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黻

✍ dations ◷ 2025-05-19 21:20:38 #1887年出生,1962年逝世,行宪前监察委员,中华民国历史学家,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教席学者,中国国民党党员,北京大学校友,辽阳人,灯塔人,金姓

金毓黻(1887年-1962年8月3日),又名毓绂,原名毓玺,字静庵,号静晤,汉族,辽宁辽阳灯塔市八家子村汉军正红旗人,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金安平是金毓黻的孙女。

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907年,从辽阳启化高等小学毕业,考上奉天省立中学堂。

1913年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师从语言学家黄侃,将黄侃视为自己的治学榜样。

1916年夏毕业后返回东北,任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沈阳第一师范、沈阳女子师范学校等学校教员,后任职于辽宁、黑龙江两省政府部门。但金毓黻本意并不喜欢从政.把从政看成自己的谋生工具——“余本书生,嗜古成癖,不幸而投身政界⋯⋯实以此为谋生之具,非以其有兴味而为之也”阁。

金毓黻从政期间曾组织“东北学社”,创办《东北丛镌》,1930年组织人员开始编辑《东北丛书》(即后来的《辽海丛书》),不断进行渤海史、东北史研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金毓黻被日军软禁,后被释放并被狱外监视。在此期间,金毓黻拒绝就任伪职,并专心于《渤海国志长编》的编辑与出版工作。

1936年,金毓黻赴上海,并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任教,曾任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

1945年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院。

1962年8月3日病逝。

金毓黻年轻时时代积弊,清廷衰亡,土地沦丧,使得金毓黻更加重视边疆问题的研究——“溯自逊清之季,国人怵于外患日亟,多喜谈边疆地理”。

金毓黻专治宋、辽、金朝历史,他的《中国史学史》受到梁启超的启发:“谨依刘、章之义例,纬以梁氏之条目,粗加诠次,以为诵说之资”。

其主张“靺鞨,当亦为沃沮、勿吉之音转”,认为朝鲜半岛北部的沃沮即勿吉,又分北沃沮(黑水等部)、东沃沮(白山等部),东女真当即古代东沃沮的后裔。此指东女真即曷懒甸女真,为唐以前沃沮的后裔。

相关

  • 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生物学与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研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一门学科。即生物群落及其组成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生物地理学研究范围包括:动
  • 孚日省孚日省(法语:Vosges,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
  • 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是根据1800年《联合法案》建立的主权国家,该法案合并了大不列颠王国及爱尔兰王国。英国资助了在
  • 丹麦-挪威联合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丹麦文/瑞典文:Danmark-Norge),存在于1524年-1814年的北欧国家,由卡尔马联合(1397年-1523年)演变而来。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后,挪威继续与丹麦联合。此后数百年间,丹麦
  • 耳骨中耳内有三块听小骨(ossicles、auditory ossicles)都是依其形状来命名的:(1)排列方式:锤骨相连在砧骨上,砧骨相连在镫骨上。即镫骨与砧骨相连而砧骨的另一段与锤骨相连。锤骨将力传
  • 救灾灾难应对(抢险)是指在灾难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的有效自救和逃生的方法。包括了急救与防护的方法。
  • 四一九革命四·一九运动(朝鲜语:4·19 혁명/4·19 革命)是一场于1960年3月起由韩国中学、大学生和劳工领导的学运,当时由于韩国总统李承晚在第四任总统选举(朝鲜语:대한민국 제4대 대통령 선
  • 苏丹阿拉伯语苏丹阿拉伯语(阿拉伯语:لهجة سودانية‎)是苏丹使用的阿拉伯语变体。一些苏丹部落仍保持着与沙特阿拉伯相近的口音。1888年,英国的皇家人类学学会志(Journal of the Ro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英语: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简称mGluR),属于谷氨酸受体的一种类型(另一类为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可借由间接代谢过程进行激活。该受体是GPCR家族C组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