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棻(1828年-1899年),字子庄,号耘(�)轩,浙江黄岩人。清代方志学家,经史学家,教育家。同治六年(1867年)中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及同治十年(1871年)赴试均未能及第,此后一生未入仕途,仅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受赏内阁中书衔。王棻将主要精力倾注于教书讲学、修撰地方志及著述,以朴学名于世。在方志学理论方面能新旧结合,加以发展,被认为是晚清方志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王棻一生中曾先后担任过处州莲城、黄岩九峰、临海正学、温州中山等众多书院的山长。喻长霖、黄方庆、王舟瑶、朱谦、管世骏等均曾受其教诲,蔡元培亦曾求学其门下。王棻的地方志著作颇为丰富,独立主修了《九峰山志》、《黄岩县志》、《青田县志》及 《太平县续志》等, 与人合纂的则有《杭州府志稿》,《永嘉县志》 及 《仙居县志》等。晚年编成《台学统》一百卷,共收录台州先贤337人的著述。
王棻的方志理论主要观点包括: “志乃史之支流” 、 “史志异同” 、 “贵因不贵创” 、 “征文考献” 等。
王棻的著作共计34部734卷,其中已刊的为14部338卷。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