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 dations ◷ 2025-01-22 20:45:33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亚美尼亚语:Լեռնային Ղարաբաղ、阿塞拜疆语:Dağlıq Qarabağ、英语:Nagorno Karabakh),是位于南高加索的一个内陆地区,介于下卡拉巴赫与赞格祖尔之间,包含小高加索山脉的东南支脉。该地区多属山地与森林。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普遍被国际承认为亚塞拜疆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地区由阿尔扎赫共和国实际统治。该国系以前亚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范围为基础所建立,实质独立但尚未被普遍承认。自1988年卡拉巴赫运动(英语:Karabakh movement)发生起,亚塞拜疆就无法对该地区行使政权。1994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结束以后,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明斯克小组(英语:OSCE Minsk Group)的调停下,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疆政府代表已经针对该地区的争议状态举行过多次和平会谈。该地区范围通常被视为等同于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行政区边界,涵盖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然而历史上的该地区面积,则涵盖约8,223平方公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所在地区古代曾存在库拉-阿拉斯文化(英语:Kura-Araxes culture),他们生活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之间。当时该地区的人口组成包含多种原住民与移民部落,他们大部分都不属于印欧民族。依据主流的西方理论,这些民族大约在公元前第4至第2世纪被亚美尼亚统治,并与来到此地的亚美尼亚人互相通婚。其他学者则认为亚美尼亚人早在公元前第7世纪便已移居此地。大约在公元前180年,阿尔扎赫(英语:Artsakh)成为亚美尼亚王国的15个行省之一,并维持至第4世纪。阿尔扎赫虽然名义上维持行省状态,但实际上可能形成一个自主的公国——就像休尼克省一样。其他理论则主张阿尔扎赫是一块官地,直属于亚美尼亚国王。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兰大帝(公元前91年-55年在位)在阿尔扎赫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提格兰纳克特——的四座城市之一。古代提格兰纳克特(英语:Tigranakert of Artsakh)遗迹座落于今首府斯捷潘奈克特东北方48公里处,有一群国际学者在此进行研究。公元387年,亚美尼亚被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分割之后,阿尔扎赫与乌提克(英语:Utik)两个亚美尼亚行省被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接收,该国随后也被亚美尼亚人的强势宗教与文化所影响。在此时期,阿尔扎赫与乌提克的人口由亚美尼亚人及多个亚美尼亚化的部族所维成。亚美尼亚文化与文明在中世纪早期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兴盛发展。在第5世纪,有史以来第一所亚美尼亚学校在亚美尼亚字母发明人圣梅斯罗布的努力下,于今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阿马拉斯修道院开幕。圣梅斯罗布积极地在阿尔扎赫与乌提克宣扬福音。整体而言,梅斯罗布在阿尔扎赫与乌提克完成三次旅行,最远到达大高加索山脚下的异教徒地区。第7世纪的亚美尼亚语言学与文法学家在他的作品里描述阿尔扎赫的亚美尼亚人有其自己的方言,并鼓励他的读者去学习。同样在第7世纪,亚美尼亚诗人达夫塔克·克托赫(英语:Davtak Kertogh)写下他的作品《茱恩雪太子之死挽歌》,其中每一节都依序以一个亚美尼亚字母作开头。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唯一的一部综合历史书是由历史学家莫夫西斯·卡汉卡特瓦齐(英语:Movses Kaghankatvatsi)以亚美尼亚文字写成。在第7与第8世纪,该地区由哈里发国认可的地方官员治理。821年,亚美尼亚王子沙尔·孙巴提安(英语:Sahl Smbatian)在阿尔扎赫带领反叛,建立了卡臣王朝(英语:House of Hasan-Jalalyan)。该王朝将阿尔扎赫当成公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Khachen)统治,并延续到19世纪初期。到了1000年,卡臣王朝宣布成立阿尔扎赫王国(英语:Kingdom of Artsakh),并由约翰·西尼切里布担任首任统治者。刚开始,位于阿尔扎赫南部的迪扎克(英语:Dizak)也成立一个王国,由古阿兰夏希克王朝统治,该王朝延伸自最早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国王的血统。1261年,迪扎克最后一位国王的女儿与阿尔扎赫国王哈森·贾拉尔·多拉(英语:House of Hasan-Jalalyan)结婚后,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从此阿尔扎赫继续维持一个实质独立的公国。在15世纪,卡拉巴赫地区臣属于先后由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的突厥人部落联盟统治的国家。土库曼人贵族贾汉沙(英语:Jahan Shah)(1437-67年)将上卡拉巴赫的治理权指派给当地的亚美尼亚王子们,允许一位亚美尼亚领导者整合五个贵族家系;各家系由称为“梅里克(英语:Melik)”的王子主导。这些王朝代表早期卡臣王朝的分支,也是中世纪阿尔扎赫国王的后裔。他们的土地通常被称为“五公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Khachen)”。俄罗斯帝国透过保罗一世于1799年6月2日发出的文件承认五位王子在他们的领域的主权状态。伊朗人国王纳迪尔沙赋予这几位亚美尼亚王子行使最高权力,超越临近的亚美尼亚公国及高加索的穆斯林汗国的规格,以作为王子们在1720年代对抗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时获胜的回报。卡拉巴赫的这五个公国是由亚美尼亚人家族统治,并获得“梅里克”(王子)的头衔。包括:这些亚美尼亚王子们维持对该地区的完整控制,直到18世纪中期为止。在18世纪初期,伊朗的纳迪尔沙取走北邻占贾诸汗的权力,以惩罚他们支援萨非王朝。在18世纪中期,由于各王子之间的内部冲突,导致他们的实力弱化,卡拉巴赫汗国(英语:Karabakh Khanate)因而形成。1805年,卡拉巴赫的伊布拉希姆·哈里汗(英语:Ibrahim Khalil Khan)与代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帕维尔·齐贾诺夫(英语:Pavel Tsitsianov)将军签订库瑞克却条约(英语:Kurekchay Treaty),卡拉巴赫变成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国。据此条约,俄罗斯君主承诺伊布拉希姆·哈里汗及其后裔为该地区唯一的世袭统治者。然而,此一新局面直到俄罗斯-波斯战争 (1804-1813)(英语:Russo-Persian War (1804-1813))结束后才被确认,战败的波斯经由1813年签订的古力斯坦条约正式将卡拉巴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外高加索的其余部分则在俄罗斯-波斯战争 (1826-1828)(英语:Russo-Persian War (1826-1828))结束后,于1828年的土克曼却条约条约并入俄罗斯帝国。1822年,也就是由伊朗转手俄罗斯控制的9年后,卡拉巴赫汗国被分割,该地区变成俄罗斯帝国伊丽莎白波尔省的一部分。在卡拉巴赫汗国转移至俄罗斯之后,许多阿塞拜疆裔穆斯林家庭移民至波斯,同时也有许多亚美尼亚人被俄罗斯政府引诱而从波斯移民至卡拉巴赫。今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冲突根源于外高加索在苏维埃化过程中,约瑟夫·斯大林与高加索局(Kavburo)所作的决策。1920年代早期,斯大林是苏联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部部长(英语:People's Commissariat of Nationalities)。该政府机构创建了Kavburo。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卡拉巴赫变成外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但该共和国很快分解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及乔治亚人各自的国家。在接下来的两年(1918–1920)里,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包括卡拉巴赫的好几个地区发生一连串小型的战争。1918年7月,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第一亚美尼亚人议会宣布该地区自治,并成立国会与政府。不久,奥斯曼军队进入卡拉巴赫,遭到亚美尼亚人的武力反抗。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战败后,英国军队占领卡拉巴赫。英军司令部暂时承认柯斯洛夫·贝·苏尔坦诺夫(英语:Khosrov bey Sultanov)(由亚拜塞然人政府任命)为卡拉巴赫与赞格祖尔的政府首长,搁置巴黎和会最终的决定。该项决定遭受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的反对。1920年2月,卡拉巴赫国会初步同意阿塞拜疆的司法权,然而卡拉巴赫的其他亚美尼亚人持续进行游击作战,未曾接受该项协议。该协议很快地在第九次卡拉巴赫议会里被废除,并宣告同年4月与亚美尼亚合并。1920年4月,正当阿塞拜疆军队被封锁在卡拉巴赫以对抗当地的亚美尼亚武装势力之际,阿塞拜疆已被布尔什维克接管。1920年8月10日,亚美尼亚与布尔什维克签订初步协议,同意在最终解决方案达成之前,由一个暂时的布尔什维克占领此地区。1921年,亚美尼亚与乔治亚也相继由布尔什维克接管。为了吸引民众支持,该派系承诺将卡拉巴赫、纳希切万与赞格祖尔(分隔纳希切万与阿塞拜疆的长条状土地)分配给亚美尼亚。然而,苏联对土耳其也有长远的规划,希望借由他们的帮助,发展一条共产主义安全线。为了安抚土耳其,苏联同意一个分割方案:将赞格祖尔将纳入亚美尼亚的控制,而卡拉巴赫与纳希切万则交由阿塞拜疆人控制。若是土耳其没有意见,斯大林也有可能将卡拉巴赫交由亚美尼亚人控制。最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于1923年7月7日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下建立。由于苏联的严密控制,该地区的冲突消失了数十年。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开始瓦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问题再度浮现。因为抗议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推动强迫该地区阿塞拜疆化,居多数的亚美尼亚人在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精神与物资支援下,发起一项将自治州转移至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社会运动。为了能纳入亚美尼亚人村落,并尽可能排除阿塞拜疆人村落,州界被重划。重划后的行政区确保亚美尼亚人能过半数。1987年8月,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向莫斯科提交一份要求与亚美尼亚统一的请愿书,上面有数万人的签名。1988年2月13日,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开始在他们的首府斯捷潘奈克特举行示威,支持与亚美尼亚共和国统一。六天后,埃里温举行大游行加入声援。2月20日,卡拉巴赫的人民代表苏维埃举行投票,以110票对17票要求该地区转移给亚美尼亚。这个地区性苏维埃史无前例的行动,在斯捷潘纳克特与叶尔温分别引发数万人的游行示威,但莫斯科否决亚美尼亚人的请求。2月22日,一大群阿塞拜疆人由阿格达姆区前往阿斯克兰的亚美尼亚聚居市镇游行示威时,发生了第一次的直接对抗,而且“沿途大肆破坏”。阿塞拜疆人与阿斯克兰附近的警察对抗,恶化成为阿斯克兰冲突(英语:Askeran clash),导致两位阿塞拜疆人死亡,其中一位据报导是被一位阿塞拜疆警官杀死,另外还有50名亚美尼亚人村民与未知数目的阿塞拜疆人与警察受伤。当针对各自区域内的少数人口开始出现暴力行为后,大量难民离开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1989年11月29日,苏联中央政府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直辖统治结束,该地区回归到亚拜拜然的治理下。然而,苏维埃的政策失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议会宣布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与亚美尼亚统一。在1989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拥有192,000的人口。当然人口数中有76%的亚美尼亚人,23%的阿塞拜疆人,以及少数的俄罗斯人与库尔德人。1991年11月26日,阿塞拜疆废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英语:Law on Abolishment of Nagorno-Karabakh Autonomous Oblast),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将该地区改置于阿塞拜疆的直接控制之下。1991年12月10日,在一场遭到当地阿塞拜疆人抵制的公民投票中,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人同意创建一个独立的国家。双方都不满意一个留在阿塞拜疆内而加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权的苏维埃提案,随后一场全面性的战争在阿塞拜疆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之间爆发,而后者获得来看亚美尼亚的支援。依据亚美尼亚前总统列翁·特尔-彼得罗相的说法,卡拉巴赫的领导权达到最大化,而且“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得到更多。”在1991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同时从苏联获得独立之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对立逐步升级。在后苏联时期的权力真空状态下,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军事行动受到俄罗斯联邦军队的重大影响。而且,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双方的军队里都有大量来自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佣兵。有多达一千名的阿富汗圣战士加入阿塞拜疆阵营参与作战。也有车臣战士为阿塞拜疆作战,而亚美尼亚一方则有由俄罗斯提供的火炮与坦克。许多阿塞拜疆方面的幸存者发现阿塞拜疆其他部分设有12个难民营,以收容因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而快速成长的逃离家园者。到了1993年底,这场冲突已经导致数千名军人伤亡,并在双方各创造出数十万名难民。到了1994年5月,亚美尼亚人控制了14%的阿塞拜疆领土。在那个阶段,阿塞拜疆政府自冲突发生以来首次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为战争的第三方,并开始与卡拉巴赫当局直接谈判。透过俄罗斯的调停,终于在1994年5月12日达成停火协议。尽管已经停火,因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军人之间的武装冲突而死亡者仍然持续发生。2005年1月25日,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英语:Parliamentary Assembly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PACE)通过PACE协议1416(英语:PACE Resolution 1416),谴责对阿塞拜疆人的种族清洗。2007年5月15至17日,伊斯兰会议组织外交部长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7/34-P号决议,将占领亚塞拜领土视为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的侵略,并承认对阿塞拜疆公民的行动为侵犯人权的罪行,同时谴责破坏占领区内的考古学、文化及宗教历史遗迹。伊斯兰会议组织(OIC)高峰会第11次会议于2008年3月13至14日在达卡举行时,通过了10/11-P号决议。依据该决议,OIC成员国家谴责亚美尼亚部队占领阿塞拜疆土地与亚美尼亚侵略阿塞拜疆,声称对阿塞拜疆人进行种族清洗,并指控亚美尼亚“在所占领的阿塞拜疆领土内破坏文化遗迹”。同年3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62/243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62/243),“要求所有亚美尼亚部队立即、完全与无条件从所有占领的阿塞拜疆共和国领土撤退。”2010年5月18至20日,伊斯兰会议组织外交部长理事会第37次会议于杜尚别举行,通过另一决议谴责亚美尼亚侵略阿塞拜疆,承认对阿塞拜疆公民的行动为侵犯人权的罪行,并谴责破坏占领区内的考古学、文化及宗教遗迹。同年5月20日,欧洲议会在史特拉斯堡举行,通过基于保加利亚议员伊夫杰尼·克里洛夫(英语:Evgeni Kirilov)的报告所拟订的“欧盟对南高加索政策要求”决议。该决议特别描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周边被占领的阿塞拜疆地区必须尽快清空”。在过去几年来,已经有多位世界领导人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总统会面,但维持停火的努力仍然失败。以一般准则而言,双方都有破坏停火协议。一些主要的事件与小型冲突包括: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大约有一半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势超过950米海拔。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边界轮廓像一颗菜豆,其东侧略有凹陷。它的北部边缘及西部有高的山脊,南部多山地。菜豆的凹陷部分是一个相对平坦的谷地,豆子的两侧,也就是马尔塔克尔特(英语:Martakert Region)、马尔图尼(英语:Martuni Region)两省,也拥有平坦的土地。其他较平坦的谷地存在于萨珊水库(英语:Sarsang Reservoir)、哈德鲁特(英语:Hadrut Region)与南部一带。整个地区平均海拔1,100米。知名的山峰包括位于边界的穆洛夫达格山(英语:Murovdag)与位于舒沙区、哈德鲁特区交界地带的大克尔斯山(Great Kirs)。现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领土只是历史上卡拉巴赫地区的一部分,后者座落于库拉河、阿拉斯河与现代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界之间。现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范围是上卡拉巴赫的大部分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环境变化由库拉河岸低地的干草原,经较矮山坡地的栎属、鹅耳枥属与水青冈属浓密森林,到较高处的桦木与高山草原(英语:Alpine tundra)。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泉,以及锌、煤、铅、金、大理石与石灰岩矿床。该地区主要的城市有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首者斯捷潘奈克特,以及部分已成废墟的舒沙。葡萄园、果树园与蚕业用桑树园在河谷地带颇为兴盛。在苏联期间,叶夫拉赫-阿格达姆-汉肯德(斯捷潘奈克特)航线用来连结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地区与阿塞拜疆的其他主要部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与阿格达姆遗弃以后,今日该航线仅服务叶夫拉赫与科特尔帕拉格(英语:Kətəlparaq)之间,没有任何当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区段,而且科特尔帕拉格与斯捷潘奈克特之间的前铁路也几乎全毁。昔日行经(提比里斯-久姆里-)埃里温-纳希契凡-霍拉迪兹(英语:Horadiz)-希尔万(-巴库)的主要铁路当中,奥尔杜巴德与霍拉迪兹之间有一段是落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境内,另有一段支线是由明奇凡(英语:Mincivan, Zangilan)通往亚美尼亚城市卡潘。今日阿塞拜疆的火车仅通到霍拉迪兹。奥尔杜巴德-霍拉迪兹路段已经毁坏,所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境内并无完好无缺且可运行的鐡路。纳希契凡自治共和国内部的铁路仍然运行中,但与阿塞拜疆本土的路线无法连通,仅有的对外连结是通往伊朗。

相关

  • 行性脊柱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英语:Spinal muscular atrophy,简写为SMA),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疾病。它会造成运动神经元退化、肌肉萎缩,肌肉无力,最终造成死亡。控制肌肉的运动神经里的某种蛋白质
  • 华盛顿州华盛顿州(英语:State of Washington),简称华州,是一个位于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州,北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接俄勒冈州,东临爱达荷州,西邻太平洋。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
  • 苗瑶语系苗瑶语是苗、瑶、畲等族群所使用的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的总称。学术界对于苗瑶语的语言系属分类有不同看法:华人和中国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语族,即苗瑶语族;欧美
  • 硝甲西泮口服 成瘾倾向:高硝甲西泮(Nimetazepam),又译硝甲氮平,其作用为中枢神经抑制剂。俗称一粒眠(Erimine),属中华民国三级管制性药品,又称“红豆”、“五仔”、“K它命5号”、“Give me
  • 地质地质学(法语、德语:Geologie;英语:Geology;拉丁语、西班牙语:Geologia;源于希腊语 γῆ 和 λoγία)是对地球的起源探讨压力与时间、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
  • 卫星电视卫星电视(简称卫视)即通过接收人造卫星转播过来的电视信号节目的电视广播方式。卫星电视的传输过程一般为:通过卫星将地面基站发射的微波信号远距离传输,最终用户使用定向天线将
  • 不当换位不当换位(illicit conversion)是一种形式谬误。换位法只能套用在直言命题的全称否定型(E型)和特称肯定型(I型),而不能用在全称肯定型(A型)和特称否定型(O型),套用在后者即是不当换位。形
  • 远端遥控遥控是指一种远程控制技术,用来遥控机械的装置称为遥控器。现代的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电板和用来产生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遥控技术在工业生产、军事以及科研上均有着大
  •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英语:Diels–Alder reaction)又叫Diels–Alder反应、双烯加成反应,其中狄尔斯又译作第尔斯–阿尔德又译作阿德尔、阿德耳。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是一种有机反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