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蚁兽

✍ dations ◷ 2025-08-07 04:34:57 #大食蚁兽

Linnaeus, 1766

大食蚁兽(学名:)是异关节总目披毛目食蚁兽的一种,为一种大型的食虫动物,和树懒为近亲。分布在中美洲与南美洲部分地区,生活在草地、落叶林和雨林地区。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一天最多可食30,000只昆虫。

大食蚁兽在现存四种食蚁兽中体型最大的成员,体长可达 182-217 cm(5.97-7.12英尺)。雄性体重通常为 33-41千克(73-90磅),雌性则为 27-39千克(60-86磅)。体毛长而坚硬,可长40厘米,尾部密生长毛,头细长,眼耳极小并吻成管状,无齿,舌细长并能伸缩,借以舐食蚁类、白蚁及其他昆虫。前肢除第五指外,均具钩爪,后肢短,五爪大小相仿。体灰白色,背面两侧有宽阔的黑色纵纹,纹的边缘白色。大食蚁兽为独居动物,个体之间少有互动,少数例外为:雄性之间的示威、交配、以及养育后代。雌性大食蚁兽会将幼仔背在背上活动。

大食蚁兽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在许多地区面临局部地区灭绝。大食蚁兽所面临的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以及盗猎取得其毛皮与肉。

包括两个亚种:

大食蚁兽的头颅长达 30 cm(12英寸),即使和食蚁兽比起来仍然特别细长,管状的吻突占了大部分。大食蚁兽的眼睛与耳朵很小,视力不好,但嗅觉的敏感度为人类的 40 倍。在人工饲育的环境下,大食蚁兽的可活约 16 年。

大食蚁兽的前后足均有五趾,其中前足有四趾带爪,第二与第三趾上的爪子长度最长。大食蚁兽用指节着地的形式行走,类似于现今的大猩猩、黑猩猩,以及已灭绝的大地懒与爪兽,可以避免其长爪因接触到地面而磨损。主要承受重量的第三趾,具有延长的掌指关节(英语: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可弯曲于指骨间关节(英语:Interphalangeal joints of the hand)。和前足不同,大食蚁兽的后足五趾上均具有短爪,为踯行动物(英语:Plantigrade)。大食蚁兽扩大的棘上窝(英语:Supraspinatous fossa)给予大圆肌(英语:Teres major muscle)更多的附着点,强化前足回拉的力量。而三头肌则提供前足第三趾弯曲的力量,这些肌肉可以帮助大食蚁兽挖掘并破坏白蚁的蚁冢(英语:Mound-building termites)。

Choloepus didactylus

相关

  • 胎儿胎儿(拉丁语:fetus)是指已经怀于母体但尚未出生的人类。在法律上,胎儿因为尚非为人,不具权利主体地位,没有权利能力。但是为了保护其将来得享有的利益,通常以非死产者为限,增设法律
  • 937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缪荃孙缪荃孙(1844年9月20日-1919年12月22日),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
  • 小蓝蟹小蓝蟹(学名Callinectes similis)是一种美青蟹属物种。小蓝蟹最后的步足扁平,适合游泳。公蟹可以阔达12.2厘米,雌蟹则阔9.5厘米。小蓝蟹的最为接近Callinectes danae及Callinect
  • 衔接子衔接子(英语:Adapter)在基因工程中是指一段短的、化学合成的、双链DNA分子,用于衔接两种其它DNA分子末端。其可被用于将黏性末端添加到cDNA上,这样可使得cDNA更有效地被连接到质
  • 龚大器龚大器(1513年-1596年),字用卿,湖广荆州府公安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早年屡困科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十二岁方中式湖广乡试举人,嘉靖三十五年联捷进士。授官刑部主
  • Project Zero (Google)Project Zero是Google公司于2014年7月15日所公开的一个信息安全团队,此团队专责找出各种软件的安全漏洞,特别是可能会导致零时差攻击者。此团队的领导者为曾任Google Chrome安
  • 保罗·拉马迪埃保罗·拉马迪埃(法语:Paul Ramadier,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马克西米连·德·贝蒂讷 (叙利公爵)马克西米连·德·贝蒂讷,第一代叙利公爵(Maximilien de Béthune, first Duke of Sully) (1560年12月13日-1641年12月22日) ,法国首席大臣(英语:Chief minister of France),胡格诺派
  • 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英语:Markov chain),又称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discrete-time Markov chain,缩写为DTMC),因俄国数学家安德烈·马尔可夫得名,为状态空间中经过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的随机过程。该过程要求具备“无记忆”的性质:下一状态的概率分布只能由当前状态决定,在时间序列中它前面的事件均与之无关。这种特定类型的“无记忆性”称作马尔可夫性质。马尔科夫链作为实际过程的统计模型具有许多应用。在马尔可夫链的每一步,系统根据概率分布,可以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也可以保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