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和暴力

✍ dations ◷ 2025-05-18 04:43:24 #Pages using sidebar with the child parameter,基督教与暴力,基督教伦理,基督教相关争议

基督教与暴力的关系是一个争议性话题,因为虽然基督教教义中宣扬和平、爱与同情,但另一方面部分教义也被用来将使用暴力合理化。和平、同情和对他人的慈善与宽容过失是基督教教义中重要的核心元素。然而,历史上许多对异教徒、教会异端、宗教罪人与外敌的暴力行为,部分人士都曾引用某些特定段落的旧约、新约和基督教神学,来进行合理化。自早期教会教父时代开始,对于何时使用暴力才是具备合理性的这个问题,在基督教会中就不断进行辩论。这些辩论进而引出了诸如正义战争的概念。

在书籍一封到基督教国家的信(英语: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中,宗教评论家山姆·哈里斯分析了宗教造成暴力行为的原因。

威廉·海特迈尔(Wilhelm Heitmeyer)与约翰·海根(John Hagan)认为,在历史上与基督教相连结的暴力行为中,以宗教裁判所,十字军,法国宗教战争以及反犹太主义等最为著名。

荷兰神经科学家迪克·斯瓦伯(荷兰语:Dick Swaab)认为,基督教如同其他宗教一样,有人道慈善的一面,但也应该对许多暴力作为负责。

公元1231年天主教教宗格里高利九世决意,由多明我会设立的宗教法庭。此法庭是负责侦查、审判和裁决天主教会认为是异端的法庭,曾监禁和处死异见分子。

猎巫是原指搜捕女巫与巫师或施行巫术的证据将被指控的人带上宗教审判法庭。从十二世纪开始,到十六世纪是最高峰的时期。当时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等)已经传入欧洲将近一千年,并且几乎成为欧洲的唯一宗教。源自于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巫术的害怕导致猎杀女巫,而法兰西英雌圣女贞德也曾被诬为女巫。在高峰的时代,猎巫审判是于世俗法院审判。

同态复仇(拉丁语:lex talionis)理念在《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所谓《旧约》中频繁出现,这种复仇法是指被伤害者应以同样的伤害对待施加伤害者。

耶稣会会士Ian Guthridge博士援引了旧约中的大量的种族灭绝事例表示:319-320:

圣经中也包含只能称之为"圣经屠杀"的恐怖描述。为了保证被拣选者远离异教和原著民习俗的影响,当上帝命令被拣选者征服应许之地的时候置目标城市于其屠城令下:每个男人、女人和儿童当被屠于剑下。

在《申命记》,特别是第十三章中,对于此类行为的灭绝程度有如下描述:以色列人被命令“不要留下任何活口...彻底毁灭他们”.这使得大量学者认为这种无差别灭杀行为属于种族灭绝。

Niels Peter Lemche认为欧洲19世纪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是基于旧约中对征服和灭族的叙述 Arthur Grenke认为申命记中表述的战争观助长了对美洲土著和欧洲犹太人的灭绝。

《马太福音》中,耶稣教导:

你们听过有这样的教训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是我告诉你们,不可向欺负你们的人报复。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让他打吧!⋯⋯要爱你们的仇敌,为迫害你们的祷告。

这被广泛认为是反律法论观点,是对旧约教义的批评。对此希波的奥古斯丁在其著作《反福斯图斯》(Contra Faustum Book XIX)中有所讨论,认为这是希伯来律法的终结。

正义战争理论是一种源自罗马哲学和天主教的军事道德学说。其研修者包括道德神学家、伦理学家和国际政策制定者,他们认为冲突可以且应当遵循某种哲学上、宗教上或政治上的准则。

正义战争理论者结合了对战争在道德上的深恶痛绝和对战争在某些时候的必要性的接受。正义战争的传统准则使得道德的可行性成为决定是否诉诸武力的考量的一部分。正义战争理论试图“区分有组织的军事行为的正义和非正义性”和“设想通过更加人道、有限地使用武力最终达到建立持久和平和公正的目的”。

战争的正义性这一概念最早可追述至西塞罗,然而自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起成为基督教中世纪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据贾德·戴蒙,奥古斯丁对于基督教关于什么是正义战争的思想界定和如何调和基督教关于和平的教导和特定情况下的战争的必要性之间的矛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家Roland Bainton将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前的早期基督教教会描述为和平主义者,终止于君士坦丁大帝对于教权的介入。

在基督教最初的几个世纪,很多基督徒拒绝加入军事战斗。三世纪,奥利振写道“基督徒不能杀死他们的敌人。”克莱曼特 (亚历山大城)写道“首先,基督徒不得使用暴力修正别人。”

有一些现代和平教会和耶和华见证人将反暴力包括良心拒服兵役作为他们的信仰基础。

在20世纪,马丁路德金将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引入到其浸礼者的神学和政治观。

在二十一世纪, 基督教女权主义者敦促教会关注并反思教会中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基督教神学家指出基督教有着很强的反暴力教义和历史渊源,特别是在耶稣的山上宝训中的非暴力和“爱你的敌人”的教导。例如Weaver断言耶稣的和平主义“保存在正义战争的教义中,在教义中所有战争甚至偶尔必要的邪恶均被视为罪;也同样保存在反战的僧侣和神职人员和一贯的基督教和平主义传统中”。

基督教神学家大卫·本特利·哈特教授认为基督教与各种宗教及无神论者相同,都有暴力历史,但无神论者杀戮记录更多。

相关

  • 鹿蹄草鹿蹄草(学名:Pyrola calliantha)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下的一个种。
  • 深度撞击号深度撞击号(英语:Deep Impact)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设计用于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的成分。探测器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同年7月3日释放撞击器,并于2005年7月4日0
  • 罗伯特·温伯格罗伯特·阿伦·温伯格(英语:Robert Allan Weinberg,1942年11月11日-),美国癌症学家。1969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尔·K·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教授(Daniel
  • 亨利·诺利斯·罗素亨利·诺利斯·罗素(英语:Henry Norris Russell,1877年10月25日-1957年2月18日),美国天文学家。1913年他发表了关于恒星的亮度、颜色和光谱之间的统计关系,这个结果与丹麦天文学家
  • 工业大臣加拿大工业部(英语:Industry Canada、法语:Industrie Canada)是加拿大政府部门之一,负责区域经济发展、投资与创新/研发。工业部在全国各地共有6,104名全职职员。工业部负责的机
  • 平方公里阵平方千米阵(英语:Square Kilometre Array,缩写为SKA)是计划中的下一代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工作在0.10–30GHz的波段,有效接收面积可以达到大约1平方公里,灵敏度将比目前世界上最大
  • 电子伏特电子伏特(英语:electron volt),简称电子伏,符号为eV,为能量单位。代表一带电量为1.602 176 634 x 10−19库仑的电子 在真空中通过 1 伏特电位差所产生的动能。电子伏与SI制的能量
  • 孽龙洞义龙洞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清溪,又称“孽龙洞”,是形成于1.8亿年前的天然溶洞,洞长4200余米,旧称孽龙洞,洞内怪石、清风、流泉、飞瀑,被称为洞中“四绝,高九米,宽七米,被地质和园
  • 四象四象在中国一为代表东西南北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一为《易经》中的“少阳、少阴、太阳、太阴”。四象时常被运用于战场上的军列,成为打仗时的保护神。后来,四灵被人们
  • 南瀛天文馆南瀛天文馆是位于台南市大内区的天文教育馆,原为台南县政府以天文推广教育为主要目的而设立的“南瀛天文教育园区”,2010年县市合并时改名为“南瀛天文馆”,也和位于北区的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