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王刘良(前1世纪—41年),字次伯,谥号孝。荆州南阳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叔父,东汉时先后封广阳王、赵王。
刘良的哥哥是刘秀之父刘钦。他们都是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良在汉平帝时举孝廉,为萧县县令。刘秀九岁时,刘钦去世,刘秀兄弟从此便由刘良抚养。
刘秀起兵反抗王莽时,曾派人以事相告,但刘良知道后大怒,认为“今家欲亡”,不应该起兵。但事情已成定局,也只得随军前往,结果行军至小长安时,军队大败,其妻子和两名儿子也都遇害。
后来更始帝刘玄立,刘良因为是他的族父,被委任为国三老。更始三年(公元25年),更始帝被赤眉军杀害。
刘良听闻刘秀在洛阳即位,前去投奔,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受封为广阳王。建武五年三月癸未(公元29年4月10日),改封赵王。建武十三年二月丁巳(公元37年4月2日),降为赵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正月在京师洛阳去世。其子刘栩继嗣。
兄弟:
妻:
子:
赵顷王刘商(?-104年)是赵节王刘栩之子,为东汉第三任赵王。他是在建初七年(82年)继赵王位。在位期间曾认为赵王宫不吉利,想移居学官养病,被鲁丕拒绝。于永元十六年(104年)汉历五月二十四日去世,在位共23年,谥号为顷。
刘商有5个儿子,刘宏,另有4人本名不详,于永元六年(94年)封为亭侯。
赵靖王刘宏(?-116年)是赵顷王刘商之子,为东汉第四任赵王。他在元兴元年(105年)继赵王位,于元初三年(116年)农历9月5日去世,,在位共12年,谥号为靖。
刘宏有3个儿子,刘乾,另有2人本名不详,于元初五年(118年)封为亭侯。
赵惠王刘干(?-164年)是赵靖王刘宏之子,为东汉第五任赵王。他是在元初四年(117年)继赵王位,刘干在服丧期间私自离开封国前往魏郡、途中于驿馆暂宿,令奴仆偷取驿馆席垫,亭佐孟常发现后与之争论,奴仆用刃划伤孟常,被官吏追捕,刘干逃避隐藏,奴仆则被捕获绞杀,悬吊在路旁的树上。后来赵国国相上奏,刘干因在居丧期间纳妾、白衣出司马门事而被下诏削减封县,后在郎中程坚教导下改过前非,才恢复了被削减的封县。
于延熹七年(164年)农历7月22日去世,,在位共48年,谥号惠。
刘干有2个儿子,刘豫,另有1人本名不详,于本初五年(146年)封为亭侯。
赵怀王刘豫(?-?)是赵惠王刘干之子,为东汉第六任赵王。他在延熹八年(165年)继赵王位,卒年及在位年数不明,谥号为怀。
刘豫有1个儿子,刘赦。
赵献王刘赦(?-211年)是赵怀王刘豫之子,为东汉第七任赵王。他继赵王位,在位时间不明。董卓曾辟郑玄为赵国相,但郑玄没有就任。刘赦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去世,在位年数不详,谥号为献。
刘赦有1个儿子,刘珪。
刘珪(?年-?年)是赵献王刘赦之子,为东汉第八任(末任)赵王。于建安十七年(212年)继赵王位,建安十八年(213年)六月十四日徙封博陵王。于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在位共9年。
刘珪的子女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