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协约国

✍ dations ◷ 2025-05-03 00:46:34 #现代欧洲,1938年废除

小协约国为1920年、1921年间,由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共同组成的一个同盟。同盟目的为了抑制匈牙利的民族统一主义及领土收复主义,以及阻止哈布斯堡王朝的重建。法国为支持这个同盟,与小协约国的盟国签订了多条条约。

小协约国于1920年建立,在1936年开始崩解,至1938年同盟已完全解散。法国曾认为小协约国是一个保障法国安全机会,因为它认为可以重建对德国的两线夹击威胁。

为奥匈帝国的继承国(如捷克斯洛伐克等)建立共同防御的企图,在巴黎和会首次出现。共同防御的最重要及最热衷的倡议者,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长爱德华·贝奈斯(Edvard Beneš)。他由1918年起,即担任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至1935年。贝奈斯在建立小协约国中有重要角色,他被认为是小协约国的真正创始者。

贝奈斯提出的同盟的最明显目的是,阻止匈牙利再度强大,并且防止哈布斯堡王朝的重建。但实际上同盟的真正目的是,阻止任何欧洲国家破坏成员国的独立。贝奈斯希望可以嬴得无论匈牙利,或是其他欧洲强国,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的尊重。除此之外,小协约国亦为了加强成员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

另一个对小协约国建立背景的说法,则表示小协约国是基于考虑到一战以后欧洲的势力平衡。法国计划与德国的邻国建立合作,遏止任何可能发生的德国侵略行动。在一次大战以前,作为法国盟友的俄国是十分适合。但一战结束后,俄罗斯帝国瓦解,苏联与法国互相拒绝合作,因此法国转而寻找既亲法又接壤德国的国家。因为小协约国满足了这些条件,法国强烈支持小协约国的建立。

捷克斯洛伐克与南斯拉夫王国间集体防御的协定于1920年8月14日于贝尔格莱德签订。条约保证若匈牙利无故对签约国发动攻击,成员国相互协助抵抗攻击。 1921年2月10日,双方于贝尔格莱德交换批准条约。随即贝奈斯建议加入与罗马尼亚王国在1920年8月17日的同盟,但优柔寡断的罗马尼亚政府却拒绝。尽管上述条约已签订,但仍未被认为是正式的盟约。

真正盟约签订如下:

上述条约拥有与1920年8月14日签订的条约的一样要求。同样重申若匈牙利对成员国无故攻击,其他成员国须互相协助抵抗。另外,成员国亦通过一条特别军事盟约,以定义互相协助抵抗。直至这些条约落实为止,一些临时措施被成员国采用。小协约国的成员国并保证,合作对匈牙利采取共同外交政策。

在小协约国建立期间,盟国证明了它对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复辟的决心。首先,卡尔一世于1921年3月26日,从瑞士回到匈牙利。他宣称拥有匈牙利王权,但这行动既没有得到匈牙利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的承认,亦未有得到小协约国的支持。因此卡尔一世被逼于4月1日离开匈牙利。同年10月20日,卡尔一世再度回到匈牙利,并重申其宣称。事态由于卡尔一世设法取得部分军队的支持,而变得复杂。

小协约国在贝奈斯的督促下,迅速作出了反应。同盟的成员国开始动员军队,并威胁他们会迅速直接干涉。除此之外,其他欧洲国家亦显示了对卡尔一世复位企图的反对。因应这些环境下,匈牙利政府击败了卡尔一世的追随者,并于1921年10月24日逮捕了他。匈牙利虽不愿剥夺卡尔一世的头衔,但小协约国武力干预的威胁却逐渐升级。最终于同年11月10日,匈牙利政府通过法令,废除了卡尔一世的君主权利。

虽然在对抗哈布斯堡王朝复辟中,小协约国取得了明确胜利,但是这事件过后伴随着同盟内部不断升温的紧张关系。1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间,日内瓦会议召开。会议显示了成员国间的意见分歧。问题产生是因为欧洲各国可能承认苏联。由于捷克斯洛伐克主要是工业化国家,她倾向于改善与苏联关系,并承认苏联政权。另一方面,南斯拉夫及罗马尼亚则是农业国家,对与苏联的经济合作毫无兴趣。话虽如此,小协约国的成员仍然均视苏联为一大威胁。

在1920年代,法国执行其政策,拉紧与小协约国的关系,并成为它的重要支持者。因此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及罗马尼亚签订了一系列友好条约,以建立法国与她们的关系。这些条约如下:

这些条约强制参与国要互相咨询对方的外交政策,确保参与国的安全。

小协约国的成功表现,最终结果是其制度化。本着这个目标,小协约国系统于1933年2月16日建立于日内瓦。为成员国间的长远合作,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根据条约,一个常设会议与常任秘书处将会设立。前者是三国的外交部长定期会面,而后者则是处理小协约国的日常运作。会议将会设在各参与国首都,并每年至少召开3次,因而提高参与国间正常的外交政策协调。此外,小协约国亦将经济会议加入组织架构中,显示成员国间亦希望经济利益合作。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99, No. 2 (Apr., 1994), p. 548 (review consists of 1 page)Published by: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相关

  • 收复失地运动基督徒:穆斯林:Kingdom of Portugal: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Reconquista,意为“重新征服”),亦称为复国运动、复地运动,是718至1492年间(安达卢斯或阿拉伯殖民西班牙的时期
  • 诸罗十七庄诸罗十七庄,系指清朝治台初期首先设置于诸罗县境内,已为移民开垦的北路村庄,其中的外九庄是汉族移民最早拓垦的聚落。明朝万历二年(1574),海盗林凤被迫逃往东番魍港(今嘉义县布
  • 硝酸铷硝酸铷(英文:Rubidium nitra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属于硝酸盐,由氮、铷、氧组成,为一种盐类,其化学式为RbNO3。硝酸铷是无色晶体,在水中有相当高的高溶解度。硝酸铷是一种白色结晶
  • 伊丝翠雅·莫伦特伊丝翠雅·莫伦特(Estrella Morente,原名:Estrella de la Aurora Morente Carbonell,1980年8月14日-)是西班牙佛朗明哥女歌手。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格拉那达的Las Gabias。她是佛朗明
  • 中国咸水湖泊列表中国境内有数以千计的湖泊,其中包括945个咸水湖和166个盐湖。以下列出了一些主要的咸水湖和盐湖。以下湖泊面积数均引自“中国湖泊数据库”。水位升降、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
  • 圣雷米 (罗讷河口省)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普罗旺斯地区圣雷米(法语:Saint-Rémy-de-Provence),通称圣雷米,是法国罗讷河口省的一个市镇,
  • 亨利·柯宾亨利·柯宾(Henry Corbin,1903年4月14日-1978年10月7日),法国巴黎高等教育学院的伊朗研究教授、伊斯兰教哲学家。柯宾于1903年4月出生在巴黎。柯宾生于新教家庭,但受到天主教传统
  • 陈过庭陈过庭(1071年-1130年),本名扬庭,字宾王,宋朝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宋钦宗时尚书左丞。陈过庭是宋哲宗绍圣进士,为澶州(治今河南濮阳)教授,知中牟县,担任博士。何执中、侯蒙推荐他
  • 中铁上海工程局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英语: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注册地位于上海,隶属于中国铁路工程集团的上市公司中国中铁:222。业务性质为铁路、公路、市政
  • 切斯瓦夫·米沃什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语:Czesław Miłosz,1911年6月30日-2004年8月14日),生于今立陶宛,是波兰著名的诗人、翻译家、散文家和外交官,曾在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曾是波兰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