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语音系(Fonolohia na Kbalan、Kavalan phonology)为噶玛兰语之音系。而其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适当的Unicode符号来标示。在台湾南岛语的书写系统的订定上,元辅音之音系表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构。
噶玛兰语正式使用的拉丁字母有23个、另1个二合字母(ng),与1个声门塞音( ' (ʔ)、以撇号标示)。其余拉丁字母(j,v,r)另订用法或用在外来语上。 台湾南岛语书写系统的订定,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后“发音方法”、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书写字母。 辅音及元音前加/*/号表示增音、变音,或则转用(R/ʀ⇒X/x)、(L/l⇒D/d)、(r⇒L/l)。
噶玛兰语浊小舌擦音原记使用小型大写字母的/ʀ(R)/、新记转用小写的/x(X)/,xaxiw(逃/ʀaʀiw)、tubuqux(蚱蜢/tubuquʀ/paziq)、naxin(不要/naʀin)等。 并且与清喉擦音/*h/存有对立关系,xibang(东西/ʀibang)与 hibang(休息/日语借词)。 零声母(/ʔ/清喉塞音)以一撇号标示或省略。噶玛兰语辅音16个如表所示、辅音变化2个/*d(l)/及/*d(l)/。 元音4个:(a、e/ə、i、u)、元音变换2个/*é/及/*o/。央中元音/ə/使用/e/作为表音字母。 清齿龈边擦音(舌尖边擦音(清))原记为/l/,新记为/d/。若/l/在元音前之位置则念浊齿龈塞音/*d/或浊擦音/z/(ta mzanay-an/地上/泥土/mdanay),若在单词的最后位置则念浊齿龈边擦音/*d/。齿龈闪音(舌尖闪音)原记为/r/,新记为/l/。而清塞音/p/、/t/、/k/、/q/均为不送气音,在字尾时亦不解阻。 另须注意长辅音的一些特征,piddan(每天),以及wanay(只有)与wannay(谢谢/再见,强调语气会拉长/n/音即长辅音)等之念法的微异。 近年另增音浊软颚塞音/*g/及清齿龈塞擦音/*c/,Gilan(宜兰)、cék(支票/check)。 辅音前加间隔号/•/表示合并音,加星号/*/号表示增音、变音或转用(R/ʀ⇒X/x)。而且基本上发音大抵有新社音与樟原音之别。为符合“一字母一音”的正字学习方法、减低音变(辅音变化、元音变换、及元音弱化等等)的干扰,书写时亦可写为音变后的字母形式。
/p/:paxtik(煎炒)、pasalawan(猎人)、plisin(禁忌)、passaya(准备)
/ɸ/:alofo(情人袋)、fonolohia(音系)
/β/:bulbulana(烤)、bisux(饱)、busuq(醉)、bulu(铅笔)、大海参(latubah)
/m/:mlaun(自私)、mixaw(抢劫)、mtian(怀孕)、minaw(林投心/可食用)
/t/:tpen(刺竹)、tmiyam(营业)、tmuluz(派遣)、tuk(独木舟)
/•d/:dadusa(一半)、pada(丁字裤)、sidi(辣椒)、pa-pidsa(开枪)
/s/:sinasin(射击/枪毙)、sasngazan(囟门/用来呼吸)、sbunga(失恋/很想念)
/z/:zuzuma(分开)、zmua(性交)、zimmet(糯米)、zitin(词典/日语)
/n/:niqanan(账单)、nasi(梨子)、nunay(竹笋)、ningu(照片)
/ɬ/:dispuq(陷入)、datebus(很甜)、duki(时间)、dazit(日历/传统)
/•ɮ/:daud(远)、pabud(打架)、qna-ngid(爱人)、mtattad(腹泻/下痢)
/ɾ/:luqu(斗笠)、labin(住)、luqnaw(云豹)、mlanay(地上/泥土)
/k/:kukang(换)、kusuay(香茅草)、kludi(泥鳅)、klabu(媳妇/女婿)
/*g/:gimuy(警察局)、Gilan(宜兰)、tuliga(鹦哥鱼)、glammal(语法)
/ŋ/:ngid(想)、ngibix(嘴)、banged(台风)、tlusizing(黄鼠狼/鼬鼠)
/q/:qmaxat(咬)、qinpan(客房)、qpitan(/柳条/鱼篓)、qazqaz(旱田)
/ʁ/:xusipan(蜈蚣)、xaingu(不懂)、xayal(帆)、quxit(猪皮)
/*c/:énciyu(院长/日语)、kénciyu(县长/日语)
/ʔ/:'lak(别人/同伴)、'nung(抬)、'xed(茅草/茅屋顶)、'silas(玳华鲻)
/*h/:hakasi(学者/日语)、hétay(士兵/兵队)、hikoki(飞机/日语)
/w/:wakong(大碗/碗公/闽南语)、waxang(螃蟹)、masassawa(战争)、香菇(baniw)
/ɥ/:yau-pama(还有)、yuu(再见/只有)
/a/:azasika(带回去)、adsiw(箭竹笋)、bangas(苦楝)、masen(在来米)
/i/:iteb(壕沟)、inax(叫醒)、ixux(溪/河)、sitngi(欠钱/赊账)
/u/:utuz(地震)、uzip(姜)、uzan(雨)、tutulisan(蛇纹)
/e(ə)/:tanem(墓/埋)、zaqes(樟树)
/*/:baqé(阿公/百步蛇)、zaqés(爬)、qéxé(起立)、yéncepi(圆珠笔)
/*/:saqot(搬运)、qloqot(虫)、smolay(水果)
一般在两个辅音中间不需多一个元音/e(ə)/音、除非两个辅音中间需用一个元音/e(ə)/音形成构词。当词语在相接辅音(或长辅音)发连音时,在下一个"辅音"插入之前、前一个辅音之气流先停止。而前一个辅音尾会含有类如元音/e(ə)/音之极轻音尾、是属于前一个辅音本身的一部分。故而两个辅音之间是不需再加一个元音/e(ə)/当介音。举例来说,像是<kbalan>如照IPA及发音气流来用,在<k>后面不需再用<e>元音当介音;否则照IPA发出的音以中文表示会变成<噶哦玛兰语(ke-e-balan)>发音拉得较长,也跟原来的<噶玛兰语(kbalan)>不一样;换句话说多出了<哦/e>音来,而<噶/"ke">本身已经有包含极轻音尾<e/哦>音当下个子音<"b">的前置介音来使用。类似范例,可以参看赛德克语或泰雅语的拼音用法;比如比如泰雅语的单词:lluhiy(断崖, 崩塌地)/不会写成/leluhiy/;赛德克语的单词:/qpatun(青蛙)/不会写成/qepatun/、/btakan(竹子)/不会写成/betakan/。今天除非噶玛兰人自己发明自己的拼音法,如用IPA就需遵循IPA的用法才是;比如因纽特人发明自己的因纽特语拼音法,而所写成的"因纽特文"、参见"因纽特语维基百科"(ᐅᐃᑭᐱᑎ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其它各例如:Patxongan(新社部落/被写为(patexongan))、zna(水田/被写为(zena))、piddan(每天/被写为(pidedan))、zpu(鞋子/被写为(zepu))、t-m-uluz(派遣/被写为(temuluz))、ssen(冷/被写为(sesen))、spaw(祭祀/被写为(sepaw))、t-m-unux(祈求/被写为(temunux))、nngi(好/被写为(nengi))等之词语,建议去掉当介音的元音/e(ə)/。
有时在两个辅音、或则辅音及半元近音之间的介音或连音可以省略。一般在两个辅音中间不需多一个元音,比如/i/或其它的元音、除非两个辅音中间需用一个元音形成构词。当词语在相接辅音(或长辅音)发连音时,在下一个"辅音"插入之前、前一个辅音之气流先停止。而前一个辅音尾会依下一个辅音,进行响度"接续机制"(connecting mechanism)的作用而自发的延伸出一个类如元音之极轻音尾、是属于前一个辅音本身的一部分。故而两个辅音之间是不需再加一个元音当介音(连音)。比如:byabas(芭乐/被写为(biyabas))等之词语,建议去掉当介音(连音)的元音/(i)/。
字词一般都由二音节以上构成,而一般情形一音节含一元音。如:/yau/(有/存在)不能写为/yaw/(因/w/为辅音/半元音/)、/mtiu/(女巫师)不能写为/mtiw/(因/w/为辅音)。有些语词为例外如:biw(庙/闽南语)。字词大抵以辅音结尾。
重音基本上同噶哈巫语或巴宰语一样 、落在"末音节"(倒数第一音节)上,如:bulan(月亮/月份)、q-m-an(吃)。少部分落在其它音节上。
连音(音节重整)类同于欧语一般,当两个词组连续念时、则因前后词组元音及辅音的接合或则音顺而形成语音接续之连音现像。连音基本上以两个音节为一组、由左向右进行。Patazisu melaut tu baqi-bai ni?(你常去探望祖父祖母吗?)里的/patazisu/即为/pataz/与/isu/(代词附加格式)附加后/pataz-isu/之连音。或以一个音节为一组,kitutay taqsian(幼稚园)里的/kitutay/为/kitut/里的/t/和/ay/(连系词)之连音。 Yau-ti ya banged stangi ddan, qawtu-imu t-m-aqsi ni?(台风来了,今天你们需要来上学吗?)句中动貌词/ti/(完成貌)及格位标记/ya/(主格)须连音念为/tiya/。
同音简缩:两个相同语音前后邻接时,基本上会简删为一个。Kawiya-timi, zin-na tu biyat 'nay.(他对那些青蛙说:我们要离开了),其中/Ka-wiya-timi/的/timi/是由/ti/(动貌词/完成)及/imi/(我们/排除式)的同音简缩、不过/kawiya/是由/ka/(了/助词)及/wiya/(离开)的连音。而/zin-na/(他们说/据说)可简缩为/zina/。
音变有(1).元音变换2个“/i/→/é/”与“/u/→/o/”,(2).辅音变化(半元近音)2个“/b/→/f/”、“/x/→/l/”,因辅音音变不具辨意作用故予忽略,(3).过度元音/i/如“/iq/→/iiq/”、“/qi/→/qii/”、“/ix/→/iix/”即/q/与/x/前后与元音/i/之间会产生过渡元音/i/,但是过渡元音/i/为可预测的语音表现故可忽略。
元音/i/及/u/在/q/和/x/之前后会元音变换为“半闭前不圆唇元音/é/”及“半闭后圆唇元音/o/”,即“/i/→/é/”与“/u/→/o/”。比如:baqi(阿公)读为/baqé/,为避免和“中央元音/e/”混淆可用/baqé/表示、/uxu/(头)变音为/oxo/等。书写时亦可写为变音形式。
元音/ai/接名物化后缀/-an/之后会元音变换为“/ay/”。比如:/tzai-an/(古时)音变为/tzay-an/,/sa-tzai-an/(歌曲)音变为/sa-tzay-an/及/pa-sa-tzay-an/(歌手/歌星),/qna-inep-an/(胎盘)音变为/qna-ynep-an/等。书写时需写为变音形式。 而一般的前缀接合词如为/-a-/后接/-i-/亦会变音为/-ay-/,如:/qa-/(将)接/-itis/(害怕)变为/qaytis/。
浊小舌擦音/x(ʀ)/在词尾读为清小舌擦音/χ/,如/iux/(小竹子)或/ixux/(小溪)等会读为/iuχ/或/ixuχ/因/iuχ/或/ixuχ/没有辩义上的问题,故均写为原型/iux/及/ixux/等。 清齿龈边擦音(舌尖边擦音(清))/d/在单词的最后位置念为浊齿龈边擦音/d/。tubid(唇)->(tubid/tubiɮ)。
小舌音/q/及/x/与前高元音/i/之间会再产生过渡元音。如:/qitun(qxitun)/(车子)读为/qiitun/、/usiq/读为/usiiq/,不过因没有辩义上的问题,故均写为原型/qitun/及/usiq/等。
浊双唇擦音/b/置于字尾常被读为清双唇擦音/ɸ/。如:/nawsixab/(前天/前几天)会被读为/nawsixaf/。,不过因没有辩义上的问题,故均写为原型/nawsixab/等。Mawtu-iku nawsixab tazian.(我前几天到这里)。
发音有地区别,如“新社音”与“樟原音”之别。如新社将<部落>发为:/damu/、而樟原发为:/lamu/。<槟榔>在新社音:/dadas/(<槟榔渣>为:/pali/)、樟原音:/lalas/。指示代词人物表示<这>在新社音为:/zau/、樟原音读为:/lau/。指示代词情状表示<这样>新社音为:/nazau/、樟原音读为/nalau/。<海边>新社音为/lazing/、樟原音发为/laling/等之别。 下列为噶玛兰语新社音与樟原音之语音对应关系。
(1). 语音对应关系:
(2). 语音对应关系:
辅音及元音音节表中辅音/*h/为前期、而/*g/、/*f/及/*c/为后期之增音字母。元音/*o/与/*é/为元音变换字母/u→*o/与/i→*é/。
历史原始南岛语(PAN/古南岛语/bixux na ostlo)音变分为PAN音变及对应PAN语音二项分析之。
从音变过程可以观察出语种在时间流程上之演化进程。于噶玛兰语里,原始南岛语音素合并及分裂之演变、而合并音素多于分裂音素。原始南岛语之音素前会加/*/符号。
(1).原始南岛语音素合并音素为:
(2).原始南岛语音素分裂音素为:
噶玛兰语有相当多的复辅音。它与巴赛语均仅为台湾南岛语存有长辅音(长子音/双子音)音素之语种(Blust 2009:642)。长辅音在北菲律宾语族(Northern Philippine languages(英语:Northern Philippine languages))中倒是常见之音素,不过除了"林倥纳达比克尔语"(Rinconada Bikol(英语:Rinconada Bikol language))之外,并不存在于中菲律宾语族(Central Philippine languages(英语:Central Philippine languages))(Blust 2009:220)。
以下列出噶玛兰语(新社音)、原始南岛语(PAN//古南岛语)之语音对应关系。
(1). 语音对应关系:
(2). 语音对应关系:
本诗篇(Sam)源自旧约圣经诗篇第23章第1节至6节(Qna-'zann ay Sikawman, Sam 23:1-6)。 内文第1人称代词复数之译写主要采用包含式(clus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