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英语: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OM,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他是历程哲学(英语:Process philosophy)学派的奠基者,目前已被视为可应用到多种学科,包括生态学、神学、教育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领域。
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怀特海主要研究数学、逻辑和物理。他最引人注目的是与前学生伯特兰·罗素合著的三卷《数学原理》(1910年至1913年)。《数学原理》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逻辑作品之一,在现代图书馆(英语:Modern Library)出版社所列的二十世纪前100本英文非小说书籍名单中,获得第23名。
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初,怀特海逐渐把他的注意力从数学转移至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和柏格森一样,他关注直觉体验与生命本身,但他采取不同的进路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形而上学的系统。怀特海认为现实是由事件构成,而不是物质;这些事件不能脱离彼此关系而定义,因此拒绝独立存在的物质理论。今天怀特海的哲学著作——特别《历程与实在(英语:Process and Reality)》——被视为历程哲学的经典。
怀特海的历程哲学主张:“紧迫地将世界视为一个具有相互关联历程的网络,而我们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的所有的选择和行动都影响我们周围的世界。”因此,近年来怀特海思想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是在小约翰·柯布(英语:John B. Cobb)开创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伦理领域。
怀特海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逝世。1885-1911年任教于剑桥大学,1924-1937年任教于哈佛大学。
怀特海与罗素共同成完《数学原理》之后,便前往美国,他远离形式的哲学概念,并且开始怀疑--如同维特根斯坦的怀疑--整个西方哲学思潮。之后,怀特海甚至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将神秘主义理性化,“以有限的语言表达宇宙的无限”,并且对“不可说明的深刻性产生直接的洞察”。这明显不是过去那位与罗素合著《数学原理》的哲学数学家会有的语言或情感 (罗素后来坦承,他完全无法理解怀特海的新哲学)。
根据怀特海的历程哲学,大多数西方传统哲学家使用的模式与隐喻,都是对永恒与无限时间的静态隐喻;只有从数学逻辑基础中,以及曾经虏获早期希腊哲学家无时间真理的一般幻想中,这些隐喻得到助力。西方哲学一直以“实体”、“本质”与“客体”这类范畴为基础,并以永久的逻辑必然性为其理想;然而,西方哲学史上还存在着另一种隐喻,一种反潮流,此即变迁、进展、历程的隐喻。人们可以在赫拉克利图斯身上找到这种隐喻,甚至也能在亚里斯多德、黑格尔、达尔文与尼采身上找到。
怀特海的历程哲学可以说是起因于牛顿物理学的崩解;这是他所亲自见证的,使他大为震撼。他的形而上学见解出现于他的《自然之概念》(, 1920年)。而在他的《科学与现代世界》(, 1925年)的论文中他的形而上学就已架构完成了;这本书也是对思想史,对科学和数学在西方文明兴盛过程中的角色之重要研究。怀特海的形而上学受到柏格森变的哲学之影响,但他也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认为“诸事件(events)之特征源于超时间单体(entities)对其之契入(ingression)”。
1927年,怀特海受邀在爱丁堡大学的季福讲座演说。1929年讲稿出版为《历程与实在》()一书,为历程哲学奠基,是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重大贡献。除了英国外,历程哲学在世界各处都引人跟随,较著名的有哈特雄(Charles Hartshorne),还有历程神学家约翰‧科布(John Cobb, Jr.)。
《历程与实在》(大陆:《过程与实在》)一书因其护卫有神论而著名,不过怀特海的上帝和亚伯拉罕的启示性上帝是根本不同的。怀特海的机体哲学(philosophy of organism)带起了历程神学,在这方面有贡献的除了哈特雄及科布外,还有格里芬。有些基督徒和犹太人认为历程神学对认识上帝和宇宙是很有效果的进路。就如整个宇宙是一直在流转改变,做为宇宙起源的上帝也被视为是在成长与改变的。
1933年出版的《观念之历险》()对怀特海形而上学的主要见解作了摘要,是他最后也最可读的一本著作。此书中也对美、真理、艺术、冒险与和平作了定义。他认为“没有全部的真理;所有真理都是一半的真理。想把他们当作全部的真理就是在扮演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