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运动定律

✍ dations ◷ 2025-08-16 07:06:58 #基本物理概念,经典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刚体

欧拉运动定律(Euler's laws of motion)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可以应用于多粒子系统运动或刚体运动,描述多粒子系统运动或刚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分别与其感受的力、力矩之间的关系。在艾萨克·牛顿发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超过半个世纪,于1750年,莱昂哈德·欧拉才成功地表述了这定律。

刚体也是一种多粒子系统,但理想刚体是一种有限尺寸,可以忽略形变的固体。不论是否感受到作用力,在刚体内部,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都不会改变。

欧拉运动定律也可以加以延伸,应用于可变形体内任意部分的平移运动与旋转运动。

欧拉第一定律表明,从某惯性参考系观测,施加于刚体的合外力,等于刚体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欧拉第一定律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F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是刚体感受到的合外力, m {\displaystyle m} a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a} _{cm}} 分别是刚体的质量、质心加速度。

刚体的平移运动等同于位于其质心、具有其质量的粒子,感受到同样的合外力,而呈现的运动。

思考由 n {\displaystyle n} 个粒子组成的多粒子系统,其质心位置 r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r} _{cm}}

其中, m i {\displaystyle m_{i}} r i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 分别为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质量、位置, m = i = 1 n m i {\displaystyle m=\sum _{i=1}^{n}m_{i}} 是系统的质量。

质心速度 v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v} _{cm}}

其中, v i = d r i d t {\displaystyle \mathbf {v} _{i}={\frac {\mathrm {d} \mathbf {r} _{i}}{\mathrm {d} t}}} 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速度。

质心加速度 a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a} _{cm}}

其中, a i = d 2 r i d t 2 {\displaystyle \mathbf {a} _{i}={\frac {\mathrm {d^{2}} \mathbf {r} _{i}}{\mathrm {d} t^{2}}}} 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加速度。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感受到的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其中, F i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ext)}} 是这粒子感受到的外力, F j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ji}} 是第 j {\displaystyle j} 个粒子施加于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内力。

系统感受到的合力 F {\displaystyle \mathbf {F} } 是所有粒子感受到的力的矢量和: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内力与其反作用力的关系为

所以,所有粒子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内力的矢量和为零,合力等于所有外力的矢量和 (合外力 F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感受到的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与这粒子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总和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力,

所以,合外力 F ( e x 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与质心加速度的关系为

多粒子系统的动量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是组成这系统的所有粒子的动量的矢量和:

其中, p i {\displaystyle \mathbf {p} _{i}} 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动量。

欧拉第一定律又可以表达为

假设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欧拉第二定律表明,设定某惯性参考系的固定点O(例如,原点)为参考点,施加于刚体的净外力矩,等于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欧拉第二定律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τ O ( e x t )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 是对于点O合外力矩, L O {\displaystyle \mathbf {L} _{O}} 是对于点O的角动量。

思考由 n {\displaystyle n} 个粒子组成的多粒子系统。对于点O,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角动量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对于时间的导数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施加于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的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是这粒子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所以,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对于时间的导数为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τ i = r i × F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 。所以, τ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L 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的关系为

总和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系统所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O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 与其角动量 L O {\displaystyle \mathbf {L} _{O}} 的关系为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 F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物体感受到的合力矩 τ O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 为: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其中, r i j = r i r j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j}=\mathbf {r} _{i}-\mathbf {r} _{j}} 是从粒子 r j {\displaystyle \mathbf {r} _{j}} 到粒子 r i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 的位移矢量。

假设这系统的粒子遵守强版牛顿第三定律,即粒子运动为经典运动,速度超小于光速,则 r i j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j}} F j i {\displaystyle \mathbf {F} _{ji}} 同向,叉积为零。那么,物体感受到的合力矩是所有外力矩的矢量和 τ O ( e x t )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

这样,可以得到欧拉第二定律方程

假设施加于系统的合外力矩为零,则系统的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为零,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合力矩的矢量和为

其中, r i = r i r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mathbf {r} _{i}-\mathbf {r} _{cm}} a i = a i a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a} '_{i}=\mathbf {a} _{i}-\mathbf {a} _{cm}} 分别是第 i {\displaystyle i} 个粒子相对于质心的相对位移与相对加速度。

注意到所有粒子的相对位移与相对加速度,其矢量和分别为零,所以,

现在,假设将质心设定为参考点,则 r c m = 0 {\displaystyle \mathbf {r} _{cm}=0} ,方程变为

以质心为参考点,角动量 L c m {\displaystyle \mathbf {L} _{cm}}

所以,不论质心参考系是否为惯性参考系(即不论质心是否呈加速度运动),以质心为参考点,合外力矩等于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

在可变形体内部任意位置的内力密度不一定一样,也就是说,其内部存在有应力分布。这内部的内力的变化是由牛顿第二定律主控。通常,牛顿第二定律是应用于计算质点或粒子的动力运动,但在连续介质力学里,被加以延伸后,可以应用于计算具有连续分布质量的物体的运动行为。假设将物体模型化为由一群离散粒子组构而成,每一个粒子的运动都遵守牛顿第二定律,则可以推导出欧拉运动定律。不论如何,欧拉运动定律也可以直接视为专门描述大块物体运动的公理,与物体结构无关。

在塑性力学(plasticity theory)里,施加于一个连续物体B的力可以分类为两种:“长程力”与“短程力”。长程力作用于整个物体的每一部分,称为彻体力(body force),而短程力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称为接触力(contact force)。这样,施加于连续物体的合力 F {\displaystyle \mathbf {F} } 分为净彻体力 F b {\displaystyle \mathbf {F} _{b}} 、净接触力 F t {\displaystyle \mathbf {F} _{t}}

其中,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是彻体力场(量纲为力每单位质量), d m {\displaystyle \mathrm {d} m} 是微小质量元素,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质量密度, d V {\displaystyle \mathrm {d} V} 是微小体元素, V {\displaystyle \mathbb {V} } 是积分体区域, t {\displaystyle \mathbf {t} } 是表面曳力(surface traction)密度, d S {\displaystyle \mathrm {d} S} 是微小面元素,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是积分曲面。

由于彻体力与接触力施加于物体,造成了以某设定点为参考点的对应力矩。这样,对于原点的合力矩 L {\displaystyle \mathbf {L} } 分为净彻体力矩 L b {\displaystyle \mathbf {L} _{b}} 、净接触力矩 L t {\displaystyle \mathbf {L} _{t}}

其中,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相关

  • 醚类醚(汉语拼音:mí,英语:Ether)是具有醚官能团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醚官能团是由一个氧原子连接两个烷基或芳基所形成,醚的通式为:R–O–R。它还可看作是醇或酚羟基上的氢被烃基所取代
  • 税收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贸易政策 · 投资政策农业政策 · 产业政策能源政策 · 社会政策政策组合税收政策 · 预算政策政府收入 · 政府支出政府预算 · 赤字政府债
  • 叶黄素类叶黄素类 (Xanthophylls,最初也作phylloxanthins) 是一类黄色色素,构成了类胡萝卜素的两大类别之一。分子结构类似于胡萝卜素(也是组成类胡萝卜素的两大类别之一),但叶黄素类的分子
  •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第6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旨在奖励1990年最优秀电影的一场晚会,于太平洋时区1991年3月25日下午18点(北美东部时区晚上21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神
  • 筑西市W筑西市(日语:筑西市/ちくせいし  */?)是位于茨城县的一市。
  • 澜沧王国澜沧王国(1353-1707年。老挝语:ລ້ານຊ້າງ lâansâang;巴利语:शिसत्तनखनहुत्,Sisattanakhanahut;缅甸语:လင်းဇင်း;越南语:Vạn Tượng),一译兰沧,中国古籍
  • 吉明吉明(1800年-1849年),字秋渔、谥恭悫,鄂卓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举人,道光三年,登进士,改户部主事上行走。道光七年,任户部主事。道光十三年,捐
  • 老挝国徽现行的老挝国徽始用于1991年。中央的图案为塔銮、森林、稻田、水电厂和公路,下为齿轮。周围饰以稻穗。中间的绶带上书有国名,左右分别书有“和平、独立、民主、统一、繁荣”的
  • 川滇荚蒾川滇荚蒾(学名:)为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梅埃尔佩特梅埃尔佩特(Meerpet),是印度安得拉邦Rangaredd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294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2940人,其中男性6613人,女性6327人;0—6岁人口1545人,其中男784人,女761人;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