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怀(1860年8月26日-1930年6月28日),字瑾卿,号奇梦生,福建霞浦人,地方名绅,人称“瑾伯”,民称“王老板”。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8月26日出生。出身书香门第,屡试不第,按例纳捐得候补知县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福宁府知府李增霨筹办宁郡中学堂,聘王邦怀为学董。宁郡中学堂创建后,求学者日多,学堂难以容纳,王邦怀等分赴长春、沙江、溪南等地及府属五县募款逾万元,移址扩建讲堂、校舍、自习室数十间。同年,受知县刘玉璋所托,筹款3000余两白银,兴建魁星楼、崇圣祠,修葺大成殿、文昌阁、明伦堂等。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与游学诚创办蒙养义塾。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他倡议在龙首山三涧堂开辟“一壶天”等景点 。
清宣统元年(1909年),推行新政,他被推选为福建省咨议局议员、分部主事,兼任县教育会、商会等会长。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革命爆发不久,因惧北洋军阀残部欲于霞浦强征粮食及劳动力,知府知县连夜出逃。北阀残军要地方人士交出饷款等要求,从当天晚上闹到天亮,当时设防的东、西方值守人员与“客军”双方几乎开枪动武,为了避免酿成兵祸,王邦怀自发募资,终使“客军”撤离霞浦。
霞浦光复后,地方人士推荐王邦怀暂时代理霞浦县知事职务。他代理知县后,立刻向省呈文,并派出专人向省报告霞浦县光复情形,并请委派知府来霞接任。
福州光复后大约两个月,福建军政府都督孙道仁派胡桂高来霞接任福宁知府。地方公推王邦怀暂代霞浦知县,民国元年(1912年),经省咨议局批准王邦怀出任霞浦县首任知事。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北洋军阀执政,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失败,北洋军阀李厚基入闽,孙道仁出走,胡桂高离职,陈与年接任知府。随即废府留县,陈与年取代王邦怀转任霞浦县知事。
民国十一年(1922年)省城局势动荡,时任霞浦县知事的广东人蔡枢出逃。霞浦县民众再次推荐王邦怀为代理霞浦县知事,直到新知事沈秉锴接任。
民国15年(1926年)王邦怀为《霞浦县志》协修。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他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28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