁府事庆恩府院君金柱臣与嘉林府夫人临川赵氏。始祖为金阏智,二十七代孙金傅在过世后,高丽景宗赐谥敬顺即新罗的敬顺王。肃宗二十八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