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龙属

✍ dations ◷ 2025-07-29 22:42:41 #绝灭物种,石炭纪合弓类,二叠纪合弓类,真盘龙亚目

基龙属(学名:)又名棘龙,是种原始的草食性合弓动物,属于盘龙目基龙科,生存于石炭纪末期到二叠纪早期,约3亿到2亿8000万年前。

基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在19世纪晚期发现于北美洲,1882年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叙述、命名。属名意为“地面蜥蜴”。近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新的基龙化石。

基龙的最明显特征是背部的背帆,同时期的异齿龙、楔齿龙有类似背帆,但基龙的背帆形状、形态并不相同。基龙与阔齿龙是已知最早的草食性四足动物。早期研究根据基龙的锐利牙齿,认为它们是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例如软体动物。但近年研究多认为基龙是草食性动物。

基龙有者明显的短、狭窄的小型头颅骨。基龙有大量的锐利牙齿,下颌可以容纳强壮的颌部肌肉,使基龙可以坚硬的植物为食。基龙的背部有多条神经棘,从颈部延伸到臀部。与异齿龙相比,基龙的脊椎神经棘较短、较重而且承载者众多的小十字状分叉。基龙的身长从1米到3.5米,重量超过300公斤。基龙具有宽广的身体与粗厚的尾巴,显示它们的行动缓慢。

已知最早的物种生存于石炭纪末期,是种小型动物,化石破碎、不完整。在早二叠纪,后来的物种体型增大,直到身长3.5米,像是与。这些大型物种的特征是,从颈部与前胸伸出的神经棘负载更大型棒状分叉。

模式种是,化石发现于德州的二叠纪早期的红色岩层,是种大型动物。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发现基龙的化石。一种称作的较小的物种,生存年代较早,也被归类在基龙属。

基龙重建图

基龙的大小

基龙的头颅骨

基龙出现在《与巨兽共舞》()电视节目,节目提及对基龙最不利的敌人为异齿龙。

相关

  • 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英语:Giambattista della Porta),(1535年-1615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之一。出生于那不勒斯。由于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他研究原因不明的自然现象,包括光
  • 水苏糖水苏糖(英语:Stachyose)是一种四糖,结构式为: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分子式为:C24H42O21。该糖属于功能性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酶完全水解,热量为1.5-2.4 kcal/g。因而可进入结
  • 佛罗伦萨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Fiorentina)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国家,位于今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以佛罗伦萨为中心。1115年,佛罗伦萨脱离托斯卡纳侯国领,获得自治权,成立
  • 李卓皓李卓皓(英语:Choh Hao Li,1913年4月21日-1987年11月28日),广东广州人,原籍广东番禺,生物学家。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与南京大学合并)生物系。1935年移居美国,在柏克莱加州大学获
  • 匡源匡源(1815年-1881年),字本如,号鹤泉,山东胶州人。清朝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历任皇子奕
  • 半经典物理学半经典物理学(英文:Semiclassical physics),或称“半经典力学”,是物理学其中一个较新的范畴。半经典物理学理论把系统的某些元素视之为量子的,而同时把另一些元素视为经典系统看
  •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韩语:국립중앙도서관)是韩国的国家图书馆,有首尔和世宗两个分馆。截止到2015年7月3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达一千多万多册,其中韩文书籍700万余册,外文书籍123万余
  • 颜色丝带颜色丝带是一种折成或表现为环状的一小段丝带。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地区,佩戴者佩戴颜色丝带以表达自己对某一主题或问题的关注或支持。丝带背后
  • 尼格利陀人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称矮黑人,是东南亚的半游牧民族,零星分布于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是目前被了解最少的人类族群之一。他们可能是东南亚(包含新几
  • 长江文明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是汉文化的一部分,与黄河文明并列为汉文化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区域之广、文化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世界之最,包括有江苏和上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