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

✍ dations ◷ 2025-10-14 06:45:22 #粒子物理学,量子场论,宇宙学,电弱理论

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Cabibbo-Kobayashi-Maskawa,CKM或KM matrix)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表征了顶类型和底类型夸克间通过W粒子弱相互作用的耦合强度。对二代夸克情形,它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比博在1963年首先给出的,通常被称为卡比博矩阵或卡比博角。1973年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把它推广到三代夸克。三代矩阵含有相位,可以用来解释弱相互作用中的电荷宇称对称性破缺(CP破坏),也被经常用来解释宇宙重子数不对称。CKM矩阵在轻子中的对应是牧-中川-坂田矩阵(Maki-Nakagawa-Sakata或MNS)。

早期的粒子物理模型包涵三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在研究强子的弱衰变中,人们发现奇异数守恒的过程要比不守恒的过程进行得快约20倍。为解释此现象,卡比博引入了一个下夸克和奇异夸克(这两种夸克有相同的量子数)之间的混合角c。上夸克与下夸克和奇异夸克的相互作用耦合分别正比于此角的余弦(cosc)和正弦(sinc)。实验上sinc约为0.23。

1973年,在一篇发表在日本期刊《理论物理学进展》上的题为“弱相互作用可重整化理论中的CP破坏”的论文中,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把卡比博角推广到三代夸克。他们发现虽然一般的三维幺正矩阵有九个实参数,但是只有四个具有物理意义,而其它的都可以被吸收到夸克波函数的位相中而不为观测。四个物理参数中的一个是位相因子,它提供了CP破坏的微观机制,同时猜测了第三代夸克的存在,因此具有重大的物理意义。他们二人也因而与南部阳一郎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今,寻找CKM矩阵参数的微观物理起源是粒子物理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CKM矩阵是一个三维幺正矩阵。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当初给的表示是:

在标准参数化下,它可以由三个混合角(121323)和一个相位()表示为

其中(,,)和(,,)分别代表三代顶类型(上、粲、顶)和底类型(下、奇异、底)夸克,1212等是cos12,sin12等的简写。目前实验给出的数据:

实验上CKM矩阵参数满足13<<23<<12<<1。描写这一重要特性的一个常用参数化表示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林肯·沃芬斯坦给出的。记

截止到3,CKM矩阵为

CKM矩阵也可用所谓的幺正三角形来图像表示。最常见的是正交关系

用测量最精确的项(cd*cb)来归一,此关系可以表示为复平面上的三角形,其三顶点坐标分别为(0,0),(1,0)和( ρ ¯ {\displaystyle {\bar {\rho }}} =213,其中对角块矩阵123有以下形式(代表非零元)

其次注意到任意一个二维幺正矩阵可以表为(,,为幺模复数,=cos,=sin)

由此

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对角幺正矩阵作矩阵变换

使得

在上式中2'仍是与2同形的一般幺正矩阵,但可以继续在上左、右相乘与2'和3'对易的对角矩阵,即diag(,,)型矩阵(,幺模),使得

最后将所有的对角(相位)变换矩阵吸收到夸克波函数中去,2',1',3'相乘即得CKM矩阵。

CKM矩阵元实验测定和最新数据的详细资料,可参阅粒子数据组的网页和出版物

沃尔芬斯坦参数: λ = 0.22535 ± 0.00065 , A = 0.817 ± 0.015 , ρ ¯ = 0.136 ± 0.018 , η ¯ = 0.348 ± 0.014 {\displaystyle \lambda =0.22535\pm 0.00065,A=0.817\pm 0.015,{\bar {\rho }}=0.136\pm 0.018,{\bar {\eta }}=0.348\pm 0.014} 代夸克 (2 种风味),那么

当  = 2 时,独立变量只有一个,就是两代夸克间的混合角。当初只有两代夸克被发现时,这是第一种 CKM 矩阵。其角度称为卡比博角度,由尼古拉·卡比博发明。

在标准模型中, = 3,总共有三个混合角和一个 CP 破坏相位。

CP破坏是解释自宇宙大爆炸以来仅物质存在(即反物质消失)的萨哈罗夫三条件(热力学非平衡,重子数不守恒,C和CP对称性不守恒)之一,因此CKM矩阵在粒子宇宙学中有着重要应用。但是现在公认的结论是实验测量到CP破坏的数量级,远不足以解释观测到的重子不对称度,因此重子生成必须有其他的来源。

相关

  •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索尔·阿伦·克里普克(英语:Saul Aaron Kripke,/ˈkrɪpki/,音“克里普基”,1940年11月13日-),美国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创始人之一,指称因果-历史论(英语:Causal-historical
  • 学科列表这是一个学科的列表。学科是在大学教学(教育)与研究的知识分科。学科是被发表研究和学术杂志、学会和系所所定义及承认的。领域通常有子领域或分科,而其之间的分界是随便且模
  • 冕洞冕洞是太阳的日冕中因为能量和气体比平均密度低,而使温度较低所形成的黑暗区域。冕洞是太阳日冕中的一部分,并且由于日冕的不均匀而不断的变化和重塑。太阳包含的磁场拱弧会远
  • 祠堂祠堂,又称家庙、祖堂、公厅,是基于宗法制度,用于供奉和祭祀祖先的祠,其又具有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功能。 用于举办家族内子孙的婚、丧、寿、喜等事,还可以作
  • 乌普萨拉乌普萨拉(瑞典语:Uppsala)是瑞典中部的一座城市,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面,相距约70公里。它是瑞典的第四大城市,市区人口有168,090。加上周边地区人口,乌普萨拉自治市总共有219,914
  • 鳞龙超目鳞龙超目(学名:Lepidosauria)又称鳞龙总目,是群有重叠鳞片的爬行动物。它们包括喙头蜥、蜥蜴、蛇、蚓蜥。鳞龙超目是现今爬行动物中最成功的一群。鳞龙超目是蜥形纲下的一个超目
  •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英语:The Key Laboratory of Pure Mathematics and Combinatorics,Ministry of Education),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朱大典朱大典(1581年-1646年),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村人。明朝进士、政治人物。家世贫贱,到朱大典这代开始读书。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章丘知县。天启二年(1622
  • 吕梁吕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部。北接忻州市,东邻太原市,东南界晋中市,南连临汾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榆林市相望。地处黄河东岸黄土高原,吕梁山纵贯全境
  • 款冬款冬(学名:),别名冬花、款冬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卵形至心脏形叶子丛生,边缘有波状疏锯齿,下面密被白色棉毛;冬季花茎先叶出现,顶生头状花序,周围为黄色舌状花,中央为管状花;细小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