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转周期

✍ dations ◷ 2025-04-02 13:21:33 #天体力学,天文学的时间

自转周期(英语:Rotation period)在天文学中是指当一个物体绕着自己的转轴(英语:Rotation around a fixed axis),相对于背景的恒星完成一次完整转动的时间。自转周期和行星的恒星日有所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还包含了行星公转太阳所需要的额外旋转量。

对一个固体的天体,像是行星和小行星,自转周期只有一个数值。对气体/流体,像是恒星和气体巨星,自转周期从赤道到极点的周期都不相同,这称为较差自转。通常情况下,气体巨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内部的自转周期,是测量行星的磁场转动来认定的。对于不对称的非球体天体,即使没有重力或潮汐力的影响,自转周期通常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虽然自转轴在空间中是固定的(依据角动量守恒),但在天体本身却不一定是固定的。正因为如此,天体绕着自转轴的转动惯量可以各不相同,因此转动的速率会改变(角动量是质量、速度与力距的乘积)。土星的卫星Hyperior就表现出这种行为,这样的自转周期被称为混沌。

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平太阳日)是平太阳时的86,400秒。这个秒的每一秒都比国际单位制的秒稍微长一点点,因为地球受到潮汐加速的影响,现在的一天比在确定秒长度的19世纪长了一点点。在1750年1892年间的平太阳秒是西蒙·纽康在1895年在他独力制定的太阳表中选定的。这个表被用来计算1900年至1983年间的星历表,所以这个秒被称为星历秒。国际单位制的秒在1967年被制定为与星历秒相等。

地球相对于固定恒星的自转周期称为恒星日(stellar day),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确定其长度为86164.098 903 691 秒平太阳时(UT1)(23h 56m 4.098 903 691s 。 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对于岁差或平春分点的移动,被误称为恒星日(sidereal day),是86164.090 530 832 88 秒的平太阳时(UT1) (23h 56m 4.090 530 56 23 832 88 s),因而sidereal day比stellar day短了大约8.4 ms.。1623年至2005年和1962年至2005年的平太阳日在国际单位制秒的长度,可以参考IERS的资料。最近(1999年至2005年)平太阳日的平均年度长度,超过国际单位制的86,400秒约在0.3ms和1ms之间。必须在sidereal day和stellar day添加4秒,才能获得平太阳日的长度。

以下是一些著名太阳系天体的自转周期,其中自转周期以逆时针(由西向东)转动为正,顺时针(由东向西)转动为负。

相关

  • 金伯利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亦音译作庆伯利岩,是一种火成岩,同时是金刚石的母岩,因此寻找钻石矿通常由寻找找金伯利岩开始。金伯利岩得名于其首次被发现的地点南非金伯利,1869年于此产出
  • 先知先知(英语:Prophet),汉语出自儒教经典《孟子》: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也是多种宗教中常用的概念,指智慧通达,或能够与神交流并预见未来的人。在不同宗教的信仰
  • 太阳系的假设天体列表假设的太阳系天体是在我们太阳系中,已经从观测的科学中推断出,但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的一颗行星、天然卫星或类似的天体。多年来已经提出一些假设的行星,但很多已经被排除掉。然
  • 府是东亚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中国自唐朝至民国初年,设置的二级行政区划单位称作“府”,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级。同属东亚文化圈中的日本和韩国则使用“府”作为一级行政
  • 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可以指:
  • 玉竹玉竹(学名:Polygonatum odoratum),假叶树科黄精属植物,又名葳蕤、女萎、节地、玉术、竹节黄、竹七根、山包米、尾参、西竹、连竹、地管子、铃铛菜。多年生草本,地下具有竹鞭状肉质
  • 斯温登斯温登区(Borough of Swindon)是英国西南英格兰的一个单一管理区,以斯温登为中心,是威尔特郡的一部分。1974年成立时名为Thamesdown。1997年4月1日管理层自威尔特郡议会独立,形成
  • 贵州贵州河流列表,列举全部或部分在贵州省境内的河流,并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则由河口至源头排序。
  • 素性测试素性测试或素数判定,是检验一个给定的整数是否为素数的测试。素数是除了自身和1以外,没有其它素数因子的自然数。自从欧几里得证明了有无穷个素数以后,人们就企图寻找一个可以
  • ATC代码 (V01)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1(过敏原)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