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运动定律

✍ dations ◷ 2025-10-22 08:04:23 #基本物理概念,经典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刚体

欧拉运动定律(Euler's laws of motion)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可以应用于多粒子系统运动或刚体运动,描述多粒子系统运动或刚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分别与其感受的力、力矩之间的关系。在艾萨克·牛顿发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超过半个世纪,于1750年,莱昂哈德·欧拉才成功地表述了这定律。

刚体也是一种多粒子系统,但理想刚体是一种有限尺寸,可以忽略形变的固体。不论是否感受到作用力,在刚体内部,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都不会改变。

欧拉运动定律也可以加以延伸,应用于可变形体内任意部分的平移运动与旋转运动。

欧拉第一定律表明,从某惯性参考系观测,施加于刚体的合外力,等于刚体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欧拉第一定律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F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是刚体感受到的合外力, m {\displaystyle m} a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a} _{cm}} 分别是刚体的质量、质心加速度。

刚体的平移运动等同于位于其质心、具有其质量的粒子,感受到同样的合外力,而呈现的运动。

思考由 n {\displaystyle n} 个粒子组成的多粒子系统,其质心位置 r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r} _{cm}}

其中, m i {\displaystyle m_{i}} r i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 分别为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质量、位置, m = i = 1 n m i {\displaystyle m=\sum _{i=1}^{n}m_{i}} 是系统的质量。

质心速度 v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v} _{cm}}

其中, v i = d r i d t {\displaystyle \mathbf {v} _{i}={\frac {\mathrm {d} \mathbf {r} _{i}}{\mathrm {d} t}}} 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速度。

质心加速度 a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a} _{cm}}

其中, a i = d 2 r i d t 2 {\displaystyle \mathbf {a} _{i}={\frac {\mathrm {d^{2}} \mathbf {r} _{i}}{\mathrm {d} t^{2}}}} 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加速度。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感受到的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其中, F i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ext)}} 是这粒子感受到的外力, F j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ji}} 是第 j {\displaystyle j} 个粒子施加于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内力。

系统感受到的合力 F {\displaystyle \mathbf {F} } 是所有粒子感受到的力的矢量和: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内力与其反作用力的关系为

所以,所有粒子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内力的矢量和为零,合力等于所有外力的矢量和 (合外力 F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感受到的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与这粒子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总和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力,

所以,合外力 F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与质心加速度的关系为

多粒子系统的动量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是组成这系统的所有粒子的动量的矢量和:

其中, p i {\displaystyle \mathbf {p} _{i}} 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动量。

欧拉第一定律又可以表达为

假设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欧拉第二定律表明,设定某惯性参考系的固定点O(例如,原点)为参考点,施加于刚体的净外力矩,等于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欧拉第二定律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τ O ( e x t )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 是对于点O合外力矩, L O {\displaystyle \mathbf {L} _{O}} 是对于点O的角动量。

思考由 n {\displaystyle n} 个粒子组成的多粒子系统。对于点O,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角动量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对于时间的导数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施加于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是这粒子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所以,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对于时间的导数为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τ i = r i × F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 。所以, τ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的关系为

总和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系统所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O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 与其角动量 L O {\displaystyle \mathbf {L} _{O}} 的关系为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物体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O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 为: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其中, r i j = r i r j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j}=\mathbf {r} _{i}-\mathbf {r} _{j}} 是从粒子 r j {\displaystyle \mathbf {r} _{j}} 到粒子 r i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 的位移矢量。

假设这系统的粒子遵守强版牛顿第三定律,即粒子运动为经典运动,速度超小于光速,则 r i j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j}} F j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ji}} 同向,叉积为零。那么,物体感受到的合力矩是所有外力矩的矢量和 τ O ( e x t )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

这样,可以得到欧拉第二定律方程

假设施加于系统的合外力矩为零,则系统的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为零,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的矢量和为

其中, r i = r i r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mathbf {r} _{i}-\mathbf {r} _{cm}} a i = a i a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a} '_{i}=\mathbf {a} _{i}-\mathbf {a} _{cm}} 分别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相对于质心的相对位移与相对加速度。

注意到所有粒子的相对位移与相对加速度,其矢量和分别为零,所以,

现在,假设将质心设定为参考点,则 r c m = 0 {\displaystyle \mathbf {r} _{cm}=0} ,方程变为

以质心为参考点,角动量 L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L} _{cm}}

所以,不论质心参考系是否为惯性参考系(即不论质心是否呈加速度运动),以质心为参考点,合外力矩等于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

在可变形体内部任意位置的内力密度不一定一样,也就是说,其内部存在有应力分布。这内部的内力的变化是由牛顿第二定律主控。通常,牛顿第二定律是应用于计算质点或粒子的动力运动,但在连续介质力学里,被加以延伸后,可以应用于计算具有连续分布质量的物体的运动行为。假设将物体模型化为由一群离散粒子组构而成,每一个粒子的运动都遵守牛顿第二定律,则可以推导出欧拉运动定律。不论如何,欧拉运动定律也可以直接视为专门描述大块物体运动的公理,与物体结构无关。

在塑性力学(plasticity theory)里,施加于一个连续物体B的力可以分类为两种:“长程力”与“短程力”。长程力作用于整个物体的每一部分,称为彻体力(body force),而短程力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称为接触力(contact force)。这样,施加于连续物体的合力 F {\displaystyle \mathbf {F} } 分为净彻体力 F b {\displaystyle \mathbf {F} _{b}} 、净接触力 F t {\displaystyle \mathbf {F} _{t}}

其中,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是彻体力场(量纲为力每单位质量), d m {\displaystyle \mathrm {d} m} 是微小质量元素,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质量密度, d V {\displaystyle \mathrm {d} V} 是微小体元素, V {\displaystyle \mathbb {V} } 是积分体区域, t {\displaystyle \mathbf {t} } 是表面曳力(surface traction)密度, d S {\displaystyle \mathrm {d} S} 是微小面元素,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是积分曲面。

由于彻体力与接触力施加于物体,造成了以某设定点为参考点的对应力矩。这样,对于原点的合力矩 L {\displaystyle \mathbf {L} } 分为净彻体力矩 L b {\displaystyle \mathbf {L} _{b}} 、净接触力矩 L t {\displaystyle \mathbf {L} _{t}}

其中,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相关

  • 藻胆蛋白藻胆蛋白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蓝菌及某些种类的藻类(包括有红藻、隐藻、灰色藻和少数一些甲藻)中,用以捕获光能量,然后传递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藻胆蛋白是由多种蛋白
  • 日本遗孤遗华日侨(又称日本遗孤、日语:中国帰国者、残留日本人、中国残留日本人、中国在留邦人),主要是指日本投降,中国集体遣返日本侨俘结束后,遗留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侨民。他们主要是1945
  • 偶联偶联反应,也写作耦合反应、偶合反应或耦联反应,是两个化学实体(或单位)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狭义的偶联反应是涉及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碳-碳键形成反应,根据类型的不同,
  • 军政管理军事政府(英语:Military government),由军队进行统治的政府,其所存在的政体称为军政。军事政府可能是源自于军事占领,或是军事独裁。军事占领是一种由外国军队进驻,执行政府功能的
  • 游仙站游仙站(韩语:유선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会宁市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会宁煤矿线。会宁煤矿线
  • 李自华李自华(1535年-?),字元实,号见亭,浙江嘉善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及第。嘉靖四十三年(1565年),浙江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万
  • 62 (杭州话)62是杭州话的习语,用于形容人呆笨,但也可用于年轻人之间的自嘲,部分杭州市民和商家还会庆祝62节,62节也被调侃为杭州的市民节。杭州的62路公交车曾因为在车尾显示“62请注意刹车
  • 弗朗索瓦丝·阿泰纳伊斯·德·罗什舒阿尔,蒙特斯潘侯爵夫人弗朗索瓦丝·阿泰纳伊斯·德·罗什舒阿尔,蒙特斯潘侯爵夫人(法语:Françoise-Athénaïs de Rochechouart de Mortemart, Marquise of Montespan,1640年10月5日-1707年5月27日),常
  • AimmyAimmy(1986年12月28日-),日本女歌手。本名渡边爱未(わたなべ まなみ)。大阪府出身。血型A型。SISTUS RECORDS、GENEON所属。以乐团树海的主音歌手,爱未(まなみ)的名义开始自己的音乐
  • 国际主义 (美国)国际主义(英语:Internationalism)是美国的一个左翼共产主义政党。1970年,该党成立于纽约,Raya Dunayevskaya领导的新闻和通信委员会的一些前成员参与了创建。该党是国际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