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疗法

✍ dations ◷ 2025-01-22 23:50:28 #蓝光疗法
光照治疗或光线治疗(英语:Light Therapy 或 Phototherapy)指的是日光或是以特定波长的光(例如:激光光)为光源来做治疗,本篇主要介绍以紫外线(UV)为光源的治疗方式。所谓UV是指光波长在约200~400nm范围,其中又分UVA、UVB、UVC等不同波段。公元前约3000年,古埃及人第一个发现太阳光照对人体有好处。公元前460-375年至公元403年,古希腊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利用太阳光治疗水肿以及腹部和肾脏的疾病。直到西元四世纪的奥芮培锡阿斯(Oribasius)仍有着用太阳光治疗疾病的记载。 中古世纪(西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时为光照治疗的黑暗期,由于此时人们认为白色的肌肤是美丽和财富的象征,皮肤黑则是低贱的象征,所以在此时几乎没有人会想要曝晒太阳,也就无法让光治疗的演进更进一步。1672年时,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可见光的光谱,之后过没多久紫外线也在18世纪的早期被发现。1895年时,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芬森利用碳弧光源(carbon arc source)制造的紫外光来治疗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寻常狼疮是种被结核杆菌感染的皮肤疾病,会造成皮肤的溃疡,而尼尔斯·芬森因为他的发现成为紫外线治疗之父,并且在1903年获颁诺贝尔奖。1923年,哥可曼(Goeckerman)设计出一个配方-人造宽带紫外线(broadband UVB)加上焦油,来治疗干癣。 1953年,Ingram结合葱酚蜡(diphenol)和人造宽带紫外线做为另一种治疗皮肤疾病的配方。从此时开始,UVB紫外线已经被发现在治疗许多皮肤疾病都有功效。到了1976年,Parish与Jaenicke发现干癣在一个动态的光谱以313奈米波长的窄带(narrowband)人工紫外线来治疗很有效。后来Van Weelden证实临床上窄带的紫外线是可以应用的。之后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地运用窄带紫外线在许多皮肤疾病上。 1992年,UVA1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异位性皮肤炎。同时也证实在治疗色素性荨麻疹、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和硬皮症都有效果。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提出照光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唐朝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一提到:“宜时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天和暖无风之时,另母将而于日中嬉戏。数令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医生就已经发现阳光对于预防疾病的功效。然而,当时仍未有文献记载利用照光直接治疗疾病的作用。一直到了近年,约1970年时,中药渐渐和西医合并,著名的例子就是利用白芷加上照黑光(紫外光)可以用来治疗干癣。。由于白芷是一种光敏性活性物质,且对于人体的淋巴球DNA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治疗干癣的机转可能是抑制干癣表皮细胞的DNA合成。和西医常用的methoxsalen(8-MOP)做比较,发觉并无效果上的差异,且副作用较少。最近也发现白芷加上照黑光的治疗方式,也能用于治疗白癜风。台湾的皮肤科学,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当时在台北医院(即现在的台大医院)成立了台湾第一个以看皮肤疾病为主的部门。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台湾皮肤科学的发展大抵是跟随着日本的脚步,而当时发展的重点摆在皮肤感染症,特别是霉菌感染-由于台湾处于亚热带地区的关系。自1990年代以来,台湾皮肤研究的发展有五个主要的主题,分别为慢性砷中毒、白斑、基底细胞癌、异位性皮肤炎、与药物造成的水泡症。随着近年有越来越多新血的注入(台湾皮肤科医学会每年会培养出30~35个皮肤专科医师),加上国内外的交流愈渐频繁,渐渐地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多元-光照治疗自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 自2000年来,台湾各地已有越来越多报告支持光照疗法对于皮肤疾病的帮助,包括用蓝光治疗青春痘, 以窄频UVB治疗白斑, 、以及使用光动力疗法治疗癌症。新生儿黄疸大约在婴儿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出现,第四天达到最高顶点。接下来指数会慢慢下降,约七至十天即渐渐消退。在此范围之外的病理性黄疸,可用波长约425-457nm蓝光密集照光,尽可能地照射到新生儿的全部皮肤表面。(注:此光线与一般家用灯管的波长不一样,因此在家自行照日光灯效果不佳)关于光照疗法在精神疾患的运用,目前正不断累积当中。其中被报导过最多的,莫过于对季节性忧郁症以及一般忧郁症的影响。光照治疗同时也是美国睡眠医学会在治疗失眠问题的治疗准则中的推荐疗法之一。而在大部分精神医学教科书中,光照疗法也被列为治疗季节性忧郁症的首选疗法。在此相关领域,台湾最早在2003年由现任台北荣总精神部主任的苏东平医师自美国引进,目前已有10家以上医学中心及医院精神部(如台北荣总,振兴医院,花莲慈济医院)采用光照疗法治疗忧郁症及失眠病患。光照治疗指的是以紫外光为光源的治疗方式。紫外光是指光波长在约200~400nm范围。其中又分UVA、UVB、UVC等不同波段。不同的光波长会影响到不同的皮肤深度。例如,虽然整体来说UVB光谱蕴含的总能量大于UVA,但因为UVB的波长较短,所以能照射到的皮肤深度较浅。因此UVB主要影响表皮层的细胞,例如角质细胞(keratinocyte)和兰氏细胞;然而,UVA除了影响到表皮层的细胞,更会深入涵盖真皮,影响到纤维母细胞、真皮树突细胞(dermal dendritic cell)、内皮细胞、T淋巴球、肥大细胞和粒细胞光照要有疗效必须要先考虑吸收,而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最大吸收波长(absorption maxima),例如去氧核糖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0nm;紫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00到410nm 。但是,考虑到波长若越长长的则穿越皮肤的深度越深,而且吸收光线的物质浓度不一,在实际生物体上,最大吸收波长会和上表测的不一样。通常在实际生物体上,最大吸收波长都会比理论的最大吸收波长再长一点。光照治疗在机制上有很多层面,例如透过产生去氧核糖核酸的光照产物来抑制细胞分裂增殖。不过,在大多数疾病中,光照治疗扮演的角色最重要的是它在免疫抑制调节上的作用。而在免疫调节抑制中,主要又可分成三大部分:T淋巴球很容易因光照治疗而启动细胞凋亡机制。因此对于很多T淋巴球引导的皮肤疾病,例如异位性皮肤炎、干癣等,光照治疗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光照治疗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仍未研究透彻,以下主要就UVB造成的光照免疫抑制(photoimmunosuppression)进行讨论。另外,UVB也会引发免疫耐受(tolerance),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和UVB对T抑制细胞(T-suppressor cell)有关。

相关

  • 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麻醉剂麻醉药(英语:anesthetic、或anaesthetic)是一种麻醉学所用的麻醉药品,可暂时、可逆性的使人丧失知觉。麻醉药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导致可逆的意识丧失;局部麻醉药导致身体的有限
  •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古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是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交叉科学。既是生命科学中唯一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时间尺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
  • 咳嗽药止咳药是指治疗咳嗽的药品,通常为片状(亦有含化的)、溶液和混悬液。部分止咳水含有可待因或麻黄碱,过量服用会使人产生欣快感,故被滥用者称为摇头水),泛指用于止咳的所有药水,包括医
  • 杀外寄生虫药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发炎性肠道疾病(英语: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简称IBD)是一组特定的肠道慢性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分为克罗恩病
  •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变脊椎关节病变(英语:spondyloarthropathy,缩写为 SpA)泛指任何影响脊椎关节的关节病变,它是一大类疾病的集合总称,而非单一个特定疾病。脊椎病变则是脊椎骨本身的问题,两者并不相同
  • 驯化物种驯化(英语:Domestication)是指一种生物的成长与生殖逐渐受另一种生物利用与掌控的过程,例如人类栽培各种农作物、畜牧,以及切叶蚁驯养真菌。人类驯化动植物的目的主要包括作为食
  • 适应度适应度(英语:Fitness),又可称适存度或生殖成就,是生物学,特别是群体遗传学、数理生物学中用来描述拥有某一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繁殖上的成功率或能力。假如带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拥
  • 忧郁忧郁(英语:Melancholia,或英语:lugubriousness),一种情绪与心理状态,指一个人呈现哀伤、心情低落的状况,绝望与沮丧为其特色。这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之一,但是强烈而长久持续的忧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