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食
✍ dations ◷ 2025-02-23 14:46:54 #和食
日本料理泛指日本的饮食方式,又称日餐、和食(日语:和食/わしょく Washoku ?;此名称更侧重于大和民族的饮食),是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环。“日本料理”在日语解作“日本式烹饪”,但是此词语也在部分地区的现代汉语中用以代表日本菜。日本料理是日本人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和习惯,这是因为东西方食材交融所产生的冲击,虽然日本原本食材就足够丰富了、但是日本还是喜欢不断把新的外国料理加入本国特色融合成日本专属的美味菜肴。另外,日本人是在东亚国家中、是对摆盘最重视考究的,杯盘式样融合樱花、枫叶、松树、假山、扇子、和纸、正方形漆器盒子等被称为‘日本风物诗’的器具而营造出充满日本风格的美感;另外日本料理的器具也有很多中国唐朝、宋朝、元朝的制作工艺,很多在中国本土被淘汰了、却在日本保存了下来;因此,和食也因而被称为“眼睛的料理”、因为看上去太美所以吃掉都感觉可惜之意。和食在2013年12月4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列岛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开始出现以水稻为主的农业,进入农耕时代。这个时期的日本人由于学会了种稻、饲养牲畜,所以开始将主副食分开,此外也学会了酿酒和在食物中添加佐料,奠定日本菜的基础。奈良时代,日本社会的上层贵族开始与中国有文化交流,中国的伙食文化和宴席制度被引进日本。由于当时佛教已传入日本,日本开始禁吃肉食,做菜基本不用油,生活非常简朴。直到室町时代,佛教襌宗和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诞生了怀石料理。在这一时期,欧洲油炸类的菜肴也开始传入日本,成为了之后的天妇罗。其后佛教的影响加大,佛家的“自然、平和”元素融入了日本文化,也渗透到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江户时代是日本料理形成的重要阶段,平民贵族宴会增加,促进了日本饮食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本膳、卓袱、会席、怀石四大料理,加上新近而富有历史渊源的精进料理,这五大料理构成了日本料理的基础,随后发展演变成今天的日本料理,存在于当今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本料理中较有特色的代表包括寿司、刺身、清酒、便当、纳豆、天妇罗、章鱼烧、竹轮、荞麦面、牛丼、拉面、乌冬面,以及摆设得非常精致的怀石料理等。传统的日本料理以米饭为主食,然后配上鱼、肉、蔬菜或酱菜等其他菜肴和汤。此外也有改良自东南亚、欧洲等地的食物但同样颇受欢迎的例子,如日式咖喱饭、日式猪排饭和土耳其饭。日本料理中较传统的料理使用了菜肴的数目来命名,例如日本餐膳当中最简单的是一汁一菜(单菜餐),内容是一碟酱菜(通常是腌黄萝卜),一碗饭以及一碗汤,传统的日本早餐就是“一汁一菜”的代表,通常包括了味噌汤,米饭和一碟酱菜。怀石料理的头盘有时候也会被称呼作“一汁一菜”。而最常见的料理叫作一汁三菜(三菜餐),包括了汤,米饭和三碟用不同方法煮出来的菜。这三碟菜通常是一碟生鱼片,一碟烤菜,和一碟水煮菜,有的则是蒸菜,炸菜,醋菜,或是淋上酱料的菜,另外附上绿茶和梅干等酱菜。日本人在明治时代前有一段颇长的时间甚少食用兽肉,仅在日本武士在外捕猎到野兽时才会食其肉,直至1872年1月24日,明治天皇宣布废除肉食禁令并亲自食用牛肉,才终结了一般日本人不吃兽肉的历史。现在的日本料理大多含有肉类,如牛肉、猪肉和鸡肉等都是日常料理中经常出现的食材。由于日本是海岛型国家,日本人相当喜好海产品,因此生食成为了日本料理当中的一项特色,例如鲔鱼、鲑鱼、河豚、章鱼、贝类、虾蟹类和海草等海产物均可以作刺身食用,甚至牛肉、马肉、鸡肉和鸡蛋都可以生食入菜。关东和关西的日本料理存在不少差异,例如关西人较喜欢清淡的菜式,如乌冬面和白味噌煮圆年糕等,而关东人则偏好较浓口味的荞麦面和高汤煮长方形年糕。
源自中国的面条是日本料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中荞麦面和乌冬面这两种传统的面条比较受欢迎,汤底通常是用鱼类煮成的高汤加入酱油调味以及加上不同种类的蔬菜。另一种很受欢迎的面类是在20世纪早期由中国传入的拉面。拉面使用的汤底有许多种,比如用鱼类和酱油煮成的高汤,或是猪肉和奶油煮成的高汤。日本人引进的中国食品直接使用汉语名称,中国菜式则完全用中文汉字标示,再加上日文假名注音。虽然日本人通常不吃虫类,但是某些地区也会以昆虫入肴,例如日本山区乡间就经常食用佃煮蚱蜢、蜜蜂和石蝇等幼虫(ざざむし)。日本饮食以重视外观出名,因此曾被喻为“眼睛的料理”,是一门体现美学修养的摆放艺术,另一方面观看主厨表演处理食材和烹饪也是这种相见欢厨房文化的特色。日本料理一向都被认为是一丝不苟、十分精细的美食,好的日本料理除了要能善用四季的新鲜食材之外,更要能发挥食材的天然美味,所以不论是高汤、调味、刀工、烹调方式都是以保留食物的自然原味为前提。和食的食材新鲜多样,装盘贴合自然风物,并且被认为能体现四季的分明(英语:Seasonal food)、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营养均衡,也与正月、插秧等传统节庆密切相关,代表了日本独有的价值观、生活样式和社会传统。由于日本人深信食材有各自最佳时令(日语称“旬(日语:旬)”╱しゅん),加上日本在四季均产出不同的农作物,因此日本料理经常会因照该季节的时令农产物而有所不同。日本料理店在不同季节的菜单也会有微妙的变化,例如春天竹笋当造,就会有若竹煮(日语:若竹煮)。日本料理品种主要按照烹调方法来分类,主要分为前菜、煮物、蒸物、扬物、烧物、锅物、吸物、面条、米饭等。日本人进食的食具通常是小碗,以及从中国引进、但改造得更小巧精细的筷子(日语: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价和食的时候形容其为“一套关于准备与享用食物及尊重自然的综合技巧、知识和传统,特别是在日本新年的庆祝活动中,它会以一种特殊晚宴的形式出现,新鲜的食材以精美的摆盘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食物在家庭成员或各个团体之间共同分享。关于和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会通过一家人共同晋餐而传承下来。”日本人节庆时常食的传统食物包括年糕(新年),粽子和柏饼(端午、即男孩节(日语:こどもの日)),蒲烧(土用丑日),月见团子(中秋),红豆饭(七五三节)和红白馒头(办喜事时吃)。日治时期,日本料理开始在台湾各地城镇发展,许多受日本教育或者知识阶层的台湾人开始接触日本料理,到战争时期,因物资缺乏,采行配给制后,味噌、柴鱼成为配给物之一,日本料理慢慢进入台湾人的生活中。
由于烹调方式与口味和台湾既有食物相似,相当嵌入台湾日常生活。在2018年的十大热门异国料理调查中,日本料理成为台湾人聚餐首选。
相关
- 抗酸药抑酸剂,又称抗酸剂,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等)。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碳酸氢钠等至今已经出现三代,既第一
- 上髁炎上髁炎(英语:Epicondylitis)是一种肌肉骨骼疾病(英语: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是指上髁(英语:epicondyle)炎症 。由反复性的活动所引起。在运动员中,与技术水准不足有相关 。大约95
- 丁烷丁烷,又称正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10,结构式为CH3CH2CH2CH3。丁烷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易液化、易燃的气体。它最早由英国化学家爱德华·弗兰克兰德(英语:Edward
- 肠绒毛肠绒毛(英语:Intestinal villus)是小肠内壁的指状凸起物。人类肠绒毛的大小通常落在0.5-1.6毫米间。绒毛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存在着更微小的凸起,称为微绒毛(microvillus),而这些微
- α-螺旋α螺旋(alpha helix (α-helix);Pauling–Corey–Branson α-helix;3.613-helix)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和β折叠一起被称为“规则二级结构”,因为他们都具有重复的Φ和Ψ值(Cα-N
- 氧4氧4分子(O4),也被称作四聚氧。1924年,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首先预测了它的存在,以解释液氧不符合居里定律(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的原因。现在看来路易斯的预测
- 犹子犹子是日本明治时代以前存在的一种社会风俗,即自己与别人的儿子结为父子关系。犹子与养子不同的是,犹子仅仅是一种契约关系,犹子不必更改自己原本的姓氏,类似结谊,与结谊不同的是
- 继电器继电器(Relay),也称电驿,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
- 碘化氢碘化氢(化学式HI)在常态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碘化氢在空气中不可燃,但遇潮湿空气会发烟。易溶于水并可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酸性,称氢碘酸,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
- 卤化磷磷和卤素可以形成多种磷卤化合物,可称作卤化磷。在卤化磷中,磷的化合价可以是+5、+3或+2价。除了PI5尚有争议外,所有化合物都有了或详或略的报道。混合氮族元素或混合卤素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