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 dations ◷ 2025-08-28 16:59:5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在第3版原名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中国大陆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1971年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3月编成试用本,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79年7月成立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进行修订,1980年6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4版。2010年9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5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通行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另外一些图书馆对较早时期的图书则沿用民国时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分类法分为五个基本部类,并以国际上通用的基本学科划分和专业划分为依据,同时考虑习惯的知识领域划分,设置了22个基本大类。点击拉丁字母可进入细分的子类:为了保持完整延续性,预留了L、M、W、Y这四个字母以便未来扩充

相关

  • 肺癌肺癌(英语:Lung cancer)是恶性的肺部肿瘤,肇因于肺部组织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英语:cell growth)。如不治疗,肿瘤细胞会转移至邻近组织或身体的其他地方。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 尸体腐败尸体腐败是死亡中第五个的阶段,位于苍白僵硬、尸冷、尸僵以及尸斑之后。此过程涉及动物尸体的分解,例如人类尸体的分解。从广义上讲,腐败可以看作是蛋白质的分解,并最终破坏了人
  • 他汀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英语: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或 Statins,简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抗高血脂药。因他汀类有降低低密度脂
  • 活性化学中,活性(Activity)即某物质的“有效浓度”,或称为物质的“有效莫尔分率”。此概念由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首先提出。将理想混合物中组分i的化学势表示式中的莫尔分率(xi)替
  • 米高庄逊迈克尔·约翰逊 或译 米高·庄臣、麦可·强森(Michael Johnson),可指下列人物:
  • 石墨慢化反应堆石墨慢化反应堆简称石墨反应堆或石墨堆,是一类利用核石墨作为中子慢化剂的核反应堆。石墨慢化反应堆技术已被用于商业发电。石墨慢化反应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942年,恩里科
  • 羟基化羟基化(法语:Hydroxylation,也称羟化)是向分子引入羟基(-OH)的过程。常指用羟基取代碳上的氢原子(-H)的反应。产物是醇、酚等。生化中,催化羟化反应的酶称为羟化酶。←氨基酸二级结构→
  • 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噻二唑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hizol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3-8小时,在大鼠体内的LD50(半致死量
  • 干燥性角结膜炎干眼症(英语:Dry eye syndrome, DES),又名干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KCS),是一种眼睛干涩的状态。其他的症状包括眼睛过敏、发红、多眼屎或是容易疲劳,也可能出现视
  • 海蜇海蜇(学名:Rhopilema esculentum),古称瑝鱼,又名红蜇、面蜇、鲊鱼,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暖水性钵水母纲动物。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在中国为可供食用的水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