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柏林四强协定
✍ dations ◷ 2025-08-13 21:17:32 #柏林四强协定
柏林四强协定(英语:Four Power Agreement on Berlin,又称柏林协议或柏林四方协议),是1972年6月3日由四个战时同盟国的大使协定的。四国外长,英国的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苏联的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法国的莫里斯·舒曼(英语:Maurice Schumann)和美国的威廉·P·罗杰斯共同签署了协议,并规定在1972年6月3日起在柏林举行的一场仪式上正式生效。该协定并非条约,无需正式批准。通过这个协定,四国决定将柏林和德国视为一个整体(1959年至1962年的柏林危机时苏联曾拒绝这么做),并将此作为自身的权力和责任,该协定还为通常被称为缓和政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协定还使柏林的东西方重新建立了联系,在交通和通讯方面也作出了改善,为西柏林的居民带来了无数益处。为了达成协定,四方都故意为柏林留下了模糊的政治定义,因此东西柏林在该协定中该负责的部分也各不相同。“柏林”这个词没有出现在文本中。柏林市只被称为“有关区域”。“四强协定”制定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版本,所有语言版本的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唯独没有德文的正式版本,因为两个德国对协定文本的翻译存在很大争议。协议生效后,苏联用一些模糊的措辞,尽力挑拨西柏林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然而,该协议大大遏止了东方和西方之间在柏林的明争暗斗和紧张局势继续扩大。因此,它在最终导致1990年德国统一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盟军的协议定下,两个德国也承认了基本条约(1973年6月起生效),两个国家承诺尊重彼此的主权。根据该条约的条款,双方的外交使团进行商业、旅游、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通,并建立了通信关系。根据该协议及条约,1973年9月,两个德国都分别加入了联合国。条约突破了一系列国际协定,被一些人视为冷战时期欧洲的正式分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导致冷战结束的过程之开始。M·E·沙洛特在2001年写道:“……尽管有所恐惧,但双方都设法多讨价还价以换取缓和的机会。”
相关
- 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英语:Colchicine)是最初萃取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晶体,有剧毒。最先用于治愈风湿病和痛风,但是它的泻药及促进呕
- 红猩猩猩猩属(学名:Pongo),也叫人猿、红猩猩、红毛猩猩,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与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马来语和印尼语叫做Orang utan,意思 “森林中的人”。与人
- 皮皮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七个(五划的则为第十三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皮部归于五划部首。皮部通常是从左、右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涅槃涅槃(巴利语:निब्बान Nibbāna;梵语:निर्वाण Nirvāṇa),佛教术语,合文作
- 湿实验室湿实验室(Wet Lab)是一个科学概念,与“干实验室”(Dry Lab)相对。湿实验室相比干实验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用到较多的化学试剂,因而得名。相比之下,干实验室则注重通过各种仪器进行计
- 遵生八笺《遵生八笺》,明朝养生家高濂所著,万历十九年(1591年)初刊,为养生专著,包含山川逸游、花鸟虫鱼、琴乐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全书分八目共二十卷,计有: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弦雪
- 曾祖父曾祖父母(英语:Great grandparents)是祖父的父亲母亲;又称爷爷的父亲母亲。自己则分别是曾祖父母的曾孙子或曾孙女。在北方地区习惯称呼曾祖父称为“太爷爷”,曾祖母为“太奶奶”
- 药药,可以指:
- 中船台湾国际造船公司,简称“台船”、“台湾造船”,为台湾造船业的旗舰企业之一,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总公司设于高雄市,在高雄、基隆两地设有大型造船工厂。其英文名CSBC Cor
- 八姓入闽八姓入闽(闽东语平话字:Báik Sáng Ĭk Mìng),是中国西晋晋怀帝永嘉时期(308年),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定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极少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