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联星运转行星

✍ dations ◷ 2025-02-23 01:57:00 #环联星运转行星

环联星运转行星(circumbinary planet)是一类处于联星系统之中,并环绕两颗恒星而非其中一颗运转的行星。考虑到联星之间较近的距离和运行轨道,该类行星只能在联星相互公转的轨道之外形成。目前确定存在环联星运转行星的联星系统只有:PSR B1620-26、开普勒16b、开普勒34、开普勒35、开普勒38、开普勒47、室女座DT、室女座NY、狮子座DP、天炉座UZ、雕具座RR、宝瓶座HU、巨蛇座NN、室女座HW、NSVS 14256825 和PH1。

在搜寻系外行星的最初几年时间里,科学家普遍认为联星系统中根本不会存在行星(更不用说相互距离很近的联星)。但是,某些发现了行星的联星系统(如天鹅座16)证明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003年,发现了第一颗被证实存在于联星系统中的系外行星PSR B1620-26c。该行星所在的联星系统包含一颗脉冲星和一颗白矮星,两者在相距约1天文单位的轨道上相互公转。该行星被归类为脉冲星行星,目前只发现了四颗该类行星。

1999年,科学家宣称通过微引力透镜法发现了一颗环绕一对紧密联星(MACHO-1997-BLG-41)运转的行星。当时他们发现该行星的轨道距离联星系统较远,不过后来的观测发现其轨道向内收缩了。

2000年,人们又猜测在天龙座CM联星系统中存在着一颗巨行星,其公转周期在750-1050个地球日之间。虽然至今仍未确定在该联星系统中存在行星,但是科学家们断定确定该系统中存在行星只是时间问题。

2007年,科学家在HD 98800系统中发现了一个由尘埃构成的圆环,其中可能会产生新的环联星运转行星。HD 98800不是一个简单的联星系统,而是由两个相互围绕公转的联星系统构成的。其中一个子联星系统中包含了这个圆环。

2008年,科学家证实在室女座HW中存在着一颗环绕联星系统运转的行星(同样围绕该系统运转的还有一颗褐矮星)。这颗行星——室女座HWc的质量比木星还大,环绕两颗母星运转的公转周期为9年。

于2011年9月15日,天文学家公布了第一个透过凌发现的环联星运转行星。该行星即为距地球200光年的天鹅座内的开普勒16b。天文学家们相信开普勒16b是一个充满岩石和气体的冰封世界,质量与土星相若。开普勒16b所环绕的联星亦围绕着质心公转,其中一个的大小约为2/3个太阳,而另一个的大小则为1/5个太阳。

相关

  • 生物恐怖主义生物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涉及有意释放或传播的生物制剂(细菌、病毒或毒素)。这可能会对自然或人类有害。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
  • 孟买南区孟买南区,印度孟买最南面的部分,包括孟买市中心和邻近的商业区。这是全印度最富裕的城市区域,拥有该市的大部分精英分子。在地理上,孟买南区位于撒尔塞特岛南面的顶点。尽管孟买
  • 瑟古德·马歇尔瑟古德·马歇尔(Thurgood Marshall,1908年7月2日-1993年1月24日),美国法律人士,1967年至1991年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他是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非裔美国人。在担任大法官前,马歇尔曾
  • 昭和大学医疗短期大学昭和大学医疗短期大学(日语:昭和大学医療短期大学/しょうわだいがくいりょうたんきだいがく  *)是过去一所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绿区的私立短期大学。 
  • 近貂熊近貂熊(学名:),又称近狼獾,是一属已经灭绝的大型鼬科哺乳动物,广泛分布在新近纪的亚欧、非洲和北美大陆,与现代貂熊()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近貂熊的化石材料在古北界甚为丰富,是三
  • 浮鞭站浮鞭站(日语:浮鞭駅/うきぶちえき  */?)是一位于日本高知县幡多郡黑潮町浮鞭、隶属于土佐黑潮铁道(日语:土佐くろしお鉄道)的铁路车站。车站编号为TK36。站牌上的标示为“运动的
  • 泰德峰泰德峰(西班牙语:Pico del Teide)是西班牙和大西洋岛屿的最高峰,并且是世界上第三大火山。这是一座活火山,位于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也是加那利群岛最著名的地标。火山及其周围
  • 严子陵祠严子陵祠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山南麓,为纪念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的专祠,始建年代不详,唐时已有,最初位于严公山,后迁至客星山麓严光墓旁(位于县城东北五公里),明弘治
  • 北极一太子(γ Ursae Minoris、缩写为Gamma UMi、γ UMi),也称为北极一(Pherkad),是位在北半球小熊座的拱极星。太子与帝(小熊座β,Kochab)一起组成"小北斗"尾端的勺口。小北斗星群组成小熊
  • 甘肃蒿甘肃蒿(学名:)为菊科蒿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北半球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95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干旱坡地、黄土高原或路旁等,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