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太保

✍ dations ◷ 2025-11-19 17:27:15 #盖世太保
秘密国家警察(德语:Geheime Staatspolizei,缩写:GESTAPO,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聆听,汉语音译盖世太保,又译盖斯塔波),是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秘密国家警察由党卫队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秘密警察组织,后加入大量党卫队人员,一起实施“最终解决方案”。1933年春希特勒出任威玛共和国总理,而赫尔曼·戈林接管普鲁士警察局。戈林于1933年4月26日成立政治警察组织盖世太保,核心成员为普鲁士警察。1934年在希特勒的调停下希姆莱的党卫队接管了盖世太保。二战爆发之后大量的盖世太保跟随德国国防军一同进入占领区,在那建立了众多辅警部队,这些辅警部队全部听命于盖世太保,成为其机构的一部分。盖世太保秘密警察有“预防性逮捕权”。在纳粹德国时期,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左派人士、异议人士、反抗军及犹太人等都未经法律程序被盖世太保投入集中营,其中大多数遭到拷问、虐待,以至于处决。相传为推举希特勒出任威玛共和国总理的政治交易,赫尔曼·戈林(纳粹党的第二号人物)获委任为普鲁士的内政部长,德国最大的警察队伍普鲁士警察收归他的管辖范围。随即他将政治部及情报部从警队分析出来,并安插纳粹党党员出任要职。1933年4月26日他将这两个部门合并,盖世太保正式成立。盖世太保的第一任首席指挥官鲁道夫·狄尔斯(英语:Rudolf Diels)为戈林的门生,以审问国会纵火案主犯马里努斯·范·德·卢贝(英语:Marinus van der Lubbe)的手法而闻名。1934年开始戈林自己兼任首席指挥官的职位,并试图将盖世太保的势力由单纯的普鲁士地区扩至全国。这样有别于德国的政治传统,即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做法。显然,这举动触及群雄的神经,很快他便与威廉·弗利克(时任纳粹德国内政部长)及海因里希·希姆莱(时任纳粹德国第二大势力城邦巴伐利亚的警务处长)发生冲突。弗利克的势力不足以与戈林独力抗衡,他伙同希姆莱将盖世太保吞并。1934年4月20日戈林正式将控制权移交至希姆莱。同一日希特勒任命希姆莱为全国(除普鲁士地区)的警务处长。希姆莱委派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主管盖世太保。盖世太保在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后解散。1945年11月14日至1946年10月3日期间,由同盟国成立的国际军事法庭对22个(总共24个)主要纳粹战犯作出审讯,指控包括:扰乱和平罪(英语:Crime against peace)、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当中19人被定罪,12人被判死刑。盖世太保与纳粹党卫队一起被定性为犯罪组织。1997年,位于科隆的旧盖世太保总部被翻新为“EL-DE Haus”-一个纪录及展示盖世太保相关档案及历史文物的博物馆。位于柏林阿尔布雷希特王子大街8号的盖世太保总部(摄于1933年)鲁道夫·狄尔斯(英语:Rudolf Diels)1934年戈林将控制权移交至希姆莱,图为两人握手1938年盖世太保边境管制的文件比利时解放后被囚禁于Citadel of Liège的盖世太保

相关

  • 城邦城邦(古希腊语:πολις,古希腊语:,英语:Polis,复数形为πόλεις,,poleis),希腊文的字面意思是城市。它也代表了公民以及公民组成的群体。是古希腊一种政治共同体,以城市为单位形
  • 正统派犹太教正统派是犹太教中最大的宗派群体,是犹太教的保守派及传统淡系,在以色列拥有特殊地位。犹太教正统派内分三个支派,分别是极端正统派、现代正统派和哈西迪教派。犹太教正统
  • 特林吉特语特林吉特语(英语:Tlingit language,发音为/ˈklɪŋkɪt/;特林吉特语:Lingít 宽式IPA:/ɬɪŋkɪ́t/)是一种现时在美国阿拉斯加东南部及加拿大西部通行的语言,是纳-德内语系的成员
  • 苏胥如塔妙闻(梵语:सुश्रुत,音译为苏胥如塔、苏士鲁塔)仙人,生活于约前7世纪到前6世纪的古印度外科医生,阿育吠陀学者,《妙闻本集(印地语:सुश्रुत संहिता)》的主要作者。
  • 植物固醇植物固醇(英语:Phytosterol,亦称为植物甾醇)是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固醇。在临床试验中,植物固醇显示出可以阻断人体肠道中的胆固醇吸收位点,因此可以帮助减少人体中的胆固醇水平。
  • 黄色是由波长介于565至590奈米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用色彩的三原色红、绿色光混合可产生黄光。亦为颜料的三原色之一。黄的互补色是蓝。但传统上画师以紫色作为黄的互补色。^
  • IMP肌苷酸(次黄苷酸,Inosinic acid),又名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在酶的作用下,由肌苷酸可以分解得到次黄嘌呤。其在体内主要参
  • 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 L-phenylalanine catabolic process · tyrosine catabolic process · cellular nitrogen compound metabolic process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英语:Fumarylacetoacetas
  • 比哈尔邦比哈尔邦(印地语:बिहार,乌尔都语:بہار‎,拉丁字母转写:Bihar)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传说是佛教的起源地。除印地语、乌尔都语外,比哈尔语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语言包含的方言
  • 古生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