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蜱目

✍ dations ◷ 2024-07-05 08:50:44 #真蜱目
蜱(拼音:pí,注音:ㄆㄧˊ,音同“皮”),又名蜱虫、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蜱还会带来传染病,如莱姆病、Q热、科罗拉多蜱热(Colorado tick fever)、兔热病(Tularemia)、蜱传回归热(relapsing fever)、巴贝西虫病(Babesiosis)、埃里希氏体病(Ehrlichiosis)、蜱媒脑炎(Tick-borne meningoencephalitis)、牛无形体病(Anaplasmosis)、犬黄疸病(Jaundice)等。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所感染。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防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蜱是吸血的寄生动物,常活跃于长长的草丛中,等候宿主经过,趁机紧贴宿主身上。它把螯肢和喂食管插入宿主的皮肤,以紧扣宿主身上。喂食管表面布满了倒齿,以当锚来用。未成年的蜱也会袭击马匹、牛只、麋鹿、狮子和其他哺乳动物,导致贫血、瘫痪、被传染疾病(Q热、莱姆病、猩红热、立克次体类病原体所传染的疾病等),甚至死亡。这种虫害难以检测,除非已经寄居了数千只蜱虫,但已经难以消除。温度改变,日照长短也影响蜱虫会否寻找新的宿主。蜱虫能够感应到附近的宿主所释放的热能或者呼气时的二氧化碳。当它们吃饱了,便会离开,但一般需要数日后才发生。有些情况蜱虫会寄居更长时间以便继续吸血。虽然蜱虫要天气温暖才比较活跃,但随时都有能力袭击任何宿主。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雌蜱受精吸血后产卵,硬蜱一生产卵一次,饱血后在4~40天内全部产出,可产数百至数千个,因种而异。软蜱一生可产卵多次,一次产卵50~200个,总数可达千个。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会侵袭人类。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波斯锐缘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如大别山区见于牛身上的牛虱。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蜱类寻觅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墙壁、木柱寻觅宿主。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宿主的活动,特别是候鸟的季节迁移,对蜱类的散播起着重要作用。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可影响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在温暖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动,如全沟硬蜱成虫活动期在4~8月,高峰在5~6月初,幼虫和若虫的活动季节较长,从早春4月持续至9~10月间,一般有两个高峰,主峰常在6~7月,次峰约在8~9月间。在炎热地区有些种类在秋、冬、春季活动,如残缘璃眼蜱。软蜱因多在宿主洞巢内,故终年都可活动。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硬蜱可在动物的洞穴、土块、枯枝落叶层中或宿主体上越冬。软蜱主要在宿主住处附近越冬。越冬虫期因种类而异。有的各虫期均可越冬,如硬蜱属中的多数种类;有的以成虫越冬,如革蜱属中的所有种类;有的以若虫和成虫越冬,如血蜱属和软蜱中的一些种;有的以若虫越冬,如残缘璃眼蜱;有的以幼虫越冬,如微小牛蜱。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毫米;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毫米。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分。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Ixodidae);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Argasidae)。根据2011年的资料,全世界已发现的有接近900种,计硬蜱科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基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气门板小,位于基节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两性特征不显著。肛门位于体中部或稍后,有些软蜱尚有肛前沟和肛后中沟及肛后横沟,分别位于肛门的前后方。各基节都无距刺,跗节虽有爪,但无爪垫。成虫及若虫足基节Ⅰ~Ⅱ之间有基节腺的开口。基节腺液的分泌,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时,病原体也随基节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伤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钝缘蜱属的一些种类。

相关

  • 糖萼糖萼(也称为细胞外基质)是糖蛋白和糖脂覆盖物,其围绕在一些细菌,上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细胞膜上。大多数动物上皮细胞在其质膜的外表面上具有类似绒毛的涂层。 该涂层由几种膜糖
  • 硬脊膜外麻醉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epidural analgesia/epidural anaesthesial)是局部麻醉的一种。透过导管,将药物注射在硬脊膜外间隙。注射药物阻隔附近脊髓神经传送讯息,从而可以使到
  • 杜克大学杜克大学(英语:Duk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一所私立男女合校研究型大学。杜克大学为美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有“南方哈佛”之称(盖因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
  • 粪化石粪化石(coprolite),也称粪石、粪团,是指石化了的动物的排泄物,通常是指脊椎动物。属于遗迹化石的一种。粪化石最早由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巴克兰于1829年进行了描述。粪化石通常
  • 篮氏贾第鞭毛虫Lamblia intestinalisGiardia duodenalis蓝氏贾第鞭毛虫(学名:Giardia lamblia)又称蓝布尔吉亚尔氏鞭毛虫、梨形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属于鞭毛虫纲,主要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腹痛
  • 法厄安德鲁·扎卡里·法厄(英语:Andrew Zachary Fire,1959年4月27日-)生于加利福尼亚,美国医学家,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2006年因与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克雷格·梅
  • 海门斯柯奈尔‧海门斯 (法语:Corneille Jean François Heymans,1892年-1968年),比利时医学家,因发现了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调节呼吸的作用,于1939年获得193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归正宗归正宗(英语:Reformed church)也称加尔文宗、更正宗、改革宗,是基督新教的宗派之一。狭义的归正宗(Continental Reformed church)即欧洲的加尔文主义教会,广义的归正宗(Reformed chu
  • 楚加奇楚加奇国家森林(英语:Chugach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的一处国家森林,1907年7月23日建立,位处阿拉斯加州,占地面积6,908,540英亩(27,957.9平方千米),是美国境内第二大国家森林,最近的
  • 七里香七里香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