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禁忌
✍ dations ◷ 2025-11-05 00:36:11 #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是指一种单一社会群体或文化有自觉地避免食用特定动物或植物的现象。因此,饮食禁忌随空间、族群甚至时代而异,故并不存在全世界通用的饮食禁忌。多数饮食禁忌不是由文本记载、供人民谨守的律法;然而,它随着社会习俗的承袭而流传至今,在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约束力并不亚于法律。此外,由于酒精不属于食物范畴,伊斯兰教义的禁酒令不被认定为饮食禁忌。短期避免食用特定食物的现象,如斋戒,也不算是饮食禁忌。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属于杂食性,能够消化、吸收各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然而,人类文化中存在着对饮食的选择,即偏爱、避免或禁止食用特定食物的行为。在饮食禁忌中,只有拒食难以消化或具有毒性的食物是以生理因素为根据的“合理”现象,其他饮食限制都是随社会文化传承的习俗,并依文化、国家和族群而异。人类对食物的选择是一种依循本能的行为;研究显示,二岁以下的幼儿已会将眼前物品放入口中食用,目标物包括石头、昆虫和鸟兽的粪便。人类对食物的选择、判断力以及厌恶感并非天生,而是经由后天学习、根据环境变化而养成。科学家从未在生物身上观察到真正的作呕反应。禁忌食物通常带给人一股恶心、反胃的感觉。然而,在某一种文化被认定不洁的、不可食的食物,却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被尊为佳肴,例如狗肉。因此,厌恶感显然和禁忌食物的本质无关,故这种反应不能被解读为本能行为。人类为应付紧急情况,如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会产生一种克服厌恶感、食用禁忌食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勉强进食会引起强烈的呕吐冲动,而阻碍饮食。著名的饮食禁忌多与肉类和动物产品有关,只有少数是植物。学者丹尼尔·费斯勒和卡洛斯·大卫·纳瓦雷特研究12种地方文化,归纳出38种肉食禁忌,却只有7种植物性饮食禁忌。中国古代避讳也可能造成饮食禁忌。例如唐朝避讳李姓,禁食鲤鱼,抓到鲤鱼必须放掉,贩卖鲤鱼责打60杖。惟此类规定有时流于形式。另明朝人不禁吃猪肉。华人是饮食禁忌最少,欧洲地区的代表则是法国人。历史文献显示,现代欧洲的饮食禁忌数量较旧时有显著的增加,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饮食禁忌向西方人看齐。
相关
- 专性厌氧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是一类仅能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法在正常大气(氧含量21%)等富氧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这类生物对氧气的耐受力不同,部分专性厌氧菌可以在氧含量达8%的
- 维生素A维生素A又称维他命A、抗干眼病维生素,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之一。维生素A的前体是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并非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有许多不同的型态。动物能将胡
- FMA解剖学基础模型,又称解剖学基础模型本体(Foundational Model of Anatomy Ontology, FMA),是解剖学领域的一部参考本体。它是对生物体典型的表现型结构的符号表达形式;FMA是一部由
- 阿格西莱二世阿格西莱二世( Άγησιλαος Β,前444年?-前360年),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约前400年—前360年在位)。阿希达穆斯二世之子,在其同父异母的兄弟亚基斯二世死后继承王位。
-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组织中心(英语: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结构,微管在该处聚合。微管组织中心有两个主要功能:微管组织中心可供形成微管核,在细胞中可以使用免
- 儿茶酚胺儿茶酚胺(拉丁语:Catecholamine)是具有儿茶酚核的(苯乙)胺类化合物的统称,是由肾上腺产生的一类应激拟交感“斗或逃”(Fight or Flight)激素。最重要的儿茶酚胺是肾上腺素(Epinephrin
- 锆石锆石(英语:Zircon),是一种天然矿物,化学成分为硅酸锆(Zirconium Silicate, ZrSiO4)。可含微量的铁、锰、钙、铀、钍等成分。由于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可使锆石的结晶程度有不同
- HEPA高效滤网(英语: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即高效率空气微粒子过滤网,简称HEPA)是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器材。 符合HEPA标准的过滤器的用途很广泛,从医疗设备、汽车、飞机及家
- 丙二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英语:Malonyl-CoA,或称为丙二酸单酰辅酶A)是一种辅酶A的衍生物。该化合物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的延伸阶段以及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丙二酰辅酶A同时
- Fe(NO)sub4/sub四亚硝基合铁是一种无机配位化合物,化学式为Fe(NO)4,不挥发,反应活性高。四亚硝基合铁可由五羰基铁和一氧化氮在压热釜中加热至45℃反应得到。四亚硝基合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