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濑号破冰船 (一代)

✍ dations ◷ 2025-08-21 21:07:36 #白濑号破冰船 (一代)

主电动机×6座

主电动机×6座

白濑号(日语:しらせ,JMSDF AGB SHIRASE AGB-5002)一代舰是日本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的第三艘南极观测船,现为改装气象观测船SHIRASE(日语发音与原舰名相同)。舰号为AGB-5002,1981年(昭和56年)下水。由南极地域观测队使用于南极观测任务。是昭和时期建造的最大吨位自卫舰,也是日本第一艘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自卫舰。白濑号是海上自卫队当时所使用的最大型船舰,直到摩周型补给舰竣工下水为止。

白濑号是一艘能以3节船速连续突破1.5米(4.9英尺)厚度冰层的破冰船。乘员全部由海上自卫官出任。船舰为文部科学省的国立极地研究所所有。所属单位为横须贺地方队。母港位于横须贺。

它拥有破冰船特有的宽船体与一管烟囱,冰海监视用的船桅观测站,前后甲板各有两具运卸货物用的起重机,舰体尾部设有直升机甲板与机库。由于第二次越冬队时的“太郎与次郎的悲剧”,故此从前型观测船富士号继承的两架运输用西科斯基S-61A-1直升机以及一架贝尔47G小型侦查直升机,这个配置延续自宗谷号和富士号。1987年随着同型直升机种自海上自卫队退役,遂在1993年引入一架休斯OH-6D作为后继机种。。

为了冰海航行方便,白濑号没有装备一般船舰常见的船舶减摇装置(抑制横向摇晃,而装备在船底两侧面的鳍),因此当它在远洋航行,特别是遇到风雨时的摇晃程度会比一般船舰更为剧烈。由于有这样的缺点,本身是海上自卫队乘组员或许尚可适应,但那些未习惯船舰特性的观测队员总是会受严重晕船所苦。在白濑号于2001年的航海任务中,在通过暴风圈时曾出现左倾53度、右倾41度的倾斜纪录,至今仍是海上自卫队的摇晃纪录。

船上清楚区分出乘组员居住区、观测队员居住区和厨房。观测队员起居室通常是两人房,观测队长室和副队长室为单人房。此外还有四人的随行人员起居室、研究室、无线电探空设备室。舰上另外备有预防海盗袭击的自动步枪。

推进方式采取柴电动力,以三井造船制造的六具柴油引擎,采取交流同步发电机驱动,透过闸流体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来抑制出力电压(Static Leonard系统模式),驱动富士电机制的六具直流电动机,轴出力可达30,000马力。三轴的推进轴各与两座电动机直列连结,远洋航行时使用三具电动机,破冰航行时使用全部六具发电机。船内电源是由另外设置的四具柴油发电机供应。

此外,建造费虽然由当时的文部省支出预算,但设计、下订及使用则是由防卫厅(现在的防卫省)执行。该舰的主要任务是载运观测队员与物资的运送,此外也搭载观测机器执行南极观测活动。后者也为白濑号退役后被气象新闻公司(日语:株式会社ウェザーニューズ,英语:Weathernews Inc.,WNI)收购的其一原因(详细请参照后述)。

白濑号每年十一月中旬由东京港晴海埠头出海,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弗里曼特尔港停泊休憩一周以后,于南半球12月末入夏期间抵达南极东翁古尔岛的昭和基地。

由1983年(昭和58年)起的第25次队至第49次队为止,白濑号共执行25次南极观测运输支援任务,累计行动日数达3,803日、总航程1,006,562千米(625,449英里)、运输人员累计1,498人、运输物资量累计约23,900吨。当白濑号面对厚1.5米(4.9英尺)以上的冰层时,需要先将船舰后退200-300米(660-980英尺),再以最大马力前进,依靠船体重量从上方压破冰层进行碎冰(这个动作称为charging),而白濑号一共执行了charging动作达36,650次。

本舰在建造计划阶段暂定编号为“54AGB”,并与前型观测船富士号一样,举行了公众征名活动决定舰名:。

经公众征名活动获得的舰名,按票数排名如下:第1名“樱”、第2名“大和”、第3名“昭和”、第4名“极光”、第5名“朝日”、第6名“瑞穗”、第7名“时空”... 第15名“白濑”。

防卫厅向船名遴选委员会提出排除了征名活动排名第2位的“大和”的建议,理由是“大和”令人联想到旧帝国海军战舰大和号,并不适合破冰舰的形象,因此将会保留用于日后建造的新型舰。

尽管已决定新破冰船船名为“白濑”,但由于当时防卫厅对海上自卫队“以名山命名”的船舰命名规定,遂无法以日本初代南极探险队队长白濑矗中尉的名义来命名。在检讨过后,防卫厅决定更改规定为“以名山或冰河名命名”,并以在昭和基地附近、原先用来彰显白濑中尉的功绩而命名的白濑冰河的名义来为船舰定名,白濑号一名至此尘埃落定。

1983年11月14日发行“白濑号启航”纪念邮票,设计为“企鹅与观测船白濑号”。纪念票上有白濑船内邮局与昭和基地内邮局的风景纪念章者,至今仍可以在市场上高价交易。2009年推出的“极地保护”纪念邮票,虽然由世界42国共同发行,但是没有发行新型“白濑号(第二代)”启航纪念邮票。此外在2007年1月23日发行的十件组纪念邮票“南极地域观测事业开始50周年”的第9枚,有“队员与观测船白濑号”的设计。

白濑号第二代船舰于2006年(平成18年)起,由Universal造船舞鹤事业所建造,2008年4月16日举行命名暨下水仪式。2009年5月20日正式完成建造。

此外,在本舰退役后,2008年出发的第50次南极探险队时,曾借用过去曾救出白濑号的澳洲民间破冰船南极光号()替补空缺。

2008年10月24日,日本政府的南极地域观测统合推进本部宣布放弃白濑号的保存展示计划,遂而准备进行船只解体。。由于白濑号是自卫队史上最大规模船舰,因此保存和展示费用比其他观测船更高(光是为了保存而必须进行的修改费用就要10亿日圆)。而且白濑号作为自卫舰,也难以交由海上保安厅管理或是输出海外,所以不得不以废弃手段处理。

不过,推进本部官方表示会保存螺旋桨、锚、舰名看板等至少17项物品,并准备在2009年秋天于海上自卫队佐世保史料馆开放展示。此外,船内所使用的一部分沙发和椅子也会转移至正在名古屋港展示的富士号上。

由于曾在昭和时期协训南极观测队的关系,北海道稚内市率先倡议保存计划,并且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宣传,但是因为财政困难,2007年夏季取消了对于支持展示保存的募集活动,计划因此胎死腹中。。

2008年12月过后,尽管已经预计着手解体,但是由于铁屑价格下跌而被迫取消解体计划。翌年6月19日,日本政府的南极地域观测统合推进本部决定再度进行公募,以寻求白濑号的保存或再利用。白濑号在此时期得以留驻于海上自卫队横须贺基地。

2009年11月9日、南极地域观测统合推进本部在考量“若拆除这艘船舰会相当可惜”、“希望能活用于气象、环境问题的情报宣传与讨论上”等意见后,遂向文部科学省提案收购白濑号,2009年1月27日发表了将船舰出售予民间气象情报公司气象新闻公司(WNI)的讯息。白濑号成为环境情报宣传基地,得以进入“第二人生”。2010年2月10日,白濑号从海上自卫队移交给WNI,并由横须贺基地离港。期间先曳行至神奈川县横滨市中区的三菱重工业横滨制造所本牧工场入渠,进行检查、用途变更、船体修缮工事作业,并将船名改为罗马拼音“SHIRASE”。这些过程原定于同年3月31日白濑号随后被拖曳至千叶县船桥市船桥港(港则法上分类为千叶港葛南区)留驻,期间WNI创始人石桥博良过世的告别式在本船上举行。。

白濑号作为南极观测和气象观测的象征于2010年5月2日向公众公布舰名“SHIRASE”和舰号“5002”。在此之前5月1日,即公众发布的前一天,SHIRASE向港口所在的船桥市的居民前行公开,市政官员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一场私人发表会。在5月2日举行的SHIRASE盛大开幕式上,冒险家三浦雄一郎、WNI员工和国会议员、船长等共500人参与。在同一仪式上,SHIRASE KANCHO 执行副总裁宫村次郎以香槟打破冰块并宣布SHIRASE“第二次出发”。

公司拆除了船上的南极观测设备。从2010年10月起把其全球冰上中心迁至船上并启动全球浮冰监测业务。此外还安装了小型气象观测雷达“WITH radar”,实时观察大都市区的雷暴和阵风等情况,计划于2010年左右启动。利用从WNI卫星发送的数据,接入世界各地海冰运动的“WNI卫星控制中心”。 同时计划启动“地面特征中心”进行验证一种以东京湾为中心的世界地震监察方案

SHIRASE号买入费虽然仅约4千万日圆(以2009年末汇率计算折合约人民幣2,400,000元),但整修费和改装至可用程度需再花10亿日圆,每年另有接近2亿日圆的人员维持费、保养费、停泊费等杂支。

2011年7月,SHIRASE号在福岛县磐城市的小名滨港举行了一次活动,旨在为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的灾民打气。

2013年9月2日,该船的所有权从WNI转移到与关联公司WNI气象文化创建中心。

2015年11月18日,SHIRASE号四年来首次离开船桥港,进入三菱重工业横滨制作所进行维护作业,并在12月14日完成后回到船桥港。

虽然参观是免费的,但需要预先登记。在SHIRASE号停泊的船桥港,由于禁止随意进入码头周围的场地,因此除了有关方面员工,不可能接近船舰。此外船桥港周边地区是停车禁区,没有停车场或自行车停放场。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后,因为停泊的船桥港周围安全问题,所以取消了一切的参观活动。10月又遭受台风侵袭,停泊在SHIRASE对面的船的锚索断裂,甩动时撞到港口设施并反弹损坏了SHIRASE号船壳。在船桥港及SHIRASE号本身完成修复后,2012年1月28日起参观活动恢复。

前往参观者可从JR京叶线新习志野站下车,于对面千叶国际综合游泳池搭乘专车前往船桥港。另外京叶线海滨幕张站前另有WNI私有接驳小巴往来船桥港,但要跟公司事先连络登记身份证才能约定时间上车。参访的日期大约是每周六12:30一次,每周约有10人参加。

→1981.12.2 横须贺补充部付

→1985.8.1 第33护卫队司令

→2006.8.10“Oumi”舰长

→2007.8.10 横须贺地方总监部监察官
→2代目“白赖号”舣装员长

→2008.9.12“Masyu”舰长

相关

  • 民事互助契约法国民事互助契约(法语:Pacte civil de solidarité;法语缩写:PACS。中文又译:“紧密关系民事协议”、“民事连带契约”等)是法国除婚姻之外的另一种民事结合方式。不管异性还是同
  • 麻风病疗养院麻风病疗养院是用来隔离检疫麻风病患者的场所。中世纪时期,欧洲和印度的麻风病疗养院的数量增加,这些麻风病疗养院多兴建于修道院区附近。从历史上看来,人们非常恐惧麻风病,因为
  • 葡萄糖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是一种酸性的单链外切型糖苷水解酶,不仅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还能从淀粉糖链的非还原末端 (即不可以形成半缩醛的羟基) 切下葡萄糖分子。葡萄糖淀粉酶目前已在
  • 让-雅克·拉丰让-雅克·拉丰 (Jean-Jacques Marcel Laffont,1947年-2004年)是一位法国经济学家。拉丰从法国国立统计及经济管理学校(ENSAE)毕业之后于197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
  • 美国缉毒局化学品监控列表美国缉毒局(DEA)根据违禁药品的分类制定了一个列表,包括第一类化学品和第二类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可以用来制备管制物质和违禁药品。列表根据受控物质法(CSA)、21 U.S.C §802、Defi
  • 景才瑞景才瑞(1924年6月15日-2020年3月7日),山西临猗人,中国地理学家、地貌学家、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24年6月15日出生在山西省临晋县。曾在西安、兰州、重庆等地求
  • 埃德温·赖肖尔埃德温·奥德法特·赖肖尔(英语:Edwin Oldfather Reischauer,1910年10月15日-1990年9月1日),又译作赖世和或赖孝和,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家,1961年至1966年任美国驻日本大使,是美国公认
  • 奔腾DPentium D是英特尔公司的双核心处理器系列之一,于2005年春季的Intel开发者论坛中首度亮相。它把两颗Pentium 4 Prescott核心放在同一块芯片上。为英特尔于2005年5月26日推出
  • 范柏絜范柏絜(2000年8月13日-)为台湾棒球选手,目前效力于中华职棒乐天桃猿,守备位置为投手。于2018年季中选秀中被Lamigo桃猿以第四顺位第二十八指名选进。【一军】42 洪全亿 | 43 林英
  • 莎拉·比安奇 莎拉·比安奇(英语:Sarah Bianchi,1973年2月16日-),美国政治顾问、投资分析师,于2021年10月4日就任美国贸易副代表 。比安奇出生于亚特兰大。她就读于哈佛大学,与前美国副总统艾尔·高尔的女儿卡瑞娜·高尔(英语:Karenna Gore)是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