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盘

✍ dations ◷ 2025-10-20 00:50:13 #离散盘
黄道离散天体 (scattered disc objects )是在太阳系最远的区域(离散盘)内零星散布着,主要由冰组成的小行星,是范围更广阔的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s(TNO))的一部分。离散盘最内侧的部分与柯伊伯带重叠,但它的外缘向外伸展并比一般的柯伊伯带天体远离了黄道的上下方。我们对离散盘的所知非常有限,虽然天文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它是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过程中,因为海王星向外迁徙造成的引力扰动才被从柯伊伯带散射入高倾斜和高离心率的轨道内。相比之下,柯伊伯带像是一个相对“圆”和“平坦”的甜甜圈,以平和的圆轨道(QB1天体)和略为椭圆的共振轨道(类冥天体),将天体约束在30至44天文单位的圆环内;离散盘内的黄道离散天体轨道环境就比较怪异了。黄道离散天体,就以矮行星阋神星为例,在垂直黄道方向上的距离几乎和平行方向上与太阳的距离一样远;轨道模拟也显示黄道离散天体的轨道是怪异且不稳定的,并且最终会从太阳的核心区域抛至奥尔特云甚至更遥远的地方。有些迹象显示半人马群只是单纯的从柯伊伯带被向内抛射,而不是向外抛射的天体,可以称为“内海王星天体”(cis-Neptunian object)。事实上,有些天体,像是1999 TD10已经模糊了这些观点,因此小行星中心已经将黄道离散天体和半人马群一并列表。依据这已经混淆不清的范畴,有些科学家已经改用“离散柯伊伯带天体”(scattered Kuiper belt object,SKBO)来涵盖或统称半人马群和离散盘内的天体。虽然海王星外天体赛德娜在官方的小行星中心被认定是一颗黄道离散天体,但发现者米高·布朗因为它的近日点距离远达76天文单位,不太会受到行星的引力扰动影响,因此认为他应该是奥尔特云内侧的天体,而不该是颗黄道离散天体。序号 · 卫星 · 名称意义小行星族 · 主带 · 近地小行星(阿波罗小行星 · 阿莫尔型小行星 · 阿登型小行星) · 特洛伊小行星(火星特洛伊) · 光谱分类半人马小行星 · 达摩克型小行星 · 海王星特洛伊 · 海王星外天体(独立天体 · 柯伊伯带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相关

  • 缩写缩写(英语:Abbreviation(Abbrev),来自拉丁语 brevis,意为“短”),在语言学里是一种词语或短语的简易形式,又称省略、缩略语、缩写词。缩写大部分时候等同于简称,但它们之间有细微的差
  • 罗伯特·波义耳罗伯特·波义耳(英语:Robert Boyle,1627年1月25日-1691年12月30日),又译波意耳,爱尔兰自然哲学家,炼金术师,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上都有杰出贡献。虽然他的化学研究仍然带有炼金术色彩,
  • 温带温带(英语:Temperate climate、德语:Gemäßigte Zone、法语:Climat tempéré),在地理学上,是位于热带和极圈之间的气候带。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北纬23.5°的北回归线到北纬66.
  • 西爪哇省西爪哇(印尼语:Jawa Barat)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个省,首府为万隆。西爪哇是印尼最老的一个省,1950年它正式成为印尼的省,2000年10月17日万丹被从西爪哇分离出去形成了一个新的
  • 爬行动物爬行纲(学名:Reptilia)动物通称爬行动物、爬行类、爬虫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包括了龟、蛇、蜥蜴、鳄、鸟类及史前恐龙等物种的通称。本分类过去传统上包含
  • 伤寒玛莉玛丽·马伦(英语:Mary Mallon,1869年9月23日-1938年11月11日),爱尔兰人,1883年独自移民至美国,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因此被称为伤寒玛丽(Typhoid Mary)。玛丽是一个厨师
  • 海马体海马体(英语:Hippocampus),是人类及脊椎动物脑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在有海马体的动物身上发现的海马体皆成对出现,分别位于左右脑半球。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大脑皮质
  • 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英语: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家族由许多胞质溶胶、线粒体与微粒体(现被称为MAPEG)蛋白质组成。谷胱甘肽S-转移酶存在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参与催化多种反
  • LGBT文学LGBT文学,中文或称同志文学,凡是从同志观点觉得能发生意义,其主题坦白或隐晦地展现出“同志的情思、欲望、行动或人际关系”的文本都可纳入,包括了:
  • 1867年宪法法案1867年宪法法令(Constitution Act, 1867,原称1867年英属北美法令(The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 1867))是英国法律,是加拿大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法令规定了加拿大为联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