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兰之歌
✍ dations ◷ 2025-04-25 10:16:03 #罗兰之歌
罗兰之歌(法语:La Chanson de Roland)是一首法兰西11世纪的史诗(武功歌),改编自公元778年查理曼统治时期发生的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它是现存最古老的重要法语文学,在各种手稿中皆有提及,证明了它在12世纪至14世纪间,广大且长久的流行。创作的年份在1040年到1115年之间,因年代久远作者已不可考。最早的版本出现在1040年左右,直到1115年为止,增加并修改了不少篇幅,最终的版本大约有4,000行的诗歌。这首史诗是武功歌中第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例子之一,与《熙德之歌》齐名。目前有众多版本流传下来。罗兰之歌应该是描述查理曼与巴斯克人战争的史实,但是后人撰写史诗时,往往将巴斯克换成回教徒,或是西班牙人。由于西班牙人与回教徒当时都不信奉基督教,因此后人认为这是一场宗教战争,因为其中一个对抗西班牙的版本,西班牙君主曾经要求查理大帝撤退,其条件就是,西班牙将会改信基督教。主角罗兰侯爵是查理大帝手下最好的十二圣骑士之一。史诗记载八世纪时,奥米亚王朝的马尔西留在伊比利亚半岛与查理曼的法兰西大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艰苦奋战。后来马尔西留想表面讲和,然后袭击撤退的法兰西军队。据说罗兰不相信马尔西留,主张抗战,但在罗兰的继父加尼隆伯爵的建议下,国王决定议和。罗兰一开始推荐自己前往,但是伯爵奥利维因其脾气火爆与骄傲而否定了这项提议,并自我推荐,但查里曼都不接受。于是,罗兰提议使者应派“充满智慧的加尼隆伯爵”,故加尼隆伯爵被选中。但是,使者是个非常危险的任务。加尼隆伯爵对推荐自己的罗兰怀恨在心。当马尔西留送给使者加尼隆伯爵金银财宝,问他怎样才能使王撤退。加尼隆伯爵说:“只要有罗兰和其密友奥利维耶,国王就不会结束战争。反之,如果除掉二人,法兰西就再也不会进军了。”就在撤退时,加尼隆伯爵推举罗兰作为殿后部队。罗兰高兴地接受了光荣的殿后任务,罗兰和追随他的十二圣骑士全没有意识到四十万马尔西留大军的进踪。但当到达隆司佛岭时,罗兰等发觉了敌人。罗兰军队仅两万人。奥利维耶大呼要吹号角求援,但罗兰对他说:“护后军是为了使军队平安撤退”,于是奥利维耶等十二骑士就决心与敌人奋战到底。当闻知有变的国王返回战场时,十二骑士已全军覆灭。罗兰曾得到宝剑杜兰达尔(有恒久不变之意,又称恒常之剑),相传罗兰遭到敌人埋伏身负重伤,想破坏杜兰达尔以免落在敌人手里,但当他把剑砍向大理石的时候,岩石被砍断而剑安然无恙。罗兰最后遵守骑士精神,因此而亡。
相关
- 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英语:circulatory system),也称为心血管系统(英语:cardiovascular system)或血管系统(英语:vascular system)是负责血液循环,在细胞间传送养分(如氨基酸及电解质)、氧气、二氧化
- 副粘液病毒亚科副黏液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包括:
- 埃提乌斯弗拉维乌斯·埃提乌斯(拉丁语:Flavius Aetius,396年-454年),又译阿哀契乌斯,西徐亚裔罗马人,西罗马帝国末期的主要军事统帅。他的主要战绩为在沙隆战役击败匈人入侵,并取得了古代欧洲
- 危险因子风险因子(Risk Factor),在流行病学中是与疾病或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的变量。风险因子或决是因数是相关的,由相关不蕴涵因果可知,它们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例如,“年轻不能说是引起麻疹
- 结构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类风湿因子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类风湿因子(英语:rheumatoid factor,RF)是
- 吉布斯自由能在热力学里,吉布斯能(英语:Gibbs Free Energy),又称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函数、自由焓,常用英文字母 G {\displaystyle G} 标记。吉布
- β衰变β衰变,或称贝塔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和反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1896年,亨利·贝克勒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和约瑟夫·汤姆孙通过在磁场
- 萨伏依王朝萨伏依王朝(意大利语:Casa Savoia),是欧洲的一个王朝,曾于1861年至1946年统治意大利。其建立者为拥有萨伏依、莱茵河以东及日内瓦湖南部地区的亨伯特一世(卒于1048年?)。中世纪时期,
- 白菜白菜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