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母

✍ dations ◷ 2025-11-28 20:26:14 #道母
道母信仰又称“母道教”(越南语:Đạo Mẫu),是越南特有的民间信仰。其根源自于中国道教,属于道教在越南发展衍生的一个分支。道母信仰原自早期道教来自黄巾之乱时期的五斗米道,其中一部窜逃至交州(即越南北部)。从而发展出相应的基于早期道教信仰的越南本土宗教信仰。因此,越南的道教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性,也不具有道教经典与相应宗教规则,而更像是一个民间信仰。柳杏圣母(又称“柳杏公主”、“崇山圣母”、“云葛神人”)出生于后黎·天佑元年,黎太公家,因此其真实身份可能是后黎皇族成员。时黎太公妻难产后诞下因跌失玉剑而降凡人的玉皇大帝次女。十八岁时与桃郎成亲,后却思返天而被罚回人间降于清化镇石城庸葛社。随后与其侍婢桂娘、维娘化作世间百态已感化世人以减罚责终返天,并留下二侍婢在人间与之联系。传入越南的道教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今日我们所说的道教,而是早期道教的一种之一(即五斗米道)。故而严格来说“母道教”并不是正统道教的一部分,而仅是生根于越南的基于早期道教形式的衍生宗教。道母信仰主要流行于越南长期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北部。但随着上世纪越南战争影响而移民海外的越南母道信仰也随之而扩散,但主要信仰人群仍为越南北部诸省。母道教的多称府、殿、祠。重要的有位于河内的云府、顺美祠、安寿祠等,其中皆供奉有柳杏圣母。而建于各地府、殿、祠多为子孙庙,由庙主家族承袭。位于越南云葛社建有圣母祠,从后黎开始到阮朝皆受奉祠。

相关

  • 头孢克洛头孢克洛(英语:Cefaclor),商品名如希克劳,是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用来治疗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症状如肺炎,化学名(6R,7R)-7--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辛-2-烯-2-甲酸,化学式C15H14
  • 蛋白质A蛋白质A(英语:Protein 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上发现的一种表面蛋白,大小约为42 kDa。该蛋白由 spa 基因转译而成,并由DNA的拓朴结构、包内渗透压,以及一个名为ArlS-ArlR的双单元
  • 比约恩·易卜生比约恩·易卜生(丹麦语:Bjørn Aage Ibsen;1915年8月30日-2007年8月7日)是一名丹麦籍医学家。比约恩·易卜生是重症医学的创始人,他首先提出重症监护室的构想并将之付诸实践。比约
  • Visceral pleura脏胸膜(英语:Visceral pleura)覆盖于肺表面,并深入至叶间裂内的一层胸膜,叫做脏胸膜。脏胸膜与肺实质连接紧密,所以又称其肺胸膜。
  • 勒内·列奥米尔勒内-安托万·费尔绍·德·列奥米尔(René-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1683年2月28日-1757年10月17日),又译雷奥米尔,法国科学家,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有成就,尤其是昆虫的研究。
  • 褐铁矿褐铁矿(Limonite)是一种常见的铁矿,常形成于铁矿床的氧化带中,多以次生矿形态存在。也经常因沉积作用生成于河床、海床、沼泽中。不会形成晶体结构,通常为结核状、乳状、土块状出
  • 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一哲学沉思集》(副标题为其中论证上帝的存在和灵魂的不灭)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儿所著的一本哲学论文选集,以拉丁语首次出版于1641年。由吕纳公爵(Duc de Luynes)翻译的法
  • 巴特那巴特那(Paṭnā,印地语:पटना,旁遮普语:ਪਟਨਾ),又译帕特纳,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隶属于巴特那县,古称华氏城,2001年人口1,376,950,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外交家麦
  • 西哈特福西哈特福德(英语:West Hartford)是一个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县的城镇。西哈特福德的座标为41°46′04″N 72°45′14″W / 41.76778°N 72.75389°W / 41.76778; -72.753
  • 细胞焦亡细胞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是生物体的一种天然免疫反应。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释放大量的促炎症因子进而激发其他免疫细胞抵抗感染并导致组织炎症。细胞焦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