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斯堪地纳维亚
✍ dations ◷ 2025-09-06 11:29:49 #斯堪地纳维亚
丹麦 挪威 瑞典有时包括: 芬兰 冰岛 法罗群岛 奥兰
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地区:斯堪的纳维亚(丹麦语、瑞典语:Skandinavien,挪威语:Skandinavia,萨米语:Skadesi-suolu、冰岛语:Skandinavía),又译斯堪地那维亚,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则包含丹麦。这些国家互相视对方属于斯堪的纳维亚,虽然政治上彼此独立,但共同的称谓显示了其文化、语言和历史有深厚的渊源。芬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等北欧国家因其与丹麦、挪威和瑞典相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时也被视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有时这些对斯堪的纳维亚的不同理解可能会引起不满,“北欧国家”(Nordics)才是对北欧五个国家的合宜统称。斯堪的纳维亚原本是指丹麦的斯科讷地区(今属于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和“斯堪的纳维亚人”这两个词的现代用法是于18世纪末期才被早期的泛斯堪的纳维亚运动引入的。大部分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是早期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南部的北日耳曼人之后裔,并使用由日耳曼语演变而来的古诺斯语。冰岛人和法罗人很大程度上是诺尔斯人的后裔,并经常被视为斯堪的纳维亚人。 芬兰则以芬兰人为主,并有大约5%的芬兰瑞典族。一小部分的萨米人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极北部。丹麦语、挪威语和瑞典语形成了方言连续体,且都属于斯堪的纳维亚语支,这三个语言的使用者之间都能相互理解。法罗语和冰岛语有时则被视为海洋斯堪的纳维亚语,并且只能和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使用者有限地交流。芬兰语和梅安语非常相似,而这两者与萨米语则有较明显的差异,但这些语言都与斯堪的纳维亚语支完全无关。除此之外,德语、意第绪语和罗姆语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少数语言。斯堪的纳维亚的字源被认为与瑞典旧省之一斯科讷相同,都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合成词“Skaðin-awjō”,但两词来源的说法不一。最早出现此名称,系见于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著作《博物志》。“Skaðan”可解释为“危险”为“危害”,“awjō”则可释义为“水上土地”或“岛屿”。另有说法与北欧神话人物丝卡蒂有关。大部分丹麦语、瑞典语和挪威语的方言是大致互通的,斯堪的纳维亚人能够理解彼此的标准语言。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属芬兰-乌戈尔语系,与斯堪的纳维亚的语言(丹麦语、瑞典语和挪威语)不同,比较接近匈牙利语。斯堪的纳维亚一词现代的用法源自19世纪中叶的“斯堪的纳维亚政治运动”。该运动于瑞-挪王国和丹麦与普鲁士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之间爆发的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1848年-1850年)与及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1864年)期间最为活跃。瑞-挪王国最初投入了相当大的军力支援丹麦,但瑞典议会其后拒绝向国王提供军力,斯堪的纳维亚政治运动无疾而终。当时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提倡把丹麦、瑞典和挪威统一成一个王国。这个提议的起因是19世纪初,受到拿破仑战争所引发的动荡影响所造成的分裂:瑞典的东部地区在1809年变成俄罗斯芬兰大公国,而打从1387年与丹麦联合的挪威则是在1814年独立,虽然它很快又被迫与瑞典成为君合。芬兰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意味着它不可能与北欧诸国在政治上结盟。所以“斯堪的纳维亚”一词在地理上包括瑞典、挪威和芬兰的一部分,但政治上“斯堪的纳维亚”还包括丹麦。政治上来说,瑞典与挪威以共主邦联的形式被同一个王室统治。丹麦的附属地包括大西洋上的冰岛,法罗群岛和格陵兰(虽然历史上来说,格陵兰属于挪威,但是根据基尔条约,它一直由丹麦治理。)瑞典-挪威王国在第一次战争中支援丹麦。不过,当瑞典-挪威王国其后拒绝军事支援丹麦去并吞丹麦裔的石勒苏益格公国,统一斯堪的纳维亚的政治运动便宣告结束。石勒苏益格公国与德裔的荷尔斯泰因公国与丹麦属于同一个共主邦联。接着,1864年,丹麦与受到奥地利帝国支持的普鲁士帝国之间发生了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战争期间很短但是损失很大。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被普鲁士征服。当普鲁士打赢普法战争后,它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改写了波罗的海的势力平衡。虽然斯堪的纳维亚的大一统始终不能实现,早于1873年斯堪的纳维亚金融联盟正式成立,克朗成为共同货币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斯堪的纳维亚的合作关系包括了独立的芬兰,从1944年开始还包括了冰岛。1952年北欧理事会成立,斯堪的纳维亚一词的政治含义则被“北欧国家”取代。
相关
- 鼻梁鼻,又称鼻子,是陆上动物呼吸的器官,属呼吸系统一部分,也是许多哺乳类动物感应嗅觉的器官。鼻一般在动物的头部,可能是隆起,鼻对体外的开口叫作鼻孔,鼻孔让空气进入鼻腔内,两孔气流速
- 模糊规则模糊规则的形式为:if x is A then y is B 其中A和B为由论域X和Y上的模糊集合定义的语言值。“x is A”称为前提,“y is B”称为结论。以上模糊规则可以简写为A → B。本质上模
- 激微波激微波(英语:MASER),音译为激微波,义译为激微波或微波激射器,是受激放大微波辐射(英语: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头字母。它指通过受激辐射放
- 否定推得肯定否定前提推得肯定结论(affirmative conclusion from a negative premise)是一种形式谬误,是因三段论中有前提为否定,而结论为肯定,导致论证无效。例句:推理规则:例句分析结果:有效性
- 莱姆斯特莱姆斯特(Leominster i/ˈlɛmstər/ LEM-stər),或译莱明斯特,是英格兰赫里福德郡的一个集镇,是该郡最大的一个镇,位于勒格河(River Lugg)和肯沃特河(River Kenwater)交汇处,南距赫里
- 妒忌妒忌又称忌妒、嫉妒,是一种人与人关系性的体现;是人的一种情感表现。由于怨恨且察觉他人享有之利益,并欲将其占为己有,因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与心理状态.。一般让人感受到的是难受
- 拉美西斯二世妮菲塔莉(奈非尔塔莉),伊塞诺费特(英语:Isetnofret),玛特妮斐鲁丽,梅利塔蒙(英语:Meritamen),宾塔娜特(英语:Bintanath),荷努特美拉(英语:Henutmire),拉美西斯二世或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 II,约
- 北河沿大街坐标:39°55′28″N 116°24′22″E / 39.9244218°N 116.4062017°E / 39.9244218; 116.4062017北河沿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大街。北河沿大街北起地安门东
- 函可案函可案发生于顺治四年(1647年)的清朝第一起文字狱。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四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原是明朝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因藏有“逆书”《再变记》而遭到满洲大将巴山、张
- 查嗣庭试题案查嗣庭(17世纪-1727年),字润木,号横浦,浙江海宁袁花人。查嗣庭为查慎行之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由隆科多荐举,授内阁学士,又受蔡珽荐举,兼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