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龙属

✍ dations ◷ 2025-04-26 00:30:42 #绝灭物种,石炭纪合弓类,二叠纪合弓类,真盘龙亚目

基龙属(学名:)又名棘龙,是种原始的草食性合弓动物,属于盘龙目基龙科,生存于石炭纪末期到二叠纪早期,约3亿到2亿8000万年前。

基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在19世纪晚期发现于北美洲,1882年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叙述、命名。属名意为“地面蜥蜴”。近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新的基龙化石。

基龙的最明显特征是背部的背帆,同时期的异齿龙、楔齿龙有类似背帆,但基龙的背帆形状、形态并不相同。基龙与阔齿龙是已知最早的草食性四足动物。早期研究根据基龙的锐利牙齿,认为它们是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例如软体动物。但近年研究多认为基龙是草食性动物。

基龙有者明显的短、狭窄的小型头颅骨。基龙有大量的锐利牙齿,下颌可以容纳强壮的颌部肌肉,使基龙可以坚硬的植物为食。基龙的背部有多条神经棘,从颈部延伸到臀部。与异齿龙相比,基龙的脊椎神经棘较短、较重而且承载者众多的小十字状分叉。基龙的身长从1米到3.5米,重量超过300公斤。基龙具有宽广的身体与粗厚的尾巴,显示它们的行动缓慢。

已知最早的物种生存于石炭纪末期,是种小型动物,化石破碎、不完整。在早二叠纪,后来的物种体型增大,直到身长3.5米,像是与。这些大型物种的特征是,从颈部与前胸伸出的神经棘负载更大型棒状分叉。

模式种是,化石发现于德州的二叠纪早期的红色岩层,是种大型动物。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发现基龙的化石。一种称作的较小的物种,生存年代较早,也被归类在基龙属。

基龙重建图

基龙的大小

基龙的头颅骨

基龙出现在《与巨兽共舞》()电视节目,节目提及对基龙最不利的敌人为异齿龙。

相关

  • 克勒乔治斯·克勒(德语:Georges Jean Franz Köhler,1946年4月17日-1995年3月1日),生于慕尼黑,德国生物学家,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86年起在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1995年因肺
  • 王 水王水(1942年4月12日-),空间物理学家。生于江苏南京。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技大
  • 金斯林镇坐标:52°45′15″N 0°23′51″E / 52.7543°N 0.3976°E / 52.7543; 0.3976金斯林(King's Lynn /ˌkɪŋz ˈlɪn/,或称Lynn)是英国诺福克郡的一个海港和集镇,处在伦敦北部97英
  • 脊髓损伤常导致性功能障碍脊髓损伤(SCI)常导致性功能障碍,但许多患者的性生活却很美满。脊髓损伤会人体活动受限,患者的性功能以及性生活因此也会受到影响。性功能障碍以及性生活不美满反过来又会严重影
  • 美国国徽美国国徽实际上是美国官方大纹章(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上的图案。印章存放在美国国务院,第一次用于1782年。事实上,美国并未指定一个国徽图案。但纹章正面的图像实
  • 囊胚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囊胚(在英语中称为“Blastocyst”,其他动物的囊胚则被统称为“Blastula”)由内细胞群(Inner Cell Mass, ICM)以及滋养层(trophoblast, TE)组成。内细胞群有发育成成体各
  • 纳韦尔瓦皮湖纳韦尔瓦皮湖(西班牙语:Lago Nahuel Huapí)是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北部内格罗河省和内乌肯省的湖泊,座标41°05′25″S 71°20′08″W / 41.09028°S 71.33556°W / -41.09028; -71
  •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齐兹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齐兹(阿拉伯语:محمد عبد العزيز‎、西班牙语:Mohamed Abdelaziz,1946年8月17日-2016年5月31日),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
  • 沙河子组沙河子组是位于中国辽宁法库县一带以及吉林的上侏罗世至下白垩世地层,1943年由坂口重雄命名。该地层以黄褐、黄灰色复成分砾岩、砂砾岩、长石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为
  • 加利安奴加利安奴(意大利语:Galliano)全称“Liquore Galliano L'Autentico”,也叫加力安奴(或加利安奴酒/加力安奴酒)是一种味甜的草本力娇酒,始于1896年,由意大利托斯卡纳利沃诺的蒸馏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