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恒变形虫
✍ dations ◷ 2025-02-23 14:26:34 #无恒变形虫
无恒变形虫(学名:Polychaos dubium),又称无恒多卓变虫,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变形虫,其基因组由多达6700亿碱基对组成,是已知生物中基因组最庞大者,惟此测量结果目前有所争议。无恒变形虫最早于1916年由美国生物学家阿萨·阿图·沙弗(德语:Asa Arthur Schaeffer)描述发表,当时被归入变形虫属中,名为Amoeba dubia,1926年沙弗认为本种与该属其他物种有所差异,而将其同属的囊多卓变虫一起归入新属多卓变虫属(Polychaos),并以本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无恒变形虫细胞质中的结晶呈双锥体状或平盘状,不具有胞内体,内质(英语:endoplasm)与外质(英语:Ectoplasm (cell biology))均为澄清,细胞核为椭球状。通常具有多个伪足(polypodal),平均为12个,不过快速移动时可能只剩下一个。无恒变形虫具有已知生物中最庞大的基因组,共有多达6700亿碱基对(670 Gbp),人类基因组大小的200倍。与衣笠草(1490亿对基因组)与石花肺鱼(1490亿对基因组)同为基因组大小最大的生物。不过有学者指出无恒变形虫基因组大小为1960年代以生化技术测定,并非以现代分子技术测得,可能受细胞质中的其他DNA影响,故应谨慎判读。变形虫属的大变形虫(英语:Amoeba proteus)(Amoeba proteus)基因组大小过去即被认为有多达3000亿碱基对,但以分子技术测定后发现仅有约400亿碱基对。无恒变形虫生长于淡水中,以藻类为食,在北美洲、欧洲与中国皆有发现。
相关
- 民间疗法民间疗法,大部分是一些没有精密科学依据,但又在民间传说中,号称具有特定成效的治病方式。又称偏方。民间疗法的一个特色是只能问相信不相信,但不能证明真实不真实。民间疗法的内
- 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在绝大多数实验中都会使用到,材质为玻璃或者耐热玻璃,也有用塑料制成的。烧杯呈圆柱形,上方敞口且具有翻边,便于夹持,并且具有散发热量和增加机械
- 柱头柱头(英语:stigma)位于花的心皮(或多个心皮愈合)的顶端,以花柱连接子房。传粉时花粉落到柱头上,并萌发出花粉管以到达胚珠。柱头通常具有粘性,并演化出各种不同有利于接受花粉的形式
- 寒地走灯藓寒地走灯藓(学名:Plagiomnium affine),又名近缘走灯藓,为提灯藓科走灯藓属下的一个种。
- 魔法魔法,是一种在现实中尚未经过证实的,催动并控制能量的方法,大多牵涉具神秘色彩的力量或是行为。广义而言的魔法(包括下文所提及的仙术、妖术等)多为依附在特定信仰体系之下,为信仰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9/subH壬烷是化学式为CH3(CH2)7CH3的烷烃。由壬烷衍生出的取代基称为“壬基”,相应的环烷烃则为环壬烷。壬烷总共有55个异构体,若不计对映异构,则为35个。
- 辛西娅辛西娅(Synthia,意译“人造儿”)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诞生于2010年,由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制造。研究共进行15年,耗资4000万美元。
- 保罗·寇恩保罗·约瑟夫·寇恩(英语:Paul Joseph Cohen,1934年4月2日-2007年3月23日) ,美国数学家,他证明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加上选择公理 (ZFC) 不能反驳连续统假设 (CH) 的否命题,而ZF
- 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英语:Xanthine oxidase,缩写为XO,EC 1.17.3.2)是催化次黄嘌呤氧化为黄嘌呤并可继续催化黄嘌呤被氧化为尿酸的酶。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黄嘌呤氧化酶在嘌呤的
-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亦称日斑)是太阳光球上的临时现象,它们在可见光下呈现比周围区域黑暗的斑点。它们是由高密度的磁性活动抑制了对流的激烈活动造成的,在表面形成温度降低的区域。虽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